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结婚?(深度文)

文/花和尚和花

01

我身边有好多大龄仍未婚的朋友(基本是女性),有的迟迟不能成婚,有的直接打算不婚,问她们为什么不结婚,无一例外都是这样的回答:

“遇不到合适的人,还不如一个人过。”

“我只想一直谈恋爱,不想走进婚姻。”

“不结婚,自己一个人更自由,更快乐。”

“与其低质量的婚姻,不如高质量的单身。”

“既不能给我爱情,又不能给我面包。结了婚还可能拉低我的生活质量。”

……

我分析归类大致如下:

1.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大

与单身相比,婚后失去了大部分时间自由、经济自由、行为自由,自己不能随意支配自己,明显降低的生活质量,让很多人害怕。

2.对家庭婚姻关系的恐惧

比比皆是的不幸婚姻,难以调和的婆媳关系,生孩子带孩子的麻烦,杂七杂八的家庭社会关系,让许多人对结婚望而生畏。

3.遇见一个对的人好难

人们总是对爱情婚姻有一种幻想,她们相信总有那么一个人会出现,彼此喜欢,相处舒适,所以大多数人将就的时候,总有少数人在坚持内心。

4.单身自由久了会上瘾

有那么一些人,喜欢一个人的日子,享受单身,不用照顾谁的情绪,不用操劳他人生活,把自己过好就行。

02

朋友们说的振振有词,但我可以想象,在这个临近年关的时候,又有多少年轻人顶着长辈的巨大压力,费力地解释着自己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对象的,却还始终得不到理解。

其实朋友们你完全可以挺胸向世界宣告:我们需要来自近处父母朋友的爱,来自遥远宇宙星辰的爱,来自世间万物的爱,爱支撑我们在世间行走,可是,没有爱情,不妨碍我们行走。

如果我的缘分让我先单身,那我就先享受当下的独处,一花一草皆有情。如果我的缘分让我遇见喜欢的人,那我就奋起直追,一风一雨皆行程。

所以,烦恼什么呢。

人各有命,各自精彩。

这是二话,也是二话。

03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看,婚姻是一种制度,而不是爱情的必要形式与必然结果。

都说婚姻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也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那是因为,爱情是感觉,婚姻是生活;爱情是自然属性,婚姻是社会属性。

有爱情,不一定就有婚姻。

而婚姻,有时候有性就行了。

这是婚姻的本质决定的,后面我会讲到。

我们再来看性、爱情和婚姻在两个人关系中的关系:

性 :是两个人身体的碰撞,共同的愉悦;

爱情 :是两个人情感的碰撞,长久的发展;

婚姻 :是两个人生活的碰撞,良好的关系。

身体的碰撞,可以产生高潮;

情感的碰撞,可以擦出火花;

而生活的碰撞,却是磕绊和矛盾。

04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曲黎敏在《生命沉思录》中写道:婚姻从一开始就错位了——女人嫁的是灵魂,是爱;男人娶的是生活,所以没有痛苦的婚姻是奇迹。”

男人结婚的目的比较务实,回家有口热饭吃,晚上有人暖被窝就行。女人结婚大多为了爱情,走在路上能十指紧扣,躺在床上能依偎谈心。

男人想娶生活,却不参与柴米油盐;女人想嫁给爱情,却天天柴米油盐。

怎么可能没有矛盾?七年之痒又如何解释?

当矛盾不可调和时,离婚的想法也就自然而然了,当然主动提出离婚并坚决执行的往往是女人。

因为男人一般觉得日子还能过下去,而女人却觉得那样的生活实在无法忍受。

男人坚持离婚只有一个原因,已有割舍不了的新欢。

因此曲教授爆出一个观点:“婚姻是违背人性的”。

05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婚姻从简单且混乱的群婚,发展到对偶婚姻,再到专偶婚姻;从母系转向父系;从一夫多妻变为一夫一妻。

这些婚姻的形式与制度根本上是由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与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现代婚姻制度,就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

DANA昨天在微信中跟我探讨,他说:“为啥现代社会要走一夫一妻制度呢?首先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其次,这种模式是最有效产生源源不断劳动力,以及扩大消费市场的手段”。

是的,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批判过资本主义的婚姻制度,把它称之为合法的长期卖淫。

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在前面说的:

婚姻,有时候有性就行了。

06

其实社会在进步,观念也在开放,当今社会的婚姻爱情实践才出现了不同的方式。现在结婚和离婚越来越容易和普遍化,婚姻制度基本无约束力了,越来越沦为了一种形式。

深究一下,这种越来越单纯的形式之所以还保留着,就是因为背后的私有产权制度还牢固地抵抗着。

可毕竟信息化大潮滚滚而来,适用于工业化社会的婚姻制度已经明显不适用于信息化社会了,所以婚姻制度在没有与时俱进的情况下,在逐渐解体。

这种解体,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民间革命。这种革命,是社会经济化、身份独立化、思想自由化的催逼。

所以一二线城市经济发达,信息化程度高,年轻人远离传统家庭,经济保持相对独立,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观念,不婚主义盛行,离婚率居高不下,生育率持续走低,婚姻制度解体的步伐快一点。

(本节观点亦是与DANA微信交流内容)

07

而这,又与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的家风建设格格不入,并且为了防范老龄化,国家坚持了四十年的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在这几年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也是因为婚姻状态的底层变化,制度层面在竭力维系,虽然维系的很艰难,甚至自相矛盾。

譬如非婚生子女,不是婚姻制度所承认的,但国家却已经合法化了,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这也说明,生育权与婚姻制度已经脱钩了。

甚至近日,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发文称:应该鼓励未婚同居生孩子。

这位经济学家真是为了自由爱情伤透脑筋,为频创新低的生育率煞费苦心。

婚姻制度,束缚了人性;而没有婚姻约束,家庭这一社会单位将无法存在,家风建设将毫无意义,鼓励未婚同居生子,更会使社会关系必然混乱。

制度与法律、社会与发展,就是这样无情的冲撞着、磨合着、进步着。

(本文由花和尚和花独家撰写,只是指出现象,没有个人观点,更没有能力解决。手机打字不易,欢迎关注并点赞在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