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对别人的看法并不太在意的,自己不在乎别人怎么评论自己的穿着,评论自己的白头发。一切都变得慢慢的习惯了起来。但是,自己内心还是有一种比较的心理。或者说是曾经比自己差的人慢慢的变得比自己更好了。各个方面变得比自己更好了。自己面对这种情况有点不太适应,如何描述这种感觉?不太舒服,感觉自己的东西被抢走了。但是又不知道被抢走的是什么东西。自己害怕失去这种东西,在没有丢失的危机之前是没有这种感觉的。直到可能明天,可能后天这种东西就被抢走了。这种感觉非常的不爽。自己是不是看不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自己的处世哲学是,不关自己的从来不会理会。别人过得比自己的大把大把的有?自己从未过得好过,只是拥有了虚浮的好学生,学习成绩好,大学生的名头。但是,自己这种名头就很快就没有了。因为很快自己就毕业了,毕业之后有个问题就是工作工资的攀比和比较问题。如果工作不好,就会被拉下所谓的神坛。。进而证实那些读书无用论的理念。你看,学习好,成绩好,大学生有什么用?照样找不到好的工作。自己倒是对那些鄙视和评论无所畏惧,也没有多大的情感波动。但是,自己不能只是顾自己,自己还要为爸妈争取住够多的面子。在农村,父母面子无非是小孩读书好、有个好工作(有钱)、取到个好的婆娘。这些农村里面的攀比和相互比较都是关系到父母的面子。自己算是完成了第一项,小孩学习读书成绩好。如果需要维持这种面子一类的东西,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工作,有住够多的钱。自己知道接下来需要攀比的就是赚的多少钱。如果快到30岁了,还必须考虑到结婚生子问题。自己发现,读了那么多的书,上了大学依旧逃脱不了这个社会制定的鄙视链的框架。自己发现,自己真的是为自己而活的吗?自己能够随心所欲的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吗?自己感觉非常的难,就算自己赚到了住够多的钱。不结婚生子,父母又没有面子了。钱多有什么用,还不是没有老婆和孩子。哈哈哈!这一切都有了,还不能停下来。因为,小孩的读书地方,小孩的成绩又成为了一种新的攀比的方式。然后陷入了人生的循环?
自己能够为自己而活吗?
自由永远是一个伪命题,自己一直在套里面,摆脱了一个就直接进入下一个了。永远不停歇,直到死亡。自己从小就渴望着逃离这里,逃离这个地方。但是发现,就算自己上了大学,就算自己有了工作。自己也难以逃离这里。在学校的时候,自己是非常不情愿回家的。但是,自己的根在这里。自己又如何能够没有牵挂的逃离。自己以后工作了,每年回家就一周的时间。这样自己就不用去理会那些让自己心烦的东西。问题就在那里,但是自己却没有本事去解决,自己也不想去解决。自己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的人,没有什么地位,没有什么话语权。自己到家这几天,让自己下了一个决心。自己必须要在县城买一个房子。自己不想在这个管理混乱,政治黑暗的农村里生活了,一刻也不想。自己知道,有得必有失。但是,这家里的几分地真的值得自己守护一辈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