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可如果凶手直到临死前都没有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愧疚之感,那么死刑的意义到底在何处?又如果凶手根本没有被抓到,却在另一个地方用尽一生在为自己犯的错而救赎,那么还要执着于死刑吗?这或许就是东野圭吾在“虚无十字架”上为我们刻下的引人深思的问题。
关于东野圭吾的作品,我并不是特别的了解和熟悉,只是读过他的《解忧杂货铺》,那也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我个人看来东野圭吾十分擅长写悬疑小说就是因为他的伏笔埋得很好吧,而且线索也不是一条主线,而是多条主线在最终汇合在了一起,让人震撼,让人豁然。《虚无的十字架》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开始看的时候,我并不清楚这篇小说到底是在讲什么,只是看到了两个故事,两个截然不同的家庭,一群为死刑奔波的人们和死刑是否应该存在的问题。可快要到末章的时候,故事的主题才渐渐的清晰和明了,也更加让读者深入其中,有想要一口气就把它读完的感觉。我想说这种感觉真的很棒。
其实整篇文章读下来,对于我个人而言,在结束的那一刻我好像并没有很深的体悟,或许是结尾给人有一种不明不白的感觉吧,但也正是这样的结尾,才让我在读完的这两三天里一直在思考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和故事的每一个主人公身上的那种精神与感受。
“犯罪必然要受到惩罚,即使不是死刑,也要让犯罪者背负着虚无的十字架在牢狱中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小夜子丧失自己的女儿之后,内心一直坚守的信念。我想她是对的。从文中来说,中原和小夜子原本是美满幸福的一家,因为有了女儿使得这个家庭多了几分生气和对以后的向往,但是就是因为毫无端倪的凶杀案,让这个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我想不管是谁,读到这里都能够体会失去自己心爱的人的那种撕裂心扉的痛感,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能够打垮一个人的感觉,所以他们才会让死刑出现在法庭上,无论如何。
“你们说死刑有意义、但是史也他用尽一生在弥补他的错误,他杀死了一条命却救活了两条命,难道他的救赎没有意义吗?”花惠大声的喊道。反观史也与纱织,那是另一种虚无的十字架的生活。是爱情让双方走在了一起,也是爱情让两人最终分离,如果年轻时候能够在多想一步,如果那种事情可以不发生在他们中间,也许他们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他们会一直走到最后,史也和纱织应该也会和我想得一样吧。从杀死幼婴之后,他们两个的生活便已经脱离了轨道,而他们也背上了十字架,只不过是虚无的、是他们内心的,但同样又是那么沉重的。就像我开头说的那样,一个人虽然犯了罪,但是他再用尽自己的一生来救赎,那么是否还有必要去判处死刑。但是从史也和纱织的一生来看,死刑或许更加畅快,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刑法都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复苏,什么样的救赎都无法让自己得到原谅。
每个人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内心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和价值取向,我们不能去说谁的选择是错的,也不能去说谁的选择就一定是对的,但是东野圭吾已经在文章中告诉了我们,死刑只不过是一个结束生命的方式,它并不能为事情本身带来改变或者对命运进行重组,真正的救赎不是死刑,而是自己内心的洗涤,就像最终秘密告白于世之后,仁科史也长舒的那口气,那是他才是真正的解脱。
《虚无的十字架》让我们思考对于犯罪之后的人们如何判罚,而我想它真正想要表达给我们的是作为一个在社会上生存的人类,永远不要试图去犯罪,因为那将是一条背负着沉重十字架的不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