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妈带弟弟(我儿子简称)去朋友家玩,人家的小孩比弟弟小一点,赶着去上手工课,那就一起去。去完后,我妈对手工课嗤之以鼻,完全是家长的手工课。然后跟我说,弟弟被要求自我介绍,可是他不会,你现在又不上班,那全部的精力要放在儿子身上,要教好他。
我一听,弟弟是会做自我介绍的,估计要么害羞,要么不想听话。随他去。
当然我要说的不是这个点。我觉得我有养他教他的义务,但是他不是我的全部。
** 我不想过分注意他。**
我想让他知道,我有我的事情,爸爸有爸爸的事情,他有他的事情。我的事情就是让自己成长,生完二胎后重新回到职场。爸爸的事情就是好好上班赚钱,下班好好休息,顺便带他。他的事情就是好好玩耍。
** 我想让他知道,他不是我们的中心。**
有时候,我想跟他玩,也会先跟爸爸玩,然后他会参与进来,我要让他主动出击,寻求关注。
** 如果你主动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就会很被动。**
这个认知来自婆婆家,那时候还没有弟弟,我作为旁观者,有一天看到他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饱含爱意地看着史酷比(养的狗狗),我很惊讶。我可能只会看到一大桌人民币时会有那种情感。那时,我觉得太神奇了。他们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史酷比身上,他们看着它傻笑,总是盯着它,它调皮他们就笑。我想,史酷比是幸福的,人却不一定。我意识到,感情要丰富在不同维度,且以自我丰富为主。就像投资必需分散,且以自我投资为主。
后来,弟弟出生后,当我看见婆婆一家三口也这样看着弟弟时,我会打一激灵,然后打破这种气氛。当我自己无意识对着他的睡脸傻笑时,我也自我提醒,“诶,戏过了,清醒一点,”我希望大家都以自我为中心一点。
** 对待孩子,注意力分散些,保持情绪的稳定,就像保持血糖稳定一样,有益身体健康。**
刚当上妈妈那会,看到他去爬椅子拿水杯,心就提着,看见他够到水杯,就着急提醒他双手拿,看到他喝第一口水,就伸长脖子,告诉他慢慢喝别呛着,然后一语中的,他呛了,我就急了,跑过去拍着他的背,开始对着他叨叨“刚说过…”。这样的时刻很多,也很累,过山车似的跌宕起伏很需要体力支撑。
其实仔细想想,大多是过度关注而来的无谓情绪,还带有并发症:负面情绪。
他急,我烦躁。他烦躁,我生气。他生气,我赌气。负面情绪对我对孩子,都不好。
吃饭时,我会不自觉地观察他,看他夹一块肉,始终夹不起来时,他皱眉撅嘴,努力夹。我看着他,心像那块肉一样,上上下下,最后实在看不下去,就索性帮他夹上,他还不高兴。然后我评价他“真是看不下去的笨”,接着叹气,有点急躁,好像还有点生气。莫名其妙。
对我来说,注意力在他身上时,我的情绪完全受他控制。而我一向认为,人应该尽量少受外部坏境的影响,掌控自己的一切,包括情绪。好比原计划外出游玩,突然外面下大雨,那又怎样,该出去还出去,不因为大雨就中止,就不会有扫兴的情绪。
对孩子来说,这是他探索和学习的过程,我人为干预,让他的成长止步不前,他还产生了负面情绪。另外我还评价他笨死了,对他更不公平,他才多大,即便笨,也是我先天和后天干预的结果。而且如果不干预,他可能下一次就自己能夹上了,那时他会有自信心,而我也会觉得他聪明,多好。
** 最后,对孩子的关注,我觉得,只要没有生命危险,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管他弄脏弄乱满地打滚,只要他是安全的,自由的,快乐的,就让他去。这很难做到,需要经常提醒自己。
但是这应该做到,因为我也有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