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图葛文德,著作《医生的修炼》《最好的告别》。
【思想的停滞】
19世纪,医学界有很大的发现,麻醉和消毒。
麻醉,被更快的普及和应用。
消毒,付出很多的代价,才被人意识到。
意大利的医生发现,产妇的死亡率很高,因为所有的医生都不洗手。
提出手术要洗手的医生,被送进了疯人院。
大家重视麻醉,不重视消毒,因为麻醉要解决的问题可见,消毒这件事不可见。
不可见的东西呗人们忽略,会形成思想的停滞。
【回到育儿上】
我们在看到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有差距的时候,都是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时候,实际上不可见的时候在三岁以前,那时候,差距已经逐渐被拉开了。
这是一本送给父母的语言教育启蒙书。他的英文名字叫《三千万词》。
不同的家庭中的孩子,听到的词汇,有三千万之多,包含重复的词汇,最大的教养方面的差距,不在于物质条件,而在于父母说的词汇量。
每个国家很重视资源,森林资源,煤炭资源,水力资源,但是有一种资源是被大家忽略的,而这种资源是不要钱的,就是父母的语言。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父母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能够改变我们国民所有孩子的基本素养让孩子大脑的神经元连接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健康,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笔财富。但是因为它不可见,不可度量,不可买卖,所以我们觉得似乎没有那么重要。
基于这两个原因,我们不要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思想的停滞,不要等到孩子跟别人的孩子学习成绩出现差距你才反思,我是不是应该做一些改变。
【核心数字】
13-36个月的孩子,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语句,脑力劳动者家庭,487句话
工人家庭, 301句话
接受福利救助家庭,178句话
三岁孩子累计听到的单词量,脑力劳动者家庭,4500万单词。
接受福利救助家庭,1300万单词。相差3200万单词。
三岁孩子掌握的词汇量,脑力劳动者家庭,1116单词。
姐搜福利救助家庭,525单词。相差591单词。
1、很多父母忙于生计,顾不上跟孩子说话,就把孩子交给电视,是不算数的。电视的句子跟面对面讲话,是不一样的。
2、儿童的语言当中,95%的词汇跟父母是一样的。你看到孩子怎么说话,你就知道自己是怎么说话的。粗鲁的父母,孩子也粗鲁。
3、孩子的学习差距,9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孩子的读写水平,决定将来上什么大学,以后会越来越大。
【人工耳蜗医生的研究】
扎克,8个月的时候,听觉生日。三四岁的时候,各种话都会说,跟正常的小朋友没有差别。
普通学校,普通班级,一样学习,没有障碍,特别健康。
米西尔,7个月的时候,听觉生日。几年以后,上了残疾人学校,并且学习语言非常缓慢,很多词汇都不会。
医生开始研究,为什么智力发育出现这么大差别,就去家里调查。
扎克获得听力以后,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每天不停跟他说话,获得大量的外部信息。
米西尔获得听力以后,家人没有特意跟她多说话,之前没有听力,语言发展就比别的孩子慢很多,老师和同学忽略了她,她的语言能力就越来越差,最后,最然具备完整的听力,但是需要去残疾人学校。
这就是给作者带来触动的部分,怎么会有既然不同的结果?
贝蒂哈特,托德利斯利,这两位科学家早就做了相关实验,检测了55个家庭,记录互动,得出来上面的数据,语言数量是根本的差别。遣词造句会不一样,但更重要的是数量的差别。
更加细分的统计是,中产家庭跟孩子说的积极的正面的词汇数量,远远多于负面的否定的词汇数量。
忙于生计的家庭,接受救济的家庭,更多都在讲,不可以,不许,不能,否定性词汇。
这个差别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商,影响到孩子的语言处理速度,影响到词汇量,孩子的学习能力,成功的能力和潜力。
一年之内,脑力劳动者听到的肯定词汇是16万6千,禁忌词汇2万6千。
工人家庭肯定词汇是6万2千,禁忌词汇3万6千。
福利救助家庭,肯定词汇2万6千,禁忌词汇5万7千。
4岁的时候,脑力劳动者家庭,肯定词汇是66万4千,禁忌词汇10万4千。
福利救助家庭肯定词汇是10万4千,禁忌词汇22万8千。
就是这些词汇塑造了孩子们之间的差别。
【神经的可塑性】
早期的语言环境,决定着每个人大脑当中所分泌的荷尔蒙。
婴儿时期,大脑就可以分泌压力荷尔蒙,也就是皮质醇。
皮质醇会让我们心血管疾病,我们压力过大,抑郁症。
残忍的实验:妈妈突然面无表情,孩子呆住,想办法逗妈妈开心,最后孩子都会哭,就是被妈妈没有表情的状态吓到了。
妈妈开始和颜悦色,要过很久,孩子才会接受妈妈的回归,变得正常。
所以妈妈和孩子的互动,决定孩子体内分泌的激素。
这个面无表情的实验会伤害到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行为能力,自我及情感控制能力。
我们觉得很残忍,但是这样的情景非常日常,很多妈妈不仅仅面无表情,还会翻脸,大喊大叫,发火。因为孩子在婴儿时期的时候,妈妈的负担很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但是当你不断地把这种压力传递给婴儿的时候,婴儿的学习能力就大幅下降。
我们的大脑不断的建立很多神经元链接,同时也在断掉很多神经元链接。婴儿时期我们的大脑是大爆炸的,不经常的用的链接就会断掉。
婴儿白内障,出生带的,发现得早,就有视力,很大的时候发现再做手术,就算把白内障摘掉了,还是没有视力。因为视神经长期不用,长期没有任何作用,大脑就会判断么什么用,就会把这段链接断掉。
因为我们懂了神经可塑性,所以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语言多么重要。
那么父母到底应该怎么跟孩子对话才科学呢?
【共情关注】
你要把他的情绪和感觉说出来,解释出来。
孩子太小,跟不上家长的节奏,所以会感到焦虑,增加皮质醇的分泌,最后你也生气,他也生气。
需要家长不断地解释这个世界,这个是积木,你看重不重,、。
过程中完全可以用儿向语言,孩子喜欢叠加词汇。
观察,理解,帮助他讲出来,行动。
【充分交流】
很多家长给孩子一个手机,没有人给他平行讲述,孩子看到的世界跟眼前发生的世界无关。
没有办法将这件事和那件事建立起来连接,所以大脑的神经元就不发达,不建立。
不能把孩子扔给手机的核心原因就是,手机既不关注,也不交流,也不轮流。
平行讲述!妈妈给宝宝做饭饭,这是一棵树,那是一只狗。都是学习,孩子能够将你讲述东西跟实际生活中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少用代词!那个,这个,它,不要这么说。我喜欢这幅画。
脱离语境!待会要出来一只狗怎么办?丰富我们跟孩子之间的对话,我们不仅仅是孩子生湖中的复读机,我们可以跟孩子讲很多想象的东西。
语言拓展!抱抱!----你是不是累了,想让妈妈抱抱?孩子也会开始说长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