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恐惧的
不是看不见的客人,
而是看不见的人心。
《看不见的客人》
比起直译,《看不见的客人》在西班牙市场的英文名:Contratiempo更能代表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导演Oriol Paulo在知乎问答上的解释是:Contratiempo 这个词只在西班牙语里有,很难翻译成任何一个英语单词。
它有两层意思,本意上讲是不幸的事情,还有个意思就是对抗时间,在影片中,律师古德曼反复提到,只有180分钟来想办法证明你的清白,怀表一直转的时候就相当于电影名 Contratiempo。因此,针对于西班牙市场取了这个名字。
在这里,小编并不想介绍影片内容,而是期待更多的人能够到电影院去感受这种缜密得让人瑟瑟发抖的悬疑。
影片的亮点很多,BGM很精彩,但是影片本身最精彩也最容易被忽略的最大亮点就是影片在结构上的抽丝和人物的剥茧刻画。
一问一答式的线索引入
《看不见的客人》最直观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出彩的结构,影片以《罗生门》一问一答式结构引入两条线索。
一条线索为艾德里安与女律师之间对于真相的博弈。这条线索中类似于舞台般的室内场景设置,完全靠对话去支撑起人物性格形象的建立和矛盾冲突的体现,并且要一步步揭露两个案件的真相,而这种情况下便需要加入碎片化的回忆去重建叙事,来弥补对话推动剧情发展的薄弱之处。
另一条线索便是重建的叙事。影片在一问一答式的结构之下第二条线索中展现的是五种不同的情形,而在这五种情形之中导演都在用客观的叙事角度去讲述主观的故事,在客观的叙事之下,每种情形都变得更加可信,更容易引导观众的思维去忽略故事另一面。
导演通过在影片的叙事中,将用来掩盖真相的细节抽丝一般的抽离出事实之上。影片中律师设定在三小时后便要开庭,而这三个小时就是影片的106分钟,在这106分钟中内观众与律师一起在不断的故事拼贴中找寻可疑的线头。伴随案件的侦破背后也是一场复仇大计的完成。
人物的逆向塑造与关键转变
至于人物刻画,电影用拼凑的方式重建一段正常的线性故事,但在人物塑造上随着拼凑的重建呈现出逆向的发展姿态,人物的逆向塑造就是一个剥茧的过程,一层层撕掉的面具下就是血淋淋的人性。
艾德里安和女律师的两次人物转变是影片的关键所在。
一开始艾德里安以成功者的姿态走入观众,这是正向塑造人物中最完美的结局,但导演却在第一个案件中就扔掉他完美的外壳,露出生活上的不堪。
从生活的不堪剖析出他人性的自私,这每一步的变化都是随着结构上的真相转变,而到最后艾德里安关上还在被击打的后备箱,将车沉入湖底的那一刻,并不只是沉入了艾德里安的人性,也沉入西班牙社会不同阶级之间的平等与尊重。
当然了,影片也存在一些bug,比如短信的问题,再比如母亲的情绪控制让人在惊叹之余感觉不现实,希望同学们到电影院再去发掘。
以下是一条来自微博的影评
精英阶级与普通平民阶级之间的不可跨越的思想鸿沟是一切悲剧的开端。艾德里作为成功的精英阶层,他无法做到尊重普通民众,而将一条人命看的不如自己名誉重要,从西班牙历史看来,这样的阶级对立也是长久存在于社会缝隙之间。
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长期建立,影片最后令人大呼过瘾的并不是案情的扑朔迷离或者破案过程中的拍案叫绝,而是被有权有势的阶层所压迫下的普通民众为了自己的尊严勇于反抗,在最终复仇中取得胜利的喜悦打动了观众的心。
我们所恐惧的不是看不见的客人,而是看不见的人心。
文字/刘蕾
编辑/章文斌
图片/网络
特别鸣谢/DEEP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