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立志,心之所属,我心最向往的去去。孔子说到15岁时有了一种最向往的一种去处,是生命觉醒后自觉地向往,在自觉地前提下学习,而不是盲目地学习。
“三十而立”三十岁时能坚定自守自己的决定,立于自己的志向,对自己的志向能清楚地掌握。
“四十不惑”四十岁到了人生的中点站,前思后想,审视人生之前所做的事有没有不妥,后面所为需不需要改变,思考以后的路该怎样走。反反复复地自觉反省中,对待一切的事理,对待自己心中最大的向往,对以后走的路不再迷惑。
“五十而知天命”到了五十岁方能清清楚楚地理解天命的道理。天命有三层意思,一是天命的第一层,明命就是令,就是上天给我们的,我们无法抗拒的先天条件。比如我们的出身,我们的相貌和身高等等都是天命。二是我们身处的时代与社会环境等不可改变的现状也是天命。三我们生命的长短以及我们目前所做的事也是受到天命的限制和制约。我们在生命的自觉后,我们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我之所以成为我的特殊性,我们淋漓尽致全力以赴发挥自己,从消极转为积极,坦然又尽力地走向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的生命道路。
“六十而耳顺”通达一切,心中对一切的是是非非都了然于胸,自己的内心没有任何的矛盾冲突,达到了自我内外相通、和谐一致的境界。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了七十岁我们心中所想要的、我们心之所至都不会跨越生命的法度,都无需有任何的顾忌。在自己的心中没有任何的不可逾越的法则。人与道与天合一,达到了一种人生最大的喜悦之境界。
心得
人生就是自我修行
十五岁青春年少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立志要达到自己想去的最美好的地方。这也就是一种理想的树立,然后自觉自愿为梦想而努力。
三十岁时坚守于自己的梦想,并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向着自己的目标跋涉!
之所以用“跋涉”,是因为在实现梦想的路途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人有时出发太久会忘记自己的初衷,于是常常感到迷茫,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出发。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也许这样的迷惘期正是三十多岁时最困惑的吧!
想想前几年,我不就是这种状态吗?处于事业的瓶颈期,感觉自己像陀螺一样忙碌却感觉不到自己生命拔节生长的快乐。对于语文教学,对于班级管理都是到了一种自我否定又无计可施的状态。我渴望改变自己,却不知道路在何方!
还好有“四十不惑”,四十岁时到达人生的中点站,我站在四十岁的人生路口,真心明白自己所想要的是什么,不再找无谓的理由和借口,只为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寻找方法。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很庆幸遇见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金树培老师,李慧香老师,张爱敏老师的团队,我开始更清楚自己今后的专业道路该怎样走?不再迷茫,而是潜下心来读书学习,醉心于和学生相处的每一个平凡而快乐的日子,静下心来书写每一天的真心感悟。如今才发现心是充实而平静的,笑容是开在脸上最美的花!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生命不就是一种自我的认可,自我的完善过程吗?
就如杨绛先生所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就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人生就是自我修行!请和自己握手和好,再与自己携手前行,才会遇见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