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亲子出游反思,其实反思的内容与亲子出游关系不大,只是今天正好六个家庭相约一起出游,从早上准备到出发至目的地,一些细节让我印象深刻,所以想写下来,反思自己。
第一是与人沟通时,不能仅仅站在自己角度说话听事情看问题,还要重复确认对方发出的信息和意图,就像今天早上出发前,我和家人一起准备出游的东西时,因为吃的比较多,婆婆说拿个背包背着方便,上次用的那个拿来。我说好啊,不过我不记得放哪里了。然后我想起来了,连同包及装着包的布袋一起拿了出来放在婆婆面前,然后去做别的事情了。直到到了目的地,我左手一个袋子右手一个袋子才想起来,不是说背书包的吗?怎么还是这么多袋子呀?我努力回想出发前与家人沟通的细节,终于发现了问题:婆婆说得是上次旅游背的黑色皮包,我说的是布的双肩书包,我拿出了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当时婆婆却认为不是,所以就没有使用,而我拿出书包以后没有主动拆开包装袋,没有向婆婆确认正确性,也没有继续主动把东西装进包里,才会导致自己双手辛苦提着东西,而且还让婆婆认为我不会办事。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一定得先重复对方的话,再说出自己理解的信息,向对方进行核实,确保信息传递正确。
第二就是想给别人提意见的时候,锻炼自己运用演讲评论的三明治法则,先夸奖,再建议,最后再赞赏。我的性子急,说些建议的话的时候特别直,以至于别人听到我的建议,会认为我在批判他,给人一种他是错的我是对的感觉,久而久之,别人就会认为我喜欢挑刺专门找他的错误。这种情况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表现的尤为严重,甚至影响到了家庭团结,老公和婆婆对我颇有微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维系家庭幸福,我想改变自己,一方面在想提意见的时候,不要脱口而出,尽量停顿一分钟左右,问自己他为什么这样做?出于什么目的?我想提醒什么?这个提醒有用吗?另外一方面开口就说好话,夸奖的话,将三明治法则进行到底。
第三想让孩子听你的,要么让孩子怕你,要么让孩子喜欢你,无论哪种情况,都要以建立规则为前提。规则制定了,用权威维系规则或者因为喜欢而顺从,都可以让规则发挥作用。而一群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如果孩子们自己没有制定统一规则,那么就得让家长帮助制定出来,并且延伸到其他家庭和孩子,这样小朋友们起冲突的时候,依据规则便可以轻松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