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晚饭的时候,小鸟问:“妈妈,你觉得暑假到底要不要上补习班?”
我听惊讶他主动问的。毕竟他是巴不得暑假没作业没补习的,但他也知道,周围很多小升初的孩子,都被爸妈塞进了补习班,提前学习初一的课程。
我说:“妈妈一向不赞成超前学习哈。我是觉得,超前学习让老师教一遍,到了学校又学一遍,等于是花两倍的时间学了一样东西。而同样的时间,明明可以用来干别的,看书也好,看动画片,锻炼身体,都能学到别的东西。得不偿失。所以妈妈强调,你在暑假不能玩废了。别人用来补习的时间,你也要用来学东西,这样才好。——当然,超前学习有没有好处呢?也有。比如因为提前学了,一开始就比其他孩子懂得多,心里有优越感,更有自信一点。再比如,有些孩子某些科目确实基础差,直接上课会跟不上进度,这时候提前学就是笨鸟先飞了。再说了,妈妈相信以小鸟的聪明劲儿,不用提前学,只要用心听,初一上课也能跟得上的。反而是提前学了之后,想着‘我都知道’,,上课就很难专心听了。“
于是又聊到考试。甚至聊到科举,和科举以前的制度。我拿王羲之王献之家族做例子,说科举之前平民百姓是压根没啥机会出头的。 总而言之,就是虽然考试制度有很多弊端,但你结合历史看一看,并没有比科举/高考更公平的制度了。虽然绝对公平是肯定不可能的,退一万步讲,每个家庭条件也不一样嘛。但起码给了更多人机会。
所以,要认真对待考试这回事儿,进入好大学。于是又聊到中国的大学,美国的高等教育,英国的高等教育。以及各国经济对教育的影响。比如以前是英国厉害,剑桥牛津都是几百年的牌子。但近一百年美国的经济让教育获得了丰富资源,无论是“教、学、用”,都有了更优越的条件,更良好的循坏,所以中国很多人都出国读书,就是这个原因。
本以为这个话题就到这里了,结果没想到,隔了一天小鸟又问:“妈妈,补习和预习,有什么区别?——我问了上补习班的同学,他也说不明白。“
我想了想说:“我们说的补习,是指超前学习,就是提前把下半年的课程学一遍。而预习,是指明天要上什么课,比如某篇课文,自己回家提前先读文章,查生词,自己尝试理解这篇课文讲的什么意思,什么感受。所以补习班上的老师也同样可能要求预习。”
小鸟问:“那为什么不要补习,却要预习呢?”
我说:“那不一样啊。预习是在老师讲之间,你自学,自己思考的一个过程,会发现自己哪些地方不太懂,或者只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到了课堂上,老师其实是补充和深化,解答你的疑问,补充你没想到的点,帮你更好地掌握知识。到了课后,写作业,复习,就是让你自己检查自己学得怎样,是不是真的听懂了,记的住。——这就好比你看《长安十二时辰》,首先是你自己看,想看懂,确实看不懂的时候,就学些弹幕里的补充讲解。其实上学也是类似。学知识是你自己的事儿,老师只是助攻,是更专业的弹幕。
妈妈反复说过,学习是自己的事,对自己负责。高考是你自己想考好,知识是你自己想学,这篇课文是你自己要理解,那么预习就是你自己先尝试在草地上挖井取水,上课过程则是老师走过来指点如何挖的方法更好,写作业和复习过程则是用水泥巩固已经打好的井。每篇课文的学习都相当于打了个点,无数个知识点打好了,期末复习的时候就是把这些点串成线,成了奔涌的河流,这就理解得更深更广更灵活,这就是好学生了。而每个学科又形成了很多条这样的线。而真正顶尖的学生,还能在后来把这些线连成面,成了一大片海洋。 你想想,井,河,海,能蓄水的能力,蕴藏的能量,是不是差别很大?这就是学生们三年虽然在同一个教室学习,但最后能力差别有层次不同。“
其实这个观点是小鸟从小我就灌输他的。自我管理,学习也好,运动也好,都是为你自己好,不是为了别人读书。妈妈已经上过大学,不需要你为我读书,更没必要为了老师读书。上次聊到小升初的时候,我也给他打过预防针:不要因为这个老师不喜欢你,不青睐你(小学发生过这种情况),我就不好好学这门课了,然后考试就考得很烂。其实对老师而言,一个班这个多学生,这个孩子不上进他就去关注其他上进的孩子好了。而不好好学习的后果,都不过是害了你自己而已。这就好比什么呢?有人惹你不高兴了,你就捅自己一刀。你说这样的行为蠢不蠢? 反过来,你想想老师的目标是什么。第一,班上要有足够优秀的学生,为他挣牌子吧。越优秀的学生,老师就越想让他更优秀,就愿意更关注更扶持。其次,班上不能有太差的学生,丢老师面子,或者惹出祸事来。所以很差的学生,老师也会特别关注。如果你只是混个中等,反而会是老师关注最少的。所以,要学就要学得出色,这样获得老师的帮助也会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