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面对领导时,我的反应
今天中午在学校食堂吃饭,遇到了几位大领导。
起初,我打好饭菜之后,准备一个人去找位置坐。谁知,远方传来了呼唤我的声音,原来是我们专业负责人王处把我叫住了。我尴尬地笑了笑、走到她身边。没想到,她身边坐着科研处处长庞处。顿时,我感觉吃饭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在我埋头吃饭的过程中,王处一边跟庞处介绍我,
“这是我们商贸学院的博士,***,你认识吗?”
“听过这个名字,不认识人。” 庞处说
我不好意思地陪笑,说“庞处好”,然后继续埋头吃饭。
这时王处在旁边对我尊尊教诲:“来学校两年了,你都没去过科研处啊,以后要常去呀,对你那课题、申报项目有用…某某博士经常出入科研处,已经拿到市教育局课题了,经费40万啊…作为博士,领导们是很关注这个群体的,以后做科研要多跟庞处请教啊,要抓紧,做好统筹安排…”
我一边吃着饭,一边默默地听着,然后时不时点点头,大气都不敢喘一口。这顿饭是没办法好好吃了…
我不喜欢这种尊尊教诲,它让我感觉到“我不够好”“我不够努力”“我不够优秀”,它让我紧张、受挫、压力大…
可是,我没有勇气跟领导说,“领导我知道了,我会抓紧的,你可以不说了嘛?我们可以好好吃顿饭吗?”
我真的没那个勇气去拒绝他们的这种关心、指导和期待。每次面对领导,我都会神经紧张。如果这时她再给我来一通殷切期望、尊尊教诲,我简直不知该把手脚放哪了。
尤其是,当这个领导还是个行事作风强硬、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要把她的意志强加给你、尽力说服你去完成她认为重要的而你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情时,我感觉到深深的反感和厌恶,抵触之心油然而生。
02 面对领导,我内心的纠结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到,阿德勒心理学认为,我们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舍弃了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
这个道理我虽认同,可是“臣妾做不到啊~”
我没有一而再再而三反驳领导期待的勇气,也没有一再让领导失望的魄力,我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拒绝领导、让领导失望。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即便有强烈的压迫感却仍然选择忍气吞声?”我问自己。
此时,内心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告诉我,“是因为,得到别人的认可,我就会感觉自己有价值,因为从出生以来的赏罚教育告诉我,只要我满足别人尤其是权威——父母、老师或领导——的期待,我就会被认为是好的、有价值的,我就能够得到奖励;还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我就能够存在在一个群体当中,无论这个群体是家庭、朋友还是一个组织,我不会被群体排斥,不会有孤独之感,不会觉得自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存在”危机。是这些,让我觉得得到别人的认可很重要!”
可是,等我长大一些以后,我经历了越来越多的“即便讨好他人也仍有得不到别人认可的”情形,我发现,不管我怎么努力,都既会有讨厌我的人也会有喜欢我的人。
既然如此,我期待、争取别人的认可又有什么意义?
争取别人的认可,虽然有时能让我感觉到安心,获得一种归属感,但其代价是,我活得小心翼翼、提心吊胆、疲惫不堪、抑郁寡欢,我完全忘了真实的自己是怎样的,我对别人的成功不会真心祝福,我对别人的失败却心中窃喜。我越来越讨厌这样的自己,我越来越感到孤独。
如今的我虽然已意识到这种局面,可是我仍然没有足够的勇气去让别人失望,我还是会经常不自主地去迎合他人尤其是权威者的想法。
写到这,我想到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一个印度顶尖学府里的大学生——男主人翁兰彻,没有像院长所希望的那样循规蹈矩,甚至公然顶撞院长,并质疑他的教学方法,虽被院长惩罚、责骂,可是依然坚持做自己,哪怕会遭遇到被开除的风险。
我多么渴望能像他那样,活得真实,活出自己所希望成为的模样——知善恶、明是非、敢直言、敢爱敢恨,既有一颗温柔的善良之心,也有一个维护自己的坚硬铠甲。
03 对成长的祝福
人,贵有自知之明。
我知道我还没有活出真实的自己,我也知道要实现这个目标可能有点困难,可是,我愿意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我能觉察到这些,我觉得自己真的很棒!
我希望在更多的时候能够听从己心、不满足领导的期待、让领导失望,我也希望我能拥有支撑起这一切的资本。在这之前,或许我需要的是一些耐心,对自己缓慢成长的耐心。
当我能力逐渐变强、资本逐渐增多、胆量逐渐增长之时,我相信我能够逐渐获得不渴求他人认可的勇气,我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