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干货能吃吗
干货、小鲜肉、心灵鸡汤……看着这些曾经的流行语,我的内心剧烈波动,甚至还想搞个大新闻——壮哉我大吃货帝国,确认过眼神。
干货,原指经由风干或晒干后的食材。但经过吃货帝国子民的引申,现今泛指通俗易懂、实用性强、不含水分的经验和方法。
可见,干货是能食用滴,还是精神食粮的重要组成部分哟。至于好不好吃,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啦。
2.干货的类型
对干货这概念进行分类,按不同层次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本文主要根据它的使用性质,粗略划分为两类。
(1)即学即用型
针对某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时,它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技巧和知识,具有耗时短、能速成的特征。
甲想组装台游戏向的电脑,他只需阅读相应的干货文,知道哪些配件的性价比高、兼容性好即可,根本无需懂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等专业知识。
(2)简介导读型
通常将一本书的知识脱水成干货,它能呈现书的结构、主旨、重点,具有凸要点、略细节,重结论、轻过程的特征。
该类型也是某些自媒体所推崇的,它们能让读者短时间内获得知识,号称‘读懂一本书,只需要半小时’。
这种干货确实易懂、易消化,读者也会感觉猛涨姿势,但其实忽略了大量的细节,往往蕴含智慧闪光的细节。
缺乏上下文的信息,能算有效的知识吗?当时自然能记住,可一个星期后、一个月后呢?
因为不知晓作者归纳、推理、思考的过程,读者一旦忘记了结论,就相当于没学。
3.干货瘾的原因
如今各种标题自带干货属性,真乃小伙伴们的良师益友,堪称居家旅行必备、升职加薪的标配。皆是赤裸裸的诱惑呀,因此广大吃货高呼:
不吃不足以平民愤!
这虽是调侃的说法,但为避免被收智商税,我们得分析沉迷干货、无法自拔背后的原因。
(1)读书难
多读书的道理人人皆知,可读书要历尽千辛万苦,尤其对于身处职场的人来说。
没时间、没精力、没耐心、没好书……反正由于各种原因,还不如各类干货直接推送至眼前,方便快捷高效率。
一本四百多页的书籍,被降解成一篇浓缩干货文,或二十几页精美的PPT。看着赏心悦目的思维导图、直观清晰的图表、朗朗上口的金句……人们顿时如沐春风、喜大普奔。
点赞、收藏、转发一气呵成,然后呢?然后就没然后了,文章还是躺在服务器里。
即使吸收了知识碎片,如果没知识体系作为框架,时间的冲刷又会将干货裹回海里。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便会闪亮登场,读书将更难上加难。
切莫因品尝过美味的干货,而不再去啃经典的著作。
(2)求知欲
人类进化形成的求知欲,结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知识的敬畏,是以‘知识改变命运’、‘活到老学到老’等谚语深入人心,而‘全民阅读’、‘知识付费’也成了新风潮。
望着人们求知的小眼神,商家被迫广邀各界学术大咖、推出琳琅满目的干货课,其中的辛劳谁人知?
宇宙的尽头、生命的起源、人性的弱点、职场的攻略、成功的奥秘……哇,包罗万象啊,买买买,不买不是地球人!
以前囤卡,后来囤书,现在囤课。办卡时认为会去,买书时认为会读,买课时认为会听,最终持之以恒的有几许?
刚开始确实有高热情,因为各种‘有益’的刺激,大脑会即时奖赏你,新鲜感、荣誉感和幸福感爆棚,故而人们乐此不彼。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干货给大脑的刺激逐渐下降,人们的注意力又流向其他刺激,听课的效率和活跃度大打折扣。
尤其是没有目标的猎奇者,他们虽然知道了一堆新概念,但新知识理解多少?可能只是个概念通,对原理和实际应用知之甚少。
切莫因求知欲的推动,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却仅是沉浸在‘天天向上’的幻觉中。
(3)焦虑感
在当下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人们不知何去何从。前路漫漫,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知识付费!”
许多人并没明确的学习规划,只是受到营销的推波助澜。毕竟‘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就足以挑动人们的神经,得赶紧吃颗茶叶蛋压压惊。
营销的基本套路:你有病,还能治,时间短,疗效快!7天或21天为一个疗程,最多不超过半年,你将腰不酸腿不疼,走上人生巅峰。
与‘别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异曲同工,就问你们怕不怕?大部分人肯定焦虑,甚至恐慌,没人愿意面对以后的自我审判。
而要缓解知识焦虑,有社会责任的公司,开出‘知识付费’的药方,在这里你将轻松、快乐、高效的学习。
打卡、上课、听后感……在互相鼓励的大家庭中,人们似乎不再焦虑,感觉异常良好,需放声高歌:
这不是一种幻想,
也不是一种痴狂,
这就是我坚信的,
灿烂生命的摸样,
这是飞一样的感觉,
这是自由的感觉……
短期的焦虑感是解决了,可一旦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也未取得显著效果,人们又笼罩再焦虑的阴影下,甚至陷入自我怀疑中。
切莫用行为上的勤奋,来掩盖思维上的懒惰。
4.干货的利弊
(1)现状
样式多:PPT、音频、视频、思维导图……给大家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蹭热点:媒体的固有属性,了解一下。
同质化: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英雄所见略同。
质量参差:常规操作,毕竟这是一项有前途的事业。
形干而神水:大家都不想说话,并扔出一堆标题,上面涂满着诱人的芬芳。
掌握这5点,你就篇篇10w+了
从0 到1万粉丝,我只用了这6步
知识变现,这7点心得,你值得拥有
一年时间,我如何从写作小白到月入过万
(2)利
干货,搭起专业与非专业的沟通桥梁,缩小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搭起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桥梁,给人们方法、经验、启发。
(3)弊
干货式学习,不能取代读书的真实体验。尤其是简介导读型干货,毕竟它缺乏上下文的细节。如果阅读干货后爱不释手,那最好再去阅读原书。
干货式学习,易致学习仪式感重于学习内容。甚至沉迷于干货的收藏之中,缺乏反思而成为‘干货松鼠’。
干货式学习,易误以为干货就是书的精华。其实推导结论的过程,才有助于融入学习者的知识体系,也更有助于学习者的内化和应用。
附言
知道≠做到,知易行难!难在将知识转化为行为和能力,可再难也要持之以恒去实践。你宁愿吃生活的苦,还是吃学习的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