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
汉宣帝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
癸巳(二十六日),皇太子刘奭即皇帝位,拜谒汉高祖祭庙,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
汉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
夏,六月,传染病流行,令太官(掌皇帝膳食及燕享之事)减少膳食,又减少乐府编制,减少苑中养马,以赈济难民。
函谷关以东十一个郡和封国,都发生洪灾,造成饥荒,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剧。政府组织转运周边郡国粮食相救。
[点评]
汉元帝一登基就遇上了不好年景,瘟疫、水灾非常严重造成饥荒。
元帝一向听说琅邪王吉、贡禹都精通儒家经典,品行廉洁,便派遣使节征召二人到京师长安。王吉在途中病逝。贡禹到达之后,被任命为谏大夫。
元帝屡次虚心地向他请教如何治理国家。
贡禹说:“古代君王节约俭朴,只征收十分之一的赋税,没有其他的赋税和徭役,所以家家户户都过着富足的生活。高祖、孝文帝、孝景帝,宫女不过十余人,御马百余匹。但是后世争着追求奢侈,日益严重,臣下也逐渐仿效。”
“我愚昧地认为:像远古一样当然困难,但也应稍稍仿效古代,实行节俭。现在宫殿已经落成,无可奈何了,其余的开支,可以尽量减少。过去设立在齐郡的皇家织造厂,每年为皇室制作的高级丝织服装,不过十竹箱。而今,这三座织造厂,其工人各有数千人,一年耗资数以亿计。而皇家饲养的御马,已将近一万匹。武帝时,又广泛征集美女达数千人,用来充实后宫。到他去世,陪葬的金钱、财物、鸟兽、鱼鳖总共一百九十种,而所有的宫女,都被送到陵园,看守陵墓。”
“到宣帝安葬时,陛下不能提出任何减省的意见,臣子们也援照先例,太令人痛惜了!这种风气影响全国,娶妻纳妾,往往大大超过正常限度。诸侯王的妻妾有的多到数百人,豪强官吏以及富民,有的拥有歌女达数十人。因此,闺房内多有怨女,而单身汉也随之增多。至于庶民百姓,丧葬时都用尽地上的钱财珍宝,将大量随葬品埋于地下。这一过失,来自天子,全是大臣们援例厚葬的结果。”
我建议陛下,深入考察古代的道理,遵从节约的方法,大大减少御用车子、衣服、器物的开支,三分减去二分。选择后宫贤德的美女,只留下二十人,其余都送回各自的家。凡看守陵园没有生育过的女子,一律遣散。御马可以不超过数十匹,只留长安城南苑地,作为打猎场所。因为天下而今正值饥饿荒年,难道可以不大大地缩小支出,用作拯救困苦的人民,以称天意吗?上天降生圣人,是为广大百姓谋福利,不是独使他自己享乐而已。”
元帝赞成,采纳了贡禹的建议,下诏:凡是皇帝很少使用的离宫别馆,不要修缮,太仆减少喂养的马匹,水衡减少供皇帝打猎或观赏用的吃肉的野兽。
司马光说:忠臣侍奉君王,责求君王去做困难的事,那么,容易的事用不着费大力气便可以纠正;弥补君王的短缺,那么他的长处不必劝勉就自然可以发扬。元帝刚刚即位,向贡禹虚心请教,贡禹应该把急事放在首要位置,把缓事摆在第二位。“优游不断,谗佞用权”(优柔寡断,邪恶之辈掌权),是当时的大患,而贡禹不在这方面发言。谦恭谨慎、节约俭朴,是元帝一向所具有的品质,贡禹却煞费苦心,提出建议。这是为什么?假如他的智慧连这些都不知道,怎么可称贤能!假如他知道而不肯说,罪就更大了。
[点评]
贡禹一到京城,就给刘奭上书论建设节约型社会。恰逢国家遭受水灾、瘟疫,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所以贡禹的上书对症下药,恰逢其时。贡禹在上书的最后说到“天生圣人,盖为万民,非独使自娱乐而已也”(上天设立君王,是要为百姓谋福利,不是为他一个人自己享乐)。也就是说你皇帝天生是要尽义务的,不是来享受权利的,虽然不太中听,但这的确是普通老百姓的呼声,所有的“肉食者”都应该“谋焉”。
司马光就贡禹这封上书发表的议论,不太令人赞同。他的意思是说贡禹只会 “锦上添花”而不能 “雪中送炭”,汉元帝本来就知道体恤民情,而“优游不断,谗佞用权”才是“当时之大患也”,贡禹应该去帮皇帝解决这个大问题才对。司马光这属于事后诸葛亮,汉元帝刘奭刚上台,他的性格懦弱和寡断对决策的影响,以及外戚、内臣谗佞用权,那是后来的事情,这时并没有显现出来,汉元帝的辅臣都是他父亲汉宣帝刘询配好的班子,当时也算合适人选。贡禹刚入京,能就急迫的自然灾害进行应对,而且建议皇帝从自我做起,心系百姓,杜绝享乐与浪费,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