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驱动》的作者周岭在书中提了一个问题:
这世上投身写作的人那么多,为什么最终获得一定影响力的只是少数呢?
这其实是他给自己提的问题。
2017年他从零开始公开写作,到了2020年9月就出版了第一本书《认知觉醒》,好评如潮。
而当他回头看当初和自己一起练习写作的伙伴们,却发现大多数人早已放弃,少部分虽然还在坚持却始终反响平平,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书中,他也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价值。
没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实在是轻而易举,读者的选择也越来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读者来说,谁写的没有那么重要,大家更关心的是:你能给我带来什么价值?
换句话说,对读者有价值的作品才会让引起读者的关注和追逐。
这其实就是要让每个写作者要具有“读者意识”,当读者通过阅读文章,找到他想要解决的问题的答案,这篇文章才有存在的价值。
否则的话,即便作者的写作初衷是好的,最后也不会得到好的结果。
这一点上做得最好的,当属新东方时期英语老师李笑来。
李笑来在新东方教授的是阅读和作文。当他被邀请出书的时候,他并不像其他老师一样,从自己的专长出发,而是写了一本关于词汇的书。
因为在新东方教了多年的书,他非常清楚地知道,中国学生(即用户)心里以为自己最需要的是词汇书。
于是李笑来编写并出版了《TOEFL核心词汇 21天突破》。确实如他所料,这本书再版了很多次都还很畅销书,直到现在,这本书还在为他源源不断地带来金钱收益。
后来他依葫芦画瓢又出版了《TOEFL iBT 高分作文》,同样受到了用户读者的追捧。
后来,周岭阅读李笑来的《和时间做朋友》这本书后,得到启发,决意也要写出具有长久价值的文章,创造对自己和他人长久有用的思考,摒弃一切不具备长久价值的内容。
在这样的理解和信念指引下,他的每篇文章都追求底层,不碰热点、“力求每篇文章都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改变一个观念,而不是让人情绪高涨一下之后就归于沉寂了。”
凭借这样的认知,他的两本书《认知觉醒》和《认知驱动》双双成为成长类书籍热榜的常客。
由此可见,当我们写作的时候,区分开“我想要的”和“读者想要的”,很重要。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我想要的”是作者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和自己擅长的来写作,本质其实就是自嗨,或者炫技,让读者觉得作者很厉害。
而“读者想要的”,也就是读者的阅读目的,通常有三种:获得知识或信息、被说服或付诸行动,以及享受文字带来的乐趣。
对于自媒体写作,主要是前两种。
只有当我们的写作能够达成读者的阅读目的,满足了读者的需求,才会得到读者的认同。
因此要怎么做呢?
很重要的一点是提笔前思考清楚下面三个问题:
和谁有关?
“和谁有关”要思考清楚的是文章读者对象的问题。只有知道读者是谁,我们才能够确定写作方向和语言风格。
要解决什么问题?
当读者通过阅读文章,找到他想要解决的问题的答案,这篇文章才有存在的价值
3、我的文章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解决读者的问题,应当是我们写作前思维过程的绝对核心。
只要在上述三个问题多花一点时间,才可以让自己的写作靠近本质:为读者带来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