荐读1
编辑冬夏书语推荐佳作——《散文·女儿是妈妈心上的一朵花》:作者/慧梓33
用树叶摆成心形,把自己视作一朵花,安放在心形上面——如果只是一个家庭正常的小女孩做出这样的举动,此文并无特别吸人眼球之处,只是童趣之举,但深读下去,眼泪夺眶而出:小女孩玥玥的母亲在生她的时候出了意外,成了植物人,家里只有保姆照顾母女俩。
此文以对话入境,接着作者介绍与小女孩是邻居关系,以及她家大概的情况,平实的语言并无过多渲染作者内心复杂的心情。慢慢被打动的是对话中,小女孩说自己是花,放在用树叶堆成的心上,而那颗心就是她躺在床上的妈妈。天真无邪的孩子不知道家里发生的重大变故,始终抱着美好的愿望看待生病的妈妈和这个对她残酷的世界。
随着对话的深入,看似冷静的作者笔尖开始柔软,“这时我突然好想抱抱她。”虽着墨不多,情绪的张力、想说的千言万语随着这句话爆发出来,读之,眼眶慢慢湿润。
面对家人成为植物人的无望和无助,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深深懂得那种不能呼吸的痛彻心扉,而孩子的世界却永远是美好有憧憬的,上帝派他们来到我们身边,是来化解苦难,派发希望和幸福的。
感谢作者的细心发现和书写,孩子一颗乐观的心,无形中也给了我们信心:不管现实发生什么,怀着积极的心态,坚强面对。荐读。
荐读2
编辑冬夏书语推荐佳作——《散文·露天电影》作者/成亦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露天电影丰富了无数人的乡村生活,大人和孩童通过大荧屏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枯燥的农村生活陡增了许多的乐趣。作者笔下看电影的温暖记忆,令他惦念不已。在朴实的叙事里,读者仿佛也身处热闹欢腾的村庄,穿梭在文中提到的人群里,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期待大屏幕的闪烁。
正因为作者看电影的经历刻骨铭心,才会呈现许多生动的细节,比如“乡亲们会比往常早一点收工回家,孩子们更是兴奋得走路带风。”这句读来好像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飞奔在往电影场的路上,对电影故事充满憧憬。“人们邀约左邻右舍,扛上坐凳便出了门。早点赶去,可以抢到理想的观影位置。去得晚了,只能坐在最后面或者犄角旮旯。”作者着笔于细节的描写,可见当年对看电影的位置选择着实紧张和在意,笔墨间透露争先抢座的可爱童趣。
尤其是父母提醒看电影不能睡觉的一幕,看了令人会心一笑。多少孩子也曾在电影过程中睡着,依偎在父母怀里,最后被抱着回家……通过露天电影,读者深深体会到暖暖的亲情,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刻温馨、幸福。
整篇文字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高昂的口号,只是平实的记录,读来却有阵阵暖流在心头。
露天电影温暖了几代人的乡村记忆,作者将笔墨落于光影之间,带着读者重返户外放映的童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