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工业区大安小学 张亚楠
斯蒂芬·克拉在《阅读的力量》一书中说:虽然贫穷家庭的孩子接触书籍的机会比较少是事实,但若是将贫穷孩子分成两组,被提供较多读书机会的那一组孩子将会发展出较高的语文能力。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阅读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语文能力。
记得刚接手语文教学工作的时候,我以为他们学习能力很强。可是,上的第一节课我就被他们“吓住了”,班里学生不少,可真正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却寥寥无几。无论我怎么引导、怎么鼓励,也无论问题多么简单,与我互动的始终就是那两三个学生。之后的家庭作业与作文更是刷新了我对他们的“认知”,布置的练习册作业,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阅读题都是空白,我问那些学生为什么不做,他们的回答却是不会做,我感觉这些阅读题难度并不大,正常情况的话有个百分之六十的学生会做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为什么他们不会做?我思索着,我观察着,后来我才发现他们除了读课堂上老师要求读的课文之外,从不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有些学生连课文都读不流畅,朗读水平与识字量更是远远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究其原因,还是阅读量不足。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充分的阅读才有透彻的理解,透彻的理解才能激发孩子们内心深层次的思考,有了思考与积累才能在写作时下笔有神,有话可写。可是,单纯布置阅读任务不仅会挫败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无形中也给学生造成了负担。那么针对我班情况,我该如何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呢?现在,我在朱永新教授写的《新教育实验》一书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师生共读。那么我又如何去实践呢?最终,我决定从孩子们容易产生兴趣的现代文学作品朗读入手。
首先,我专门抽出一节课时间给学生们读了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老师写的《狼王梦》节选。读着读着,当读到即将分娩的母狼紫岚为了腹中的小狼崽准备去死亡之营捉麋鹿时,放学的铃声响了。孩子们意犹未尽,张乐飞同学提议:老师再读一会吧,我们不走!我说:放心以为有机会老师再给你们读。紧接着,我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为他们读了《第七条猎狗》。沈老师的小说情节曲折,故事生动,很快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如饥似渴的听着,听完嫌不过瘾,好几个学生回家后还让父母买给他们读。这种效果我很兴奋,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没有及时开个读书交流会。如果每个学期能开展一两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充分表达自己读书的所感所悟,我想那样效果会更好,意义也更重大。
接下来,我将给学生们推荐黄蓓佳老师的长篇儿童小说,比如《今天我是升旗手》、《我要做好孩子》等作品。并且充分利用每天的晨诵、午读和学校的图书馆,在班级成立图书角,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写读书心得,让他们真正读有所学,读有所感,读有所悟。
经常有人提到农村的孩子不如城里的孩子,我想,这不仅仅说的只是物质,更多的则是精神。如今,农村孩子面临的不是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而是精神丰盈不丰盈的问题。而阅读正是打开他们走向广阔精神世界的通道,一个会读书的孩子,心永远不会坏,路也永远走不偏。作为老师,师生共读会让我们的心更加接近,也会让我们在阅读中自我教育,自我丰厚,自我成长。未来,我们将努力在孩子们心间撒下美丽的阅读种子,一路陪伴,一路呵护,让这些美丽的种子悠然发芽,尽情开花。
一路阅读,不负年华,不负生命。爱读书的人儿们,人生的道路一定灿烂光明,温暖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