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 gzh 三宝妈日记
对于这次期末交换双人监考以及接下来的手工改卷,民间有很多种传说,一说与智学网的合约到期了,新的合约还没有谈成,几家公司正在博弈;二说新领导想创新,实在没新可创,就复古,古到极致也是一种新;三说领导认为一线老师们不过辛苦,要让老师们体验“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愉悦;四说没有任何理由,事儿就是要这么办……
以上均属道听途说,不可信其真。我们不是领导,当然也不知道领导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可能领导有其更加高瞻远瞩的思虑也未可知,作为普通老百姓,当然是不得而知了。
这种盛况,我工作十三年来头一遭见,可谓开了眼界!在人工智能普及到各行各业的今天,在 AI 可以 取代大部分人工的今天,我们集体返璞归真,选择用最原始最传统的方式操作,怎能不震撼?
学校间老师交换监考,每个考场两位监考老师,说严格按高考标准执行,严格是好事,这无可厚非。可在无人监考实行多年,已属常态化的情况下,这次高标准监考总让人觉得有些滑稽。当初新闻以此为亮点大肆宣传,每位老师都为此开心又自豪,如今岂不是啪啪打脸?
既然要传统,就传统到底,答题卡当然也不能用。学生写惯了答题卡,对本次无答题卡考试很不适应,平常都是试卷上打草稿,这次他们努力将试卷看成圣洁的领地,只在上面写答案。如果这样多操作几次,待学生高考时,会不会习惯性将答案写在试卷上,而忘了填答题卡?
收试卷可费了监考老师的事儿,8k试卷两大张,得按考号先后顺序排列,否则后期成绩会出错。验收卷子的工作人员更是苦不堪言,顾不上份数或顺序是否正确,单是弄整齐装订就占去了他们所有的精力。一个个大型订书机依次排开,装订试卷的声音此起彼伏,景况十分壮观。
如果领导是想让老师们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目的是妥妥地达到了,不过这种效果,领导估计是看不到的。
当为期三天,从白天到黑夜,冻得瑟瑟发抖的监考结束之后,还有更艰巨的任务要做。
届时,一群老师将坐在一间屋子里,每人手捧一沓厚厚的试卷,哗啦啦全是翻卷子的声音,卷子都翻破了,题还没改完,真是可气可叹!
既然是纯手工改卷,分数当然也是纯手工登记,不仅要登大题得分,小题得分也得一个个登清楚。为了避免出错,到时不知是不是应该人手一只算盘,拨起珠子计算。
机改,选择题一扫就出了结果,总分,得分率,学情分析全都有了,几乎没有出错率。如今倒好,让老师们花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时间去做这事儿,除了总体得分,其他的啥也没有,出错估计也是难免的,毕竟人脑怎能与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相提并论?
罢了,领导坐在空调屋里只管下指令,这些细枝末节当然不用考虑,反正出错了可以追责的。现在流行“尽职免责”,反正领导强调过,让你们认真一点,谁让你们还出错呢?谁出错追谁责,与领导何干?
什么计算机自动统计分数,自动分析学情,什么老师利用数据给学生查漏补缺,通通不重要,重要的纯手工。现在市场上凡是带“纯手工”字样的商品都要贵些,改卷大概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一介草民,没什么本事,平常不和领导打交道,不懂领导的厉害,这次总算体味到了权力的傲慢。
权力机关脑袋一热,底下几千上万一线老师手忙脚乱,苦不堪言。
有人说,教师是奴性最大的群体,深以为然。无论事情多么不合理,无论多么不愿意,但只要指令下达,还是会去做。比如我自己,虽然心里有十万个为什么和不愿意,但还是会怀揣着疑问和抗拒认真履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权力如此傲娇与不可违逆,如若也能让高考回归这种原始传统的方式,一线老师们哪怕再苦再累,也不会有任何怨言了。
最后的最后,我还是忍不住想问,这样的方式,于学生于老师于教育,好处到底在哪里?哪怕是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