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威,生卒年不详,蒙古人,字叔重,号东泉。时人称之为“鲁东泉”。至治、泰定年间,曾做过南剑太守和经筵官。《全无散曲》录存其小令十九首。
【双调】蟾宫曲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shi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译文:问人间谁是英雄?有临江饮酒、横握长矛吟诗的曹操。在紫盖黄旗状的云气笼罩下的孙权,借得东风用火攻,赤壁之战大败曹军。更有那南阳卧龙诸葛亮,出山后巧布八阵图,闻名天下。他们功勋卓著,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一分在西蜀,一分在东吴。
解析:作者用典凝炼,善于抓住典型故事进行点燃,用词大开大合,既赞扬了过往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也抒发了自己对往昔英豪的追慕和崇敬,其中亦暗含作者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双调】蟾宫曲
动高吟楚客秋风,故国山河,水落江空。断送离愁,江南烟雨,杳杳孤鸿。依旧向邯郸道中,问居胥今有谁封?何日论文,渭北春天,日暮江东。
译文:萧瑟的秋风朴面而来,不由得想起了宋玉在《九辩》中那悲怆的长吟。这个时节,故乡的山河大概已经水落江虚。江南飘洒着迷蒙的细雨,空中一只失群的大雁飘忽来去。它那孤苦伶仃的身影,触动了游子的离愁别绪。身在他乡,依然为了功名而奔波劳碌。壮志难酬啊!与朋友天各一方,何日才能相聚,高谈阔论诗文互娱。眼前只见暮云低垂、江水悠悠。
解析:这首曲是作者在去往南剑路上,看到肃杀悲凉的秋景有感而作。
【双调】蟾宫曲
理征衣鞍马匆匆,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三叠《阳关》,一杯鲁酒,逆旅新丰。看五陵无树起风,笑长安却误英雄。云树蒙蒙,春水东流,有似愁浓。
译文:整理齐行装骑乘,匆匆跨上了征程。又亲历了关山的风尘,又听到了鹧鸪“行不得也”的啼声。送别的歌曲已经唱罢,一杯薄薄的水酒壮行,寄居在新丰客舍,不见知遇之人。看五陵荒芜,再无坟树惹起秋风,帝王的霸业也那样无凭。笑长安的事业功名,把多少英雄误尽。远方的云树濛濛一片,难辨难分,那滚滚东流的春水啊,就像我心中浓重的愁情。
解析:这首作于赴任途中的曲子,以孤寂之情起,又以寂寥之情收,首尾互相呼应,感情层层渲染,将人生逆旅的悲凉境况勾勒得十分到位,并将景物与自己的仕途身世互相交融,感情流露十分自然。
【双调】蟾宫曲
烂羊头谁羡封侯?斗酒篇诗,也自风流。过隙光阴,尘埃野马,不障闲鸥。离汗漫飘蓬九有,向壶山小隐三秋。归赋《登楼》,白发萧萧,老我南州。
译文:像烂羊头也封侯,这还有什么值得羡慕的。此生若能斗酒篇诗,也是够风流快意的了。光阴过得好快,象细微的尘埃,蒸腾的水汽,飘然而来,即忽而去,如同鸥鸟无拘无束地飞翔。离开虚无漂渺的仙境,象飞蓬一样在九州飘游,到东汉樊英隐居过的壶山(今河南鲁山县南)去,寻找自己的归宿。可如今能象东汉流落当阳的王粲那样,仅能写写思归的《登楼赋》而已,因为尽管两鬓斑白,老了还得在南边的州镇守职。
解析: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不屑,向往归隐的思想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王元鼎,生卒年不详,与阿鲁威同时代。曾任翰林学士。与扬显之交往,并敬其为师叔。散曲现存小令七首,套数二套。
【正官】醉太平•寒食
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
译文:乳鸦在窗外声声啼鸣,硬是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叫醒了沉睡的春光。昨夜一场细雨,润湿了堤上的沙滩,到处浮动着谈谈的清香。春雨洗过的画楼,透彻洁净。屋顶上的鸳鸯瓦,更是一尘不染。秋千架上的彩绳,也淋了个半湿。一觉醒来,太阳已经照到了窗纱上,街头传来叫卖杏花的喊声。
解析:开篇就写乳鸦刚刚破壳而出,在美好的春光中声声啼叫。接着写微雨、湿润的堤沙、芬芳的春风、亮丽的画楼鸳鸯瓦、秋千架、彩绳,这一组意象将一幅色彩亮丽的雨后春光图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作者把自身对于春光的喜爱之情,也融合于作品之中,情景互相交融、互相渲染,描写细腻入微,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an先生。祖籍仁寿(今属四川),生于崇仁(今属江西)。大德初到大都(今北京),任国子助教博士。后历任翰林待诏、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时与赵世炎等编纂《经世大典》。长于诗文,时为诗文大家,与揭傒斯齐名。著有《道园学古录》。现仅存小令一首。
【双调】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
鸾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cu。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问汝如何?早赋归欤。
译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可是蜀汉王朝难以扶持,已成了一蹶不振的残局。诸葛亮五月渡泸,南抚夷越,西和诸戎,北拒曹魏,力阻东吴。美妙呵周瑜的神奇兵术,悲叹呀关羽早早死去。人世间一切世事全由天定,造物所致。问你要怎么办?还是早点归隐吧!
解析:虞集对历史事件的审视和剖析的眼光在这首怀古小令中都有所表现。曲中不仅暗含一种对朝代兴亡、历史更迭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冷静的头脑、细腻的逻辑和对历史事件的独到把握。
纵观整首曲,两句一韵,短短十几字就将三个中心人物在历史中起到的作用概括了出来,用词凝炼、内容丰富,足见虞集纯熟的创作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