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读鲁迅先生的文章。
闲暇之余,我常看读案上几本鲁迅的著作。
阅读过程中,由于自已文化水平有限,对文中的一些词句,意思不甚领会,有点懵懂。但,我还是静下心下,仔细琢磨。
那个年代,鲁迅先生所讲的话,所作的文,略带有文言文和地方土言的味儿。
我只要静心看读,慢慢地咀嚼几下,大体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多看几遍。
鲁迅先生的文章,百看不厌。
记得,有一回,我去图书馆借了两本书,回到家后,我翻看了几页,感觉不怎么对口味,于是,我就把它暂且搁放一边了。重新又从案上拿起鲁迅先生的著作来。
鲁迅先生不愧是我国当代文学大师!
鲁迅先生,笔墨逼真,细腻,生动,自然……
鲁迅先生作文时,善于抓住事物的细节,以及人物的心理。记叙笔法针脚细密。
细微之处见真情!
上回,读到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上酒楼去”。文中,看到鲁迅先生有这样一段话:
“堂倌送上帐来,交给我,他也不像初到时候的谦虚了,只向我看了一眼,便吸烟,听凭我付了帐。”
鲁迅先生的这段话很含蓄,幽默。
寥寥几笔,便很自然地把人物的特征栩栩刻画出来。
文中,起先是鲁迅先生独自一人坐在酒楼上呷酒。不一会,碰巧遇见了一位往日的朋友到来。朋友谦虚、热络,连忙分咐堂倌添加了两道菜,同鲁迅先生一起坐着呷酒、吃菜,叙旧。菜不分你我。
最后,当起身离开,去结帐时,朋友只是向鲁迅看了一眼,吸着烟,听凭鲁迅付帐,也没有起初的谦虚热络了。
不难看出,当时,鲁迅先生主动抢先付帐,表现出一名见过世面的文化人的气度与格局。自然展现出鲁迅先生的一片热诚。同时,也真实反映了当年这位朋友的性格特征和生活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