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写了出版《传习录》的缘起、过程。阳明先生一声勤于讲学,是为了防止学生“不间斯道,流于功名机智,以曰坠于夷狄禽兽,而不觉其一体同物之心”。关于之行之本体,《答人论学书》、《达周道通书》、《答陆元静书》,《答欧阳崇一书》四封信最为详尽。谈到格物是求学者计日成功的途径《答罗整庵书》最为详尽。先生与万物为一体的公心,耿耿终生,死而后已,这种孔孟以后圣贤的苦心,哪怕是门人子弟也不足以安慰他,此情怀尽在《答聂文蔚书》第一封。至于揭示“必有事焉”就是“致良知”的功夫,明白简易而真切,让人听了就能入门,没有比第二封《答聂文蔚书》更为详尽。另外,关于《答徐成之》两封信,牵扯世人对朱熹和陆九渊的定论,先生建议让人们自己去思考去判断正误。
钱德洪:字洪甫,号猪山。浙江余姚人,王阳明学生,官至刑部郎中。阳明先生去世后,搜集遗稿,编成传世本《传习录》及《阳明文路》。对王学的光大起了很大的作用。
南元善:名大吉,字元善,号瑞泉,陕西渭南人,官至刑部郎中、知府。王阳明学生,曾刻习《传习录》,因支持王学被罢官,归陕讲学,致力于文学的传播。
八篇:王阳明的八封信。即《答徐成之》两封,《达人伦学书》、《达周道通书》、《答陆元静书》,《答欧阳崇一书》、《答罗整庵书》《答聂文蔚》的第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