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大渔
上篇文章,我依据经验梳理了一个“如何学习”的方法论。
虽然是工作中梳理出来的,但同样适用别的方面的学习。
回想我之前的所有经历,尝试找找有没有什么做的还算差强人意的事情,对照着看看,是不是就是那么走过来的。
你别说,还真找到了一件。它是我初中时学英语的经历。
我们在乡镇上初中,第一次开始接触英语也是从初一开始。不像现在小孩,育儿园都有英语课。所以,我们接触英语其实已经很晚。
同小学毕业的同学里,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他们在正式上初中之前都聪明的选择去提前上英语课。因为大家都听说这门外语课很难学,很多人都栽在了上面。
我也着急,但没去补课,按说更落后了一步。
可事实上,我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堪称完美逆袭。从前一年半的考试很少及格,120分,最多60分上下。到最后中考,120分的英语试卷,拿到115分的高分,只作文扣了3分,一个选择题扣了2分。
成为我所有科目当中考的最好的一科。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细细想来,我也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以当时的认知,也不会形成什么科学方法,不过我却做对了两件事情:
1、记笔记。我把老师课上讲的任何英语细小的知识点都认真记录了下来,课下不断温习,直到烂熟于胸。
2、深耕阅读。我一直有种错觉,认为我初中时候的阅读水平是最高的,甚至好过大学。就算不是最高的,起码也是最喜欢阅读的。我曾在阅读上下足了功夫,完完整整的做完了3本阅读理解参考书,完完整整的做了一本完形填空参考书。这两项是初中英语的得分重头。
是的,我就深耕了这两点,且坚持不断的做好了这两点,以至于前一半的时间都在准备,都成了铺垫,才有后来缓缓而又稳稳的发力时候。
这两点,也刚好是上篇“学习方法论“”中特别提到的,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其实,论现在我挺后悔,如果能更早从当初苦学英语的经历中总结出学习的共性,或许我的其他课程,或许高中,或许很多想学好的东西......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但过去终究已经过去。
只希望这番经历总结可以服务于当下,服务好未来。
要时常告诫自己,学了几个月,没见效果,不是止步不前,钻研了几年没有明显成果,不是没有进步。绝大多数时候,只是还没有足够的深耕,还没有下足到能看得见成果的功夫而已。
能做和要做的,就只是不急不慢,放下浮躁,继续坐住板凳,继续深耕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