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前读《儒林外史》、《老游残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觉得好玩好笑好神奇。“这种事怎么能有”,“绝对不可能吧”,诸如此类的惊叹纷至沓来。那时候我还很年轻,只把小说当作小说看。
步入杏林,见到形形色色,有盐有味,所谓的有病之人,猛然惊醒,小说家的眼光是何等毒辣。
《杏林漫步》
有这样一种患者,说出来你不信,信了你会疯,以被治病为生。他们一天什么都不干,四面八方,火车来,飞机去,上天入地,钻云拨雾,到处看病。
曾经遇到一个股骨头坏死的,治了二十来年,全国各地看遍了,花了无数钱。所幸自己生意做得不错,家底殷实,权当游山玩水了。
我说的不是这种患者。这种患者是身不由己,被迫旅游,现代医学当导游。
被治病的患者看上去没什么病,详细问诊,小时候交了几个男盆友都问了,查体也查了,确实没什么病。
当你很认真地告诉他没问题的时候,他会更认真地告诉你,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比如上个月喝了半杯星巴克,冷的,当时就打了个喷嚏,是不是把胃伤了。还有大半年前吃了顿海鲜,第二天就长了几颗痘痘,脾肯定坏了。
跟这种坚持自己有病的患者聊天,你会被他的执着摧毁。他有一种“撸起袖子加油病,天生我才必有病”的豪情壮志。
隔山差五喝点药,按下摩,拜拜大师,初一十五烧个香……总之我有病,我要治,我的生命我做主。最后索性辞职,自己干起了正骨,靠治病养病,达到了以战养战的境界。
这种患者,第一次见到的时候,深深刺痛了我。想不通,实在想不通,只好把想不通当做一种通达来调侃,戏谑,还有羞愧,连同一种白活三十年的感觉,冲泡了人生的无常。
有一种患者也很好玩,走非主流路线。一来就躺在床上,不让扎针。
“来都来了,扎嘛。”
“不,我怕痛。”
“扎针不痛,放松一下,几秒钟就过去了。”
“不,我怕痛。能不能不扎针,想点其他的办法?”
只扎针,不开药,不搞按摩,不刮痧,不正骨,就是扎针,除了扎针没有其他疗法,这是一来就跟患者讲清楚了的,三令五申,就差点签字画押了。
遇到这类型的,有种和幼儿园的小盆友狭路相逢,弱者胜的悲壮。
长久以来,我都有一个固执的看法。一个患者因为怕痛拒绝治疗,是因为病得还不够重。遇到下面这种患者,顷刻间就将我的根深蒂固连根拔起。
一个偏瘫患者,六十二三,看上去七老八十了,中风两三年。因为偏瘫的病友扎七针扎好了,于是满怀希望地来了。
第一次来的时候,走路需要搀扶,走得很慢很慢,脚步都迈不开,说不到两三句话就要大口喘气,随时随地都要挂掉的感觉。
扎了三次,喘气的问题解决了,说话也明显利索得多,迈步的情况也有了改善。问他疗效怎么样?他非常不满意,原话是“没得效果”。一开始,我很不理解,这怎么可能没有效果呢,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后来转念一想,把这事搞明白了。他说的效果是要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他不考虑自己的基础条件,一来就想找个白富美。人之常情。
这种患者特别多,抱着给了钱就是上帝,你就要把我搞好的心态来看病。一见医生,第一句话就是几次能把我扎好。这种心态跟去修车是一个逻辑,左轮胎坏了换左轮胎,引擎坏了换引擎。如果人跟一辆机器没有区别,当然可以这样修,医患关系也不会那么紧张。那人类世界也就不存在了,顺利升级到未来世界。
这个患者让我记忆犹新的倒还不是他的修车心态,而是一个疗程下来,他呈现出来的,骨子里面的东西。
他口上虽说没有疗效,但是每次到了扎针的日子都会提前让家属准备好,怕误了时间(家属悄悄跟俺讲的)。按说这病也够重的了,都到了生活不能自理,拖累家人的份上了,而且也找到了一个有点希望的方法。身边人也见证过奇迹,不是买彩票,凭运气治病。如果是我,肯定不顾一切抓住七针这根救命稻草往上爬。
扎到七八次的时候,这位患者变成了周伯通,躺在床上像个小孩子一样闹。不让扎,怎么都不让扎。道理也讲了,家属也在旁边安慰,孙子也进来打气,好说歹说半个小时,终于让扎了。特别申明,只扎一针。这么个病,扎一针怎么可能好呢?先骗吧,只能骗,连哄带骗,扎一针再说。刚破皮,周伯通就开始发功了,全身乱动,不让扎了,大喊大叫痛痛痛。这怎么可能痛呢?刚破皮,针都没下去,还在皮下肉上这一层,有什么痛的呢?明显的是因为精神高度紧张所致。
七针到底有多痛?江湖上各种传说,有人说跟蚂蚁咬一下一样,有人说剧痛无比,还有人说可以接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到底那种说法接近真相?我觉得都是真相,也都不是。好比吃肯德基,我觉得鸡腿不错,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你可能咬一口就扔垃圾桶了。
这里有一个客观事实,提出来仅供大家思考。七针是不打麻药的,进出针几秒钟而已。不打麻药也就意味着这个痛,就算痛到叫天王老子,也是身体可以承受的。只是你愿不愿意承受,是另外一个哲学问题。
我原本以为病入膏肓,绝地求生是人之本能。所以这位偏瘫患者,每次都催家人早早准备,不要耽误他扎针,还是强烈地想要好起来的。但是来了之后,躺在床上,赖着不让扎。就差这临门一脚。所谓的成功与失败往往体现在一瞬间。
通过这个患者,我看到很多很多之前没有看到的东西。那些潜藏在人性深处,所谓的光荣与梦想,还有软弱与无助。
经云: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
回顾一年多的七针历程,我一点都不觉得只是在学习一种治病的方法。在哪个部位扎针,扎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我非常关心。而我更迫切想要知道的是七针将会把我塑造成一个怎样的人,七针将教我如何和人生对话。
大概十来年前,读到过小说家的一句话,深以为感。
“惟有深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