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香港南华早报透露,快手最快将于1月底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国内短视频第一股。
与此同时,快手一哥辛巴直播带货即时假燕窝的处罚结果公布,除广州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外,快手电商进一步对涉事主播账号封停60天,关联主播账号封停15天。
与大众预期的永久封停账号相比,这一处罚无异于隔靴搔痒,绵软无力。
有观点认为,快手之所以重罪轻罚,主要是不想在上市的关键时刻横生事端。
然而,频出事故的“老铁文化”真的能够在“一本正经”的资本市场茁壮生长吗?
快手的“江湖气”
快手的出身仿佛就注定了它在成长过程中所蕴含的江湖气。
在尚不算历史悠久的中国互联网行业里,快手算得上是圈子里的“老人”了。
2011年,程一笑从当时风头正盛的人人网辞职,并带着不到5人的小团队在北京天通苑的小房子里成立了“GIF快手”,主要是为人人网、微博等社交平台制作GIF动图。
2012年,“GIF快手”由制作动图转向发展社区,但由于缺乏社群运营经验等因素导致发展陷入瓶颈。
2013年,“GIF快手”正式转型为短视频社区,并且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宿华加入快手,带来了其擅长的搜索及推荐算法技术,用于短视频内容分发,用户体验获得极大提高。
之后,“GIF快手”正式更名为“快手”,产品形态逐渐稳定。
也许是公司成立之初就带有的搞笑属性,快手的短视频内容更多地被打上了“接地气”的标签。从田间地头到小镇乡村,从家长里短到市井百态,快手在下沉市场上渗透得足够彻底。
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快手在五线及以下城市的渗透率高达52.06%,而抖音仅为45.51%。
在运作模式上,抖音是基于内容质量进行推荐,若内容看的人多,则被推荐的多。
而快手的分发则是基于“普惠”原则,尽量做到用户内容展示的均衡性,甚至使用经济学中的基尼系数、边际效用等指标来防止“贫富差距”过大,导致平台形成“去中心化”的特征。
创始人程一笑曾说,快手这家公司为什么存在,就是希望可以连接社会上被忽略的大多数,快手不为明星存在,也不为大V存在。
由于极负草根特色的下沉市场、极接地气的创作内容和极公平的“普惠”分发模式,导致快手具有极强的社交属性,更多依靠“老铁”的信任关系留住用户,从而形成了极重的江湖气。
快手的资本化之路
正是由于这一江湖气质,导致快手平台主播事故频发。
从MC天佑涉毒说唱被全网封杀到“黑社会”天安社,再到近期的辛巴带假货,快手甚至被贴上了“炫富、表演、骂战”的标签,不仅有损快手本身的平台形象,也使得广大网友对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产生误解,对乡村、草根产生偏见。
即使辛巴事件被短暂压制,但平台监管不力、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带来的众多问题尚未被发现,随着监管趋严,深藏的暗雷随时可能爆发,为快手的上市准备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从另一方面来看,资本的天然属性就是逐利,无论是战略投资还是二级市场的买卖,投资人看中的更多的是快手的盈利能力。
从2012年至今,快手共获得逾60亿美元的融资,更是罕见地集齐了腾讯、百度、阿里三家巨头,而腾讯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超20%。
然而,与投资者们的热情截然相反的是,快手近几年都面临着巨额亏损。
根据招股书显示,快手在2017年到2019年,对应的净亏损分别为200亿元、124亿元、197亿元。2020上半年净亏损甚至高达681亿元。
连连亏损、火箭般上市的瑞幸与快手相比都有点小巫见大巫了。
而紧握流量、背靠BAT的快手在上市之后是否会如瑞幸般将投资人的钱挥霍一空也是值得深刻考虑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快手的主要收入仍然是来自于直播业务,但直播收入占比已从2017年的95.3%下降至2019年的80.4%;线上营销服务增长较快,由2017年的4.7%增长至2019年的19%。
今年9月,快手8.0上线,将默认界面改为抖音的大屏模式,而这种单列瀑布流使得用户无法拒绝信息流广告,预估会为快手的广告收入带来一定增长。
“江湖气”的快手能否在“一本正经”的资本圈站稳脚跟,还得看它日后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