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之前我有写过一篇文章,关于朋友的“疑病症”的,在大寒前又见了那名朋友和她的好朋友,不禁又有了新的体悟:原来“疑病症”能从朋友互相交流间被传染......
之前说过的那名已被我判定为“疑病症”的朋友,这里我称为Z小姐,她的朋友我称为B小姐。
当天的约会是我先发起的,其实年前大家都在工作冲刺阶段,加上最近天气转冷,我和好友们都没有相聚的打算,但Z小姐家离我家很近,周末我也不想窝家里,就主动提议出来坐坐。
Z很爽快的答应了,只不过说要加带她的好友B小姐,我没意见,当天,我们三如约而至了。
商场简单逛了圈后,我们就找了家咖啡馆聊了起来,因为大家都不想出门感受风中瑟缩,虽然坐聊仍是没太大意思,但也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了。
我和B小姐因为Z见过一面,只是不太熟而已,她属于自来熟的那种开朗健谈的女性,而我比较慢热,所以我大多数时间都听她们聊,聊得内容真是令我嗔目结舌,“佩服不已”。
B小姐先说的,前段时间她离职了,因为有劳动纠纷还未解决,所以现在在家待业。最近她老是觉得身体这不舒服那也不舒服,于是便和经常去医院的Z联系上了。
就这样,两人时常相约去医院看诊,看完再交流,从西医看到中医。B说她刚自己去看完眼科和耳科,所有检查都做过了,医生还向她保证没查出来任何问题,但她就是觉得不舒服,有时候耳鸣较重,有时候眼睛也很胀痛。
医生了解了她这段时间的作息和生活情况,直接给出建议,让她少看手机、电脑,增加户外活动,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即可改变。可她仍旧悲戚戚的认为肯定是哪里检查出了问题。
幸好她还算是理智型的,针对这两科,她下决心让自己自律起来,以此来改变不适症状。
但当你听她说的已经是很理智的话之后,听完Z说的,她又和Z约好时间去医院看另外的科目了。
Z说她最近腰椎不太好,还有近来时不时脑子会有短暂眩晕感,之前刚去体检过身体一切都无恙呢,谁知又有不适之处了。
Z说得很来劲后,B马上就负荷也想去看看,两人说到做到,直接完成了在某家三甲医院挂了第二天看诊的挂号事宜。
看着两人聊得热火朝天,我不禁纳闷,虽然大家都是三十加奔四的人了,也都毫无疑问是大环境下亚健康群体中的一员,但真的有必要这么怀疑自己有病吗?
从B的字里行间也能明白,她就是一开始有点生理期混乱的问题,在她就群里说了这么一下,就得到了Z的回应,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再次要说她很幸运,检查结果都没什么大问题,都是看耳科那医生的良心建议,她只要好好自律一下,是不会怎么着的。
可她就像Z一样,得了“疑病症”,不去看看医生,心理总会有怀疑的种子。这种情况在上次某中医给她开的调理身体的中药后稍微缓解了下,因为喝药就代表正在被治疗,治疗了就有被治愈的可能。
最近,正好药洗完了,所以她又开始了。Z经过上次我们其他朋友的劝说,已经有所改善,估计是找到了同类,传染到位了、有人陪了吧,所以她的“疑病症”就又开始了。
听着她俩喋喋不休的养生要点讨论,我反而庆幸自己没被传染,倒是觉得掌握养生知识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最后,还是那句:大家都要好好保重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极为重要,但千万不要因为重要就盲目去求医,最终患上“疑病症”难以自拔。讳疾忌医不可取,“疑病症”也不该取。
有些时候,明知一些毛病的由来,就该努力去纠正,而不是寄希望于就医就能解决,生活作息和每日适量运动,多吃蔬菜多喝水,心胸宽广少生气,条条都是非常容易达成的养生之道,改不掉就想靠药和补品来弥补是痴人说梦,还可能会起反作用的。
要知道健康的身体的养成也如学习一样,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先有保健之心这很好,但以正确的、适度的方式去保健更为重要。
希望我的朋友们别都被“疑病症”给传染上,这并非是朋友间加深友谊交流的好话题,反而染上后很可能让你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最后白费力一场却不自知。
大家在重视健康这块的时候切不可盲目冲动,理性待之,毕竟身和心的健康同样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