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俊英子
改变一定要因为他本人想要改变,才会有接下来励志的故事。
最近,我又二刷了一本书《了不起的我》,怎么突然想起看这本书了呢?
因为书的封皮有一句话再次吸引了我:每当你对自己不满意的时候,就翻看这本书。
不说你们都知道了吧,英子又对自己不满意了,我变得懒散,变得没有追求,变得得过且过,变得不喜欢自己了。
有人说,努力是会上瘾的,特别是尝到甜头的时候。我想说不努力也是会上瘾的,特别是习惯懒散了以后!因为我对努力上瘾过,也对懒散习惯过。
查理·芒格说:“无论何时,如果你觉得有东西在摧毁你的生活,那个东西就是你自己。”
当一个人开始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不满意时,其实就代表着,我们有了觉察的意识,也就埋下了想要改变的种子。
因为觉知,必然意味着对自身的了解,并且还会伴随着深刻的体验。真正的觉知,会立即带来一些改变。
如果一直没什么觉察,你就会继续做着从前到现在一直在做的事,那你就会继续得到你一直以来所得到的东西。
01 改变之路:每个人都有选择
当我们对自己不满意时,人人都想要改变,换一种活法,但总会遇到很多障碍,而且大部分障碍都来自我们内心。
就好像,理想中的自己是一个人,现实中的自己是另外一个人;向往改变、突破的自己是一个人,阻碍改变、突破自己的是另一个人。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内心与生俱来有一些防御机制。我们追求稳定和可控,排斥改变与发展,我们想转变的愿望和现实行动形成强烈冲突。很多时候,我们就在冲突中半途而废,陷入迷茫和焦虑,找不到继续行动的方向。
但其实改变之路,我们一直都有选择。
当你告诉自己不行时,你已经做了选择;当你把看书学习的时间用来玩游戏,刷手机,你同样做了选择。改变是一种选择,不改变也是一种选择。
你为自己不改变找的借口,比如没时间,没精力,没钱......统统都是选择。放弃是一种选择,迎难而上也是一种选择,拿回选择的控制权,这是开始改变自我的前提。
02 改变需要自省和勇气
尝试改变的人都知道,去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面对很多焦虑,也需要勇气,更需要自省。
我记得刚开始和老公在一起生活,远离父母,两人经常因为饮食习惯问题闹矛盾,我很想家,希望吃到妈妈的味道,老公不按我的步骤做,做出来我基本是一脸嫌弃。其实,对老公来说,也是第一次做饭,也想做好。
我不满意,吃不顺心,就容易有情绪,有情绪就不想和对方说话,陷入冷战模式。心里总觉得自己,背井离乡,不求穿,不求大富大贵,就想吃得顺心一点,达不到,就难过得很。
后来读了《非暴力沟通》,我才意识到自己于无形的亲密关系中使用了暴力沟通。于是,我开始反思,换位思考,感谢老公给我做饭,有了矛盾,放下所谓的面子,主动和老公进行深度沟通,之后我们的感情更近了,矛盾越来越少。
读书让我们越来越开阔,但有时候我们依然会有情绪,可能会说不好的话语,当静下来后,会有自责,内疚,后悔,这就是改变的自省,它并不轻松,有时让人痛苦,可这也正是我们改变的契机。
03 行之有效的改变方法
改变既然很难,那到底有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我们成功呢?
《了不起的我》一书中提到了四个方法,我们可以在实际中应用起来。
1. 小步子原理: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有时候,当我们想要改变时,内心会有一个声音在徘徊和怀疑,改变真的可以吗?改变能做到吗?这些疑问让我们被焦虑淹没,不由停留在心理舒适区,无法下定决心去改变。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克服阻力,推动改变呢?那就是小步子原理。
顾名思义,小步子原理就是在改变的路上迈出小小的一步,获得一个小小的成功。通过不断获得小小的成功来积累经验,从而为下一步行动提供动力。
这个很关键,因为小成功能够让我们体会到改变的好处,充满希望,我们就会相信改变是可能的,从而更有动力继续执行。
这里有一个问题,即使小成功也是在行动之后,要先有行动,才有可能获得好结果,那如何才能让我们迈出行动的第一步呢?
书中提到一个提问技术——奇迹提问。
2. 对自己进行奇迹提问
什么是奇迹提问呢?
我的理解是当你想要改变一个行为,先问一问自己,假如奇迹出现了,你真的做到了,你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你可以尽情地想象一下,那个时候的自己。
接着再用心想一下,如果你想要实现后的场景,你迈出的第一步会是什么?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的提问方式,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在往前看和往回看时,看到的东西经常不一样。往前看,会看到困难,往回看,会看到方法和路径。
当假设好的结果已经发生了,再往回看时,我们已经绕开了内心的防御机制。虽然结果是假设的,依然会让我们激动鼓舞。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动力,让我们不再去思考这件事有多么不可能,而转去思考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这样,我们会更清楚地知道,改变的第一步该怎么走。这种改变的一小步,是基于自己内心去执行的,更容易执行下去。
所以在改变的时候,无需和我们内心的防御机制进行正面对抗,我们可以用小步子原理选择绕开它,帮助我们继续行动。
小步子原理是一个让我们有所行动的策略,它的重点不是结果,而是让你专注到当下做的事情。努力控制你所能控制的事情,并接纳你不能控制的事情。
3.培养“环境场”: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
有时候,小步子可以带来大改变,但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用在改变的路上再恰当不过。
经常有小伙伴和我说,想养成一个什么习惯,结果坚持了一段时间,就半途而废了,找不到持续动力。
那么,如何才能把新行为凝固成新习惯,不再回到心理舒适区。书中提到一个策略,就是培养“环境场”。
什么是场?陈海贤老师这样解释:它其实是包含大量行为线索的环境,这些行为线索能激发特定的行为。就像到了卧室你会想睡觉,到了办公室想工作,到了餐厅想吃饭一样自然。
场的力量很强大,我们平时自己也有体会,只是之前不知道这个概念,总说环境会影响人。
我就是在家读书学习,绕来绕去一天结束了,效率就特别底,后来去了咖啡屋,有很多人在工作,自己也就会进入学习氛围。如果一个人在家或宿舍里,要让自己好好工作,往往未必能够做到。
所以,我们要学会在自己身边养一个“场”,获取这种力量来促进改变。
第一个来源是同频人在这个空间里的行为。
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很多人觉得高中三年是自己最努力的时光,是因为每个人都在努力学习,让高中教室变成一个很有力的“场”。
对于我们来说,如果我们想养成一个好习惯,想获得持续的动力,我们可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长,比如加入相应的社群或课程,因为学习的人多,“场”的力量就强,更容易进入学习和创造的状态。
第二个来源就是我们自己在某个空间里的行为。
比如我在家里,习惯在书桌上写文章,在床上看娱乐节目,早上喜欢列计划,晚上习惯做复盘,这就是在一个空间里做事的习惯。习惯会形成稳定的心理预期,稳定的心理预期又会巩固习惯的行为。
有了场的来源,我们就可以根据改变的内容,培养符合你的场,有意识地让我们想要改变的事情在这个空间里发生,那这个场就是存储新经验的记忆银行。
4. 情感触动:改变最重要的动力
有一句话说,改变一定要因为他本人想要改变,才会有接下来励志的故事。
所以行为改变需要的第四个法则就是情感触动,如果没有情感的认同,就不会有改变的发生。
但我们大部人习惯用焦虑、逼迫的方式促成改变,因为这几种情绪爆发的力量很大,但它们真能让我们持续改变吗?
肯定不能,否则我们也不会一边内疚,一边拖延了,这样的情感只会让我们陷入恶性自责的怪圈。
真正促成改变的情感触动是对自己提高要求的背后,究竟是你对自己的厌恶,还是爱和期待,只有爱,才会让你心甘情愿走上改变之路,激发改变的力量。
不要惧怕改变,改变之路,每个人都有选择和方法。
如果你被焦虑淹没,不知道该从什么事情做起,你可以使用“小步子原理”提醒自己。
如果你总是担心失败,不敢行动,你可以用“奇迹提问”推动自己。
如果你总是在该工作、学习的时候娱乐,你可以用培养“环境场”来帮助自己。
如果你总是明白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你可以用“情感触动”来激发自己。
改变有时候很神奇,好像一副多米诺骨牌。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的是找到能够推动改变的那块牌,找到第一个小小的改变,把它推倒,并带着好奇,继续看看会发生什么属于你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