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崇拜李笑来老师,他能把他觉得应该卖两千美元的经验标价两百元人民币出售,一卖就卖个三千万,然后把收入全部捐赠,摆明态度:不为钱!
这明明就是一个普渡众生的菩萨!
在他的得到专栏进入第四季度的末班车开过来的时候,我终于上了车。
去得是有些晚了,但总好过没出发。幸好,要不然浑浑噩噩一辈子估计也只得落个比丘尼。
用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我把专栏里前三个季度的文章逐字逐句通读了一遍,那些一个一个原本以为是我们熟知,而今却被完全颠覆、更新的概念,一次又一次清洗着我的脑瓜,是的,我被洗脑了,洗得干干净净,而且,心甘情愿!
我知道了最稀缺最珍贵的财富其实是我们的注意力,要始终把注意力关注在自己的成长上面;
关注自己的成长,就是要坚持努力学习,可是一件事情如果纯粹要靠自己坚持才做得下去,那多半是不能持久的,所以你得为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赋予一个崇高的意义,这样别人以为你在苦哈哈地坚持,实际上你在快快乐乐地享受这件事情。
路上一定不会顺利,但因为你知道要去哪里,所以过程中,即使有这样那样反对、嘲笑的声音,你也能做得到置之不理,因为你知道他们都还没去过你的旅行目的地。
我就是这样一句又一句地被清洗,脑子里干干净净地上了路,写作第32天,看到来自简书CEO简叔的打赏,和文章被编辑收录至首页的信息,心里有一朵小花“嘭”的一声开了,忙不迭地奔走相告,恨不得跟所有眼前的人击个掌。
技能就像是装备,装备越齐全越有可能让你在行走江湖时具有更多的砝码,更高的级别
没有“闲技”这么一说,即便是那些看起来最无用的琴棋书画,能够精通这些技能的人,一旦去学习一些新的领域,也很容易成为高手,甚至有可能一上来就是高手,因为他们懂得了更多看事情的逻辑,思考问题的全貌。
但是往往,很多人学东西都会半途而废,要么是看到广告文案的时候一通兴奋,买书买课程买买买,但是往往屯起来的书屯起来的课,他们并没去看去听,更别说去反复消化巩固,他们总是在买单的那一刻就自动默认自己已经掌握了书里或者课程里的内容。
书店里有一类畅销书很容易卖,只要打着“从入门到精通”,往往这样的书都特别受欢迎,但实际上,往往最后的结果不过是“从入门到放弃”,是那些作者在标题党吗?也未见得,因为一定也会有人会真正从此走进去,开启一个新的领域,从入门,学到精通。但毕竟,这样的人,永远都只会是入群中的极少数。
为什么大多数人总是这样“走着走着就散了”呢?(甚至有些人,压根儿就没有挪动过屁股)
原因有二:我们总是容易低估学习需要重复的次数,学习不是学来的,而是习来的。许多许多技能都是在重复的过程当中慢慢的变成了我们自己的无意识动作,甚至内化成身体的一部分,就好像开车,油门、刹车、离合他们之间的关系你一旦真的掌握,你在开着车的时候几乎就不再需要经过思考,身体会直接作出动作。
在手机上打字也是一样,因为我们每天数以千计的重复,导致我们拿着手机戳着屏幕打出几百上千字也变得轻而易举。因为手机已经被我们的身体接纳,成为了我们的手上多长出来的器官。
除此以外,人们还往往低估,习得这个技能的复杂程度,所有的技能最后都会是综合能力,或者说多种子技能组合在一起的结果。
就好像写作,也是有许多的子技能组合在一起,我们要观察、要思考、要总结、还要去揣摩读者的理解过程,所以,如果你指望摊开纸笔就能写出一鸣惊人的文章来,这种可能还是比较小的,那些看起来写得还不错的文章主人,他们背后的努力,他们那些孤单跋涉的曾经,才是最真实的底色。
但是你只要真的经历了这一个过程,完全拥有过一次从入门到精通的经验,你就会对自己更加的确信,对未来充满希望。
是的,就是希望!一旦你心里燃起了希望的小火苗,一切困难、阻碍,甚至诱惑,都不再是问题,不用管别人怎么样,只需埋头赶自己的路,因为那个你想去的地方,它真的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