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书籍收获:
如何科学训练理智脑、突破天性束缚展开,强调方法论与实践策略:
1. 元认知:觉醒的核心能力(⭐核心重点)
定义:对自身思考过程的“觉察与修正”,即“上帝视角”审视自己的行为。
作用:识别本能脑(想偷懒)、情绪脑(怕困难)的干扰;用理智脑重新规划行动路径(如放下手机学习)。
训练方法:
每日反思:记录关键决策中三重大脑的博弈过程;
提问干预:行动前自问“这符合长期目标吗?”
案例:拖延时意识到“我被情绪脑支配了”,转而启动理智脑制定计划。
2. 与本能脑、情绪脑“合作”而非对抗(⭐关键策略)
满足本能需求:用番茄钟法(学25分钟+休息5分钟)平衡学习与娱乐;完成目标后奖励自己(如一杯咖啡)。
激发情绪动力:
想象达成目标后的成就感(如减肥成功被夸赞);用“画面感”调动情绪脑的积极性。
本质:让本能脑和情绪脑“心甘情愿”配合理智脑。
3. 消除模糊:让行动清晰化(⭐实践核心)
模糊的危害:
目标笼统(如“我要变优秀”)→ 行动瘫痪;
路径不明确(如“学英语”)→ 拖延。
解决方法:
细化目标:将“学英语”拆解为“每天背10单词+听15分钟听力”;
量化反馈:记录完成率(如“本周达标5/7天”)。
核心逻辑:清晰度越高,行动阻力越小。
4. 舒适区边缘:成长的最优路径(⭐黄金法则)
三区理论:
舒适区(无成长)→ 拉伸区(高效成长)→ 困难区(挫败)。
实践方法:
微调难度:每次挑战比当前能力高10%-20%(如阅读选择“能看懂70%”的书);
高频小赢:每天进步1%,利用复利效应(如每天多读1页书)。
案例:健身从每天5个俯卧撑开始,逐步增加至50个。
5. 深度学习:对抗碎片化信息的武器(⭐反本能策略)
浅层学习的陷阱:被动接受碎片信息(如刷短视频)→ 知识无法内化。
深度学习方法:
关联新知:将知识关联自身经验(如用“三重大脑”解释自己的拖延);
输出实践:写作、教授他人(如读完书后写行动清单)。
本质:用深度思考对抗本能的“浅层刺激依赖”。
感恩日记:
感恩思涵老师带领大家共读认知觉醒,陪伴大家成长。
感恩格乐利雅的销售总带着我看看各个宴会厅,给我讲解一站式服务包含的内容。
感恩蝴蝶号平台持续的推流,人气蹭蹭涨。
冥想感受
今天冥想的时候,关注自己的呼吸,慢慢加深呼吸,感觉感觉背部有些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