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英语明明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明显并不受限于智商,为什么难住了那么多人,还难住了那么大比例的人?
“用英语”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根本就不是刚需。
为什么另外一些人最终学会了呢?因为对他们来说,那是刚需——需求越强,学得就越快、越好,甚至在没有学会、学好的时候,也要“凑合着用”,然后用着用着就真的熟练了(这不就是自己在做导游的时候经历过的事情吗?演讲变成了刚需,于是要讲解的有特色,就要学不同的知识来丰富演讲,于是就主动去看书,新闻,段子,讲着讲着也就好了!
把用“英文阅读”变成自己的刚需,为的是可以直接阅读原版,而不是翻译版。
再看看身边,绝大多数人其实是不善于分析,也不善于思考的,他们不会去琢磨一件事直到水落石出。可自己的身边也一定有至少一个这样的人:
他们善于分析(也因此常常能作出更优的决策),善于琢磨(也因此常常有特立独行且正确的见解),也善于说服别人(也因此必然有更强的影响力)
“寻求真相”对我来说就是刚需,若不弄个水落石出,就难受的很,若看到一点希望,就欣喜若狂。遇到一点挫折根本不算什么,因为真相就像火,他们就像飞蛾。
分析能力简直就是一切能力之王,可整个教育体制好像在这个能力的培养上彻底失灵。而偏偏少数人最终“无师自通”习得了这个能力。因为对少数人来说,分析是刚需,弄不明白就难受的要死。
分析对我老说就是刚需。若我认定某个问题需要一个解释,那我就会不断地思考、观察、分析、总结、补充,再思考,再观察、再分析、再总结、再补充...这个过程可能要长达好几年,甚至是一辈子。
优秀是一种习惯。
对一些人来讲,优秀真的是刚需,观察那些优秀的人,若有机会与他们沟通,就会发现,他们在这方面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态度: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起码是自己能做到的最好(是最好,而不是好,或者很好)
什么是牛人?
1、有做第一的执念
2、有过做第一的经验
3、有过多次做第一的经验并能将其总结出来。
大多数人从未做到第一、做到最好的经验,于是,即便做不到第一、做不到最好。他们也不会因此难受,更不会因此格外难受。也许他们曾经难受过,但这么多年过去,他们早就习惯了。
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有些刚需是不会令人进步的:吐槽,抱怨,活在过去)
大脑是可塑的。
大脑一直在“被塑造”——被环境塑造——更重要的是,它竟然可能被自我塑造。
刚需塑造大脑,不断重塑大脑的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自我驱动力,也就是说,其实就是对刚需的认知与选择。
如何认知、选择、培养正确的刚需呢?
表现型人格的人,因为更在乎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所以“成功”这个状态是他们的“选择”,也是他们的“刚需”。他们时时刻刻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表现得足够好,“成功”这个状态当然是最令他们向往的。
少数“进取型人格”的人,因为更在乎自己的变化和进步,所以并不在乎在自己当前的表现。我知道自己,任何学习、改变、进步都需要一个过程,在早期步履蹒跚、跌跌撞撞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持续刻意练习,就一定会有进步和变化,而且最终都会好起来的。
所以,进取型人格的人,很容易理解、接受并直接开始践行这样一个观念:
成功只不过是某一时刻的状态。成长才更重要,成长才是真正的刚需。
注意力>时间>金钱
成长>成功
未来>现在>过去
大多数人的刚需是什么呢?
大多数人得实际刚需是花钱,而不是赚钱。
这世上只有少数人“花钱是为了赚钱(投资),而绝大多数人”赚钱是为了花钱(消费)。
刚需是可以主动选择的,而不一定是天然的,一成不变的。更进一步,刚需这东西通常不应该被被动接受。
一切进步与成长,都是“重新选择刚需的过程”。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级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在众多“正确的刚需”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什么?
耐心,耐心是一切成长的刚需。
“财商”的培养显然是最需要耐心的。
与财富相关的一切重要技能都“看起来”缥缈甚至虚无。
也正因为“看起来”与财富关系不大,才导致绝大多数人不重视,甚至干脆不知道自己可以学、应该学、可以练、应该练。
若一个人没有耐心,就不大可能从一大堆“看起来并不相关”的技能中剔除那些“果然不相关的东西”,找到“看起来不相关看起来实际上至关重要的技能”,然后进行刻意练习。甚至,即便有人帮他们指出那些“实际上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技能”,他们也会因为缺乏耐心而无法体会到那些技能的重要或不可或缺,于是随时都可能放弃磨练,而后“印证”自己的感觉,看吧,果然没用吧。
没有耐心的人什么事都干不成,怕麻烦的人会被麻烦一辈。为什么有的人更耐心?为什么有的人更不怕麻烦?因为有的人“活在未来”。
只有“活在未来”的人才有真正的耐心,换言之,衡量一个人的耐心有多大,只要看他活在多久之后的未来就可以了。
深入思考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
现状
现状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现状这个东西让那么多人无法思考未来,无法成为“长期成功投资者”,而最终沦为“短期投机失败者”?为什么“现状”这个东西会让那么多人变得目光短浅,而不是高瞻远瞩?
所谓现状,从本质上来看,无非是“过往的积累”。
目光短浅的根源总是一样:
急切地想要改变现状。
现状越差,越没有积累。
如果一个人最终是个有足够积累的人,那么起码他的下一个不用再抱怨自己的父母,也不用再哀叹自己的命运了。
若把现状清楚地定义为“过往的积累”,我们就会明白“马上改变现状的难度——难到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地步。
因为我们最多只能做到这么一件事:
把当下作为新的起点,开始积累,着眼未来,活在未来。
1、你从来都知道自己最终还是拥有选择的自由。
2、你知道要靠耐心”活在未来“。
3、你知道现状是积累,你知道对现状不满是没有意义的,你知道所有的解脱最终都只能靠积累实现。
选择正确的难受
把注意力放在解决(赚不到钱)上,养成”赚不到钱就很难受“的习惯上,再加上其他的正确的价值观的自然选择,你就会得到很多”自然而然的正确结论“。
1、赚不到钱是因为能力还不够
2、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一切能力都是可习得的。
3、假以时日,我的收获会越来越大。
另外的说法:
1、赚不到钱是因为这个谁不公平。(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从其他地方找问题)
2、干什么都白搭,因为这个世界根本就不会变。
3、于是,或者就这样吧,或者铤而走险。
在习得任何技能的过程中都会有“难受'的地方,因此,选择正确的难受常常是关键。
因为自己没有进步而难受,而不是因为害怕别人嘲笑自己而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