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资经历
去年的这个时候,有人给我推荐了化工龙头股。理由是:
1. 国家放水后,依次会形成三轮上涨潮。首先是券商,其次是带想象力的、有故事的股票,最后是周期业绩股。去年的这个时候,券商已经起飞,以茅台为代表的大消费概念正在起飞,周期业绩股还没起飞。
2. 基础化学原材料价格持续在上涨,化工股的盈利预期比较有保障。寻找行业龙头是因为具有产能和成本的优势。
3. 中国一定会率先控制住疫情,在海外市场供给紧张的情况下,产量一定会大幅提高。
挫折
全仓之后,遇到了一些挫折,比如:
1. 公司的实际盈利没有符合高预期,导致每次出财报时都会暴跌,甚至让投资者以为公司盈利能力不过如此,因此出现过30%以上的回调 。
2. 化工股市值不是很大,大股东/大资金很容易操盘。中间遇到了一次定向增发,没想到大股东通过压低股价来降低增发成本,导致有段时间股价始终被压制着。
3. 股价在冲高之后,走过一段长达半年的上下30%的区间震动,很容易打压掉长期投资者的信心。简单地说,就是看到自己赚到的钱一次次回吐,即使赚到的钱也不香了。
改变
上面三个情况发生在同一时间,曾经让人很痛苦。自己也做了一些改变:
1. 大部分痛苦都来源于情绪波动,会产生对自己的否定,让吃饭不香。实际很没有必要。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把股价放在一边,把眼光放在持续增长能力上。说实话,回看一年前,我对股票市场和化工行业的理解几乎为弱智。这就是成长的意义所在,赚钱只是成长的附赠品。
现在股价涨跌对自己心情几乎没有影响。因为已经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卖,大概能赚多少。可以集中精力研究下一步买什么股票。
2. 痛苦还来源于判断的片面性,因此经常和基金经理朋友们聊天,包括阅读一些投资家的投资笔记。我发现,其实大家都没有绝对影响市场的能力,顶多是一圈看的更准更及时的人。但最令我感兴趣的是观察基金经理们如何反思自己的错误。他们承认错误的时候,都能说出错误的根源,并且抛出减少损失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让我感受到,亏的少就是赚的多的道理;另一方面更觉着,股价出现了违背预期的走势好好面对就是了。
内心变的很平稳。似乎找不到什么能突然影响自己选择的事情,戏虐称之为:“麻木”。
麻木
有一段时间,我把麻木带到了日常生活中,把生活过的很糟糕。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整:
1. 从来不做超过能力的事情; 2. 从来不让停滞和懒惰充斥生活,不知道做什么就去整理东西和做饭; 3. 始终坚持自己在做的事情,在做事中磨练性子。
简单的说,就是找一种少就是多的感觉。抓住少数事,让自己能力先上一个档次,再逐渐完善生活。这时候就感觉时间特别少特别珍贵。
最好是,能给别人也带来启发和平静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