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伊嘉
1、
每天的生活,起床、做饭、吃饭,上班、下班,再做饭、吃饭,休息。
周而复始,毫无新意。
开始这种生活之前,我不止一次地想要摆脱家长的束缚,一个人独自生活,我畅想过无数次一个人的自由惬意。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我想我一定会很享受的。
事实也是如此,开始我相当享受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
然而新鲜感持续的时间比我想象的还要短,我很快有点厌倦了,一日三餐,卫生保洁,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我常和室友打趣说:“我吃饭不是为了享受,也不是为了生活,仅仅为了生存,为了自己能够喘着气活下去。”先前所有高尚的生活情操,在柴米油盐中,化作了下酒菜。我不喜欢厨房,不喜欢做饭,可是不做饭就要饿肚子,每天我行尸走肉般下厨,都说一个人饭菜做的好不好,深受心情影响,我无比同意,因为我做的饭连我自己都舍不得动口。
像往常一样,我去市场上采购好食材,今天我想好好给自己做一顿饭,尽管内心有千万个不乐意,可是生活还是要自寻乐趣,不然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可言?
一切准备妥当,我拿出手机,打开香哈菜谱,搜寻着我要做的可乐鸡翅,看起来这应当是最简单的一道菜了,看着菜谱上的图片,我已经垂涎三尺,以我的智商和能力,做出来的应该不会比菜谱差。
按照菜谱说明,我准备好所有的材料,还将生抽、老抽、料酒、可乐等,一字摆开,一看就是要大干一番的阵势。事实和理想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我没有想到差距那么大,如果吹牛需要负责的话,我一定赔的倾家荡产。我按照菜谱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然而所有的一切在我控制不住的火候中彻底走向失败。
糊锅了。
一股刺鼻的糊味遍布整个厨房,我想了各种各样的挽救办法,最终都因为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而毫无用处。
看着凌乱不堪的厨房,惨不忍睹的菜锅,我拿着铲子戳着已经面目全非的鸡翅,它们是不幸的,遇到我没有实现自身的价值,不由的却觉得两行热泪从脸颊滑落。
我怎么连一顿饭也做不好!
以前在家的时候,都是妈妈在厨房忙前忙后,我要么躺在被窝做美梦,要么追剧刷视频,做饭的事情我从来都不曾管过,等到饭好了,妈妈自会喊我吃,而我,时不时还会因为妈妈没有做我喜欢的菜而闹脾气。可是现在等到自己下了厨,才知道做好一顿饭并非易事。
这天,我没有吃到鸡翅,最后连饭也没有吃,收拾厨房时,我开始很想妈妈很想家,想妈妈做的饭菜,想念着厨房饭菜飘香,妈妈看我狼吞虎咽一脸幸福的样子。
我离开了家,离开了爸妈的唠叨,达成了心愿,我喜欢将房间装扮成喜欢的样子,哪怕是租的房子,我喜欢周末阳光洒在身上,懒洋洋地静坐读书,可是自始至终,最喜欢的还是妈妈的味道。
2、
其实,读高中时,我就暗下决心,要远离家乡,去繁华的城市闯荡一番,好好去践行“年轻就是要不断折腾的”这句至理名言。
当时,我一心想要去北京,因为那是祖国的心脏。为了去北京,我开始给自己选学校,最终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做这一切时就像我真的要去北师大读书一样。高中时,我最爱看的书是《疯狂阅读(高考版)》,每本书的开头都会有几张彩页,记得有一期是做高校专题,看到北京师范大学几个字眼,内心激情澎湃,我小心的将那张彩页剪下,贴在日记本上,还盖了一层塑料薄膜,以防褪色。
它是我的精神支柱。
年轻的好处就是可以异想天开,哪怕终成一场空,也无怨无悔。
高考后,我意料之中的没有考取,留在了家乡的小城,进京的读书梦破碎了,我又一次下定决心,毕业就业时,一定要去往大城市。
走在逐梦的道路上,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边站,幻想着职业生涯的如鱼得水最后衣锦还乡。
等到毕业时才发现就业有多难,找工作就像找对象,出现的不喜欢,喜欢的不出现,当同学纷纷去新单位报道时,我还像没有方向的小兔子乱撞,一次次的拒绝让我怀疑自己到底有多大能耐,在小城里都混不下去,大城市会接受我这样一个loser么?
在现实面前,我终究还是选择了保全之策。
然而身在曹营心在汉,眼前的环境我并不能满意。
我赶场一样地奔赴在各个考点。
3、
怀着必胜的信念,然而我还是头破血流。
最后一次考试,血淋淋的现实让我难以自控,妈妈的电话使我的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但我却心血来潮买了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也算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是个路痴,从北京西站出来耗费了将近四十分钟的时间,让我又一次怀疑自己。到了晚上更是实实在在的路痴,毫无方向感,无从判断,倘若不是有手机导航,百度地图,我都不知道要迷路多少次了。
一部手机,一个充电宝,半个月来,我的出门必备。我每天游走在北京知名的景点内,真正身处其中,才觉得看景不如听这句话有多对。
周遭都是陌生的人,他们或是成双入对,或是一家结伴而行,我带着耳机,单曲循环,感受着学生时代课本上描述的美景,曾几何时,我看着那些戴着耳机,一副世界与我无关的样子的人,觉得他们好炫酷,可我感受到的只有孤独。
夏夜的北京霓虹闪烁,地铁里归家的人步履匆匆,脸上带着一天的疲惫,他们过着我曾经想过的生活,穿梭在高楼林立的都市,出入高档写字楼,我对他们只有艳羡。
4、
在北京的那些天,每天出门,我都会在前一天查好路线,截图。我害怕第二天出现突发状况,比如手机忽然连不上网了或者欠费等等,然后我像个傻小孩一样找不到回去的路。
千算万算还是差那一算,没有迷路过的路痴,说出去会给路痴丢脸吧。那天从南锣鼓巷回去,我带着一天的疲惫与兴奋,手里把玩着淘回来的小物件,广播提示着五棵松站到了,我随着大波人群出了地铁站,已经将近晚上十点。
出了地铁站我才傻了眼,这和我平常的站口不一样,从包里摸手机出来,电量耗尽打不开,找充电宝,怎么也找不着,细细回想应该是忘带了。慌乱,着急,害怕,恐惧顿时充斥着我的内心,多年前的场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但是如今我只能依靠自己。
我记不起我到底该从哪边转公交车,我还要跑到公交车站牌看看有没有我要搭乘的车,有人会说多简单的事,这都判断不出来,可是夜晚的城市,在我眼里哪里都一样。
如果那天你也在那个路口,一定会看到一个女孩,从这个路口走到对面,又从对面走到了对角线,还好,兜兜转转,我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期间,我脑补了好多可怕的画面,每看到一个陌生人朝我走来,我就下意识的跑到一边去,看到公交车驶来的那一刹,我仿佛看到了家人张开了怀抱欢迎我回家。
坐上公交车,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如果要是在家就好了,我的妈妈,她一定会出来找我,我多想给她一个电话寻求安慰,可是我知道那样只会让她更加担心我。
我们总是觉得逃离了父母就是最大的自由,可是在生活的泥石流中,我们不得不承认,父母永远是我们强大的后盾。当我们生病时,当我们失败时,当我们迷路时,当我们遭受挫折时,当我们在外受到委屈时,当我们想吃一口家乡菜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回家找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