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解
《枢纽》气势磅礴、恢弘大气的书写了中国3000年以来的地理地貌,以陆地为中心的草原、高原、山地、高原乃至后来的海洋,形成整体的中华帝国,整篇文章透过复杂的军事、科技、人文、宗教、儒学、贸易等的制度建设,把复杂的变量因素,抽丝剥茧的论述呈现出中华帝国的浓缩图像。
二、文明
由周朝以分封制、宗族制、井田制的天下共主走向秦嬴政的大一统国家的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论的天下伦理,自汉代以后的门阀、士族、豪强、官僚、皇权、异族之间的利益之争,在大时代的推动下科技的进步,文化的交融,权力的政治斗争,推动文明的进步,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建立以黄河文明为轴心的帝国逻辑伦理。
三、更迭
中华帝国朝代更迭,人民饱受磨难,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基本都是官僚、门阀、豪强阶级把老白姓推向死亡的边缘,产生爆乱,进而重整文化、制度、打破阶层、破除弊端建立新的国家。
纵观300年国运的唐朝、明朝、清朝都有一些共同点,即:开放民主,关注民生,吏制清廉,君主格局宏大,占领道德道德制高点,使使民有依,压制豪强,使社会财富均衡,权力分立,政治独立,经济独立,军事独立,从而焕发民性,国民有所乐,国祚绵长。
四、制度
打通天地人的关系,以皇权呈天时,以民权呈地利,以官权呈人和,各得其所,国泰民安。
以税制改革为龙头,打击少数既得利益阶层,均衡财富,还财与民,还政于国,实现政通人和。
文官死谏、武官死战的分权、分职、分利的相互制衡,最终达成一种国家政权平衡
合理的外交策略,正确的认知当时的处境的外交安排,以最小的代价换取边疆和平。
五、转折
公元1500年以后大航海时代到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等国家,依次通过贸易成为世界强国。
内燃机的发明催生了欧洲的工业进程,大幅度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质量,衍生出军事工业。
西方豪强以殖民地、贸易掠夺为目的,巨大的经济、军事作为后盾,敲开了巨大而古老的自以为是的大清国之大门,痛定思痛,国人自省,通过时间、战火的洗礼,付出沉痛的代价,学习西方,改善文化,建立民国。
六、奠定
中华民族依靠自强不息的精神,勤劳的民族文化,完全开放,占天时地利,运气成分,加快城市进程,成为世界工厂,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成为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纽带,带来国家40年的大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