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工具书狂魔,这本书是我看过最实用的时间效率管理书。
《专注力管理:让你的努力更高效》,这没有多少页的电子书,杂糅了很多本管理时间和效率工具书的理念,结合作者学霸的经历,说服力和实用性比起一本书高的多。
实践了书中的方法,我的努力的效率提升了很多,希望也能对你有帮助。
下文就是我对作者观点的整理和加上自己的例子,只要你跟着做,我相信你可以让你的努力更高效。
相信很多人像我一样,一天很用心地在学,感觉自己都努力到感动自己了。
但看到平时玩得很开心的小伙伴比你成绩好太多,不禁感叹,是自己脑子不好使吗?
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努力,我们所谓的努力的转化率也很低。所以,我们的表现并没有平时那些看起来没努力但是效率高的那些人好。
有效的努力不仅仅是时间上的,而是结合专注。
努力的核心是专注。
所以,避免无效用努力,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学会专注。
首先,作者提出消磨我们专注力的三类事物:
目标,能力和心态。
1. 目标
任务太多导致无法专注。
例如我在期末复习的时候,我又要准备雅思,又要准备难到爆的期末考试,还要每天画画,还想着每周出去玩放松一下,微博B站的更新又纠缠着我......
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对我这种容易乱想不好做决定的人是很可怕的。
当陷入这种纠结的状态时,我的效率可想而知。
2. 能力
也就是思维强度跟不上。
思维能力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本身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达不到相应水平。
这就是每当我们突破舒适区的时候面临自己能力跟不上的问题。
例如我在英国学数学的时候,因为国内教得太简单,本来在国内都没有好好弄懂的定理,让我一过来开始完全在听天书,上课想集中精力都难。
3. 心态
焦虑导致走神。
我觉得这种情况常见于女生中(可能只跟女生聊过这个)。
在做事情的时候,难免陷入焦虑,因为焦虑,所以人们选择逃避,例如刷微博,逛B站。
但是,花了大把时间逃避,越是临近任务的deadline,然后就更加焦虑,然后又开始逃避,再次焦虑,再次逃避......
对于这三类问题,作者接下来教我们怎么克服他们。
关键的关键:只有跟着做才会有效果哦!
一. 目标设定
像设计游戏一样设计任务。
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你不能专注,可能是因为这项任务根本无法激发你的专注。
对于自己爱玩的游戏,相信大家绝对是时刻注意力集中的。
作者从游戏中总结出三个关键词:
目标,规则,障碍。
第一步: 细分任务
游戏中,目标是清晰明确的,细分到每个场景,每个步骤。
对于自我目标的设定中,细分任务是十分重要的。
(1) 时间使用情况
在开始目标设定之前,需要记录自己时间的使用情况。
根据自己的记录,不仅能帮助我们处理长期的事物,还能帮助了解自己对时间掌控的上限。
如果不了解自己,高估自己能力,会使计划完不成,重复这样几次后会产生挫败感。
统计自己的时间时需要了解的两个关键点:
一天能专注的总时间是多少?
能持续专注不间断的时间上限是多少?平均是多少?
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记录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
时间记录法和番茄工作法。
A. 柳比歇夫时间记录法:
把每天真正有效的时间记录下来。
有效的时间是你真正用上的时间,比如我自己做30分钟作业其实10分钟都在玩或者发呆,那么我只能记录20分钟。
以我为例:
我会用one note (用印象笔记也可以)记录每天做最重要事情的基本时间,例如我需要整理自己每天到底用了多少时间学习和锻炼(把其他视为玩耍):
一周之后,了解自己能掌控的时间后,每天按照这个做计划,分配上大致需要这么多时间完成的任务。
B. 番茄工作法
大家熟知的番茄工作法,作者告诉我们不要完全应用而是部分应用,灵活应用。
因为番茄法假定大家的专注力上限是25分钟,如果一件事情特别需要专注力,25分钟停一下会严重损害思维过程。
对于一道数学大题或者编程题,如果让我25分钟停一下,我玩一会手机扭头过来就不会做了。
番茄工作法适合容易拆分,并且有明确目标和界定的任务。
比如背50个单词,做两个听力等。
所以,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持续专注时间是多少,在不同任务下面我们的专注度是不同的。
以我为例:
我复习预习课本的持续专注时间是25分钟左右,但是画画的持续专注时间是30分钟左右,而看书则是1个小时,做题超过一个小时。
这是我给自己做任务大概任务的时间:
所以我们应该灵活运用,不同任务给自己不同的时间完成和休息。
(2)to do list
这个经典的(说烂了的)方法,确实对于规划未来很有用。
作者加入了四象限工作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我们的to do list。
以两个维度划分:
紧急和重要。
分为四大类:紧急且重要,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不紧急不重要。
还可以加框后打勾,以我为例:
作者建议每个月都将自己近期任务分类,在无所事事的时候翻翻,看那些紧急的事物需要完成。
我们首先把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先完成,后面再做其他事情。
大家可以利用one note,印象笔记等完成以上所有的事情,可以像我这样布局:
说每个月一次,可能大家会觉得很麻烦,但是真的很有效,每个月花个10分钟,之后就会知道什么是重要的,怎样分配自己的时间,而不是目标分散,不知道从何开始。
所以,以上三种方法:
时间记录法,番茄法,和列to do list,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探索自身能力的很好的方法,只有了解自己是如何利用时间,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目标。
所以,划重点啦!对于设定目标,我们应该:
任务前,用四象限法列to do list;
任务中,灵活运用番茄法;
任务后,利用时间记录。
只要这样做,相信你会在目标设定上更近一步~
第二步:设计规则
如果一上来就太多规则,往往很让人崩溃。
一开始的规则应该很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规则应该不断增加。
通过第一步的细分任务,大家应该都了解了自己。
了解注意力的上限,了解容易导致分心的事物等,然后在设定规则的时候就不会太偏离自己的实际情况。
例如我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周六周天会花6+小时学习,其实,按时间记录法算上,我仅仅学习了3小时。
如果按6小时制定自己学习计划,我绝对完不成我的任务,然后长久以往,我就会很崩溃。
所以,了解自己,按自己情况设计规则,才是正道。
第三步:制造障碍
设计障碍需要心机,太简单会缺乏满足,太困难则会产生挫败。
最好的障碍是不集中精力无法成功,但一旦集中精力则会克服。
作者建议我们制定目标的时候以自己专心做事的能力制定,但可以留一到两个小时的缓冲时间。
但其实这个不太符合我的情况,在学习日我只有2-3小时的时间,再减就没了。
所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合理改进。
还有就是避免一天完成不了任务的挫败感,我们应该給任务双标。
双标的意思就是设定高标准和低标准,只要在一天中完成低标准就不会责怪自己,但完成高标准则需要奖励自己。
以我为例:
我一天大概是五个任务,我的低标准是完成其中三个,达到目标后就算我没完成五个任务我也不会责怪自己。
但如果我完成的任务比五个更多,我就会通过吃零食喝看喜欢看的东西来奖励自己。
最后是总结:
第一部分目标设定
重点总结:
对于设计任务,目标,规则,障碍,缺一不可。
目标:
了解自己并细分目标,任务前to do list;任务中灵活运用番茄法;任务后时间记录。
规则:
根据自己情况制定规则,不要太细节太死板,从简单开始增加
障碍:
双标,平衡成就感和挫败感
关键的关键就是了解自己~
二. 提升思维能力
我之前很多时候是这样的:
拿着书,感觉自己在看,过了一个小时,却发现自己一个字都没记住,白忙活了。
期末在自习室坐了一天,考试的时候都记不起来,记起来的都是些死记硬背的东西,无法灵活运用。
真正有用的努力,是真正集中精力思考和吸收知识的那部分专注,而不是完全不思考的那部分。
所以,在第二部分,作者主要针对提升思维能力,让我们能够集中注意力思考知识。
其中,推理和类比尤其重要,其中推理是纵向思考,类比是横向思考。
1. 推理
推理是纵向的,只有运用推理才能建立一个系统框架。
专注和推理密不可分。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框架,日后推理解决问题的时候的时候可以按照这个框架来:
在学习的时候,只有当你问自己从来没想过的东西,才能更专注。
这件事我的理解是什么?可不可以问得更深入一点?
只有一直追问下去,对知识的理解才能透彻,这样才是有用的专注。
例如我在学习画人脸阴影的时候,我知道很简单的方法是分成数个三角形来画。
但是可以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能分为三角形?
可能的回答是眼眶凹陷,颧骨突出,下颏骨突出阴影可以笼统地画为三角形。
我可以继续问,为什么那些地方阴影是三角形?那么其他地方呢?可不可以用圆形正方形或者提醒?等等等等。
只有这样追问下去,才能专注。
所以,从现在开始,每找到一个问题,追问,不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深度。
当觉得无法再继续思考,再问自己一次:
我还可以如何追问?
2. 类比
类比是横向的,建立一个知识和其他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为了训练类比的能力,作者建议我们利用碎片时间训练类比。
例如:
我可以在等公交车的时间来训练类比,比如画画。
我画画,那是否在我学数学的时候,也需要从画画中锻炼出来的耐心?
是否可以借鉴健身的训练方法使我画得更好?
是否可以运用画画时学到的美感的能力照相构图和分析一个人的长相?
是否可以从画画的拆分流程中学到做题分析的方法?等等。
3. 训练类比和推理的方法
(1)费曼学习法
如果我要讲解一个概念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我该如何讲解。
作者运用四步:
第一步,选择一个概念;
第二步,想象正要把这个概念教授给一名新生;
第三步,如果遇到问题,再次学习;
第四步,简化并建立类比,让别人更好理解。
(2)金字塔原理
由一个总论点分为二级论点,再往下一直分次级论点,最后呈现出一个金字塔的形状。
作者指出其用途有三:
一是理清思路,分清主次解决问题;
二是领导团队,分任务给不同手下;
三是跟上级交流汇报,先说主要的。
对于如何展开金字塔,作者提供二种思路:
A. 自上而下法
本质上是推理的能力,设想疑问并给出解答,层层深入。
B. 自下而上法
这个适用于有一大堆信息,不知道主要的是什么时使用。
关键是关联能力,就像推理,对已有信息的归纳和总结,逐层得到总结论。
这个对我写文章特别有帮助,我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所有的点写出来,找到他们的规律,然后归纳中心,你也可以试试~
(3)复盘
作者建议我们:
1. 回顾目标并合结果对比(做了哪些?有哪些不同?)
2. 评估(哪一步是关键)
3. 发掘规律(哪些经验可以帮助)
4. 总结反思(有哪些提升的地方)
如果做一件事情失败了,一定要知道是什么原因构成了失败,要精确在哪一步,哪些细节,反复思考。
比如我雅思考砸了,我会说我自己就是个傻逼学英语学不好。
我一定要分析,我阅读哪里有问题,写作和标准有什么不一样,考试心态又怎么怎么样,一定要具体分析,不能一开始就否定自己。
复盘就是让我们了解每一步决策的意义,指导我们之后该怎么做。
(4)养成反驳的习惯
我们需要在获得结论的时候,习惯性思考,还有什么可能性?
作者建议我们经常练习左右手互搏,也就是自我辩论的训练方法。
当我们要论证一个观点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内心有两个辩手,一个人说这样,另一个马上反驳他,然后再反驳,反驳的反驳......
比如说为什么要出国留学?
你内心中有1,2两个辩手。
1说留学可以增长见识,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2反驳说国内用网也可以增长见识,出国还花钱多。
1反驳说国内还是没有实地的感受好。
2反驳说去了发现还没国内好。
1反驳说虽然有可能不好,但至少学到了更好的知识。
2反驳说国内现在高校的水平不见得比国外某些学校差。
......
就像这样不间断下去,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发现自己的逻辑漏洞,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第二部分总结:
对于提升思维能力,我们需要在平时生活中运用推理和类比。
学习新知识后运用费曼学习法巩固。
做事之前用金字塔法理清思路。
做完事情后复盘,并随时反驳自己的结论。
三. 心态
当控制不好自己心态的时候,我们学习的效率会很低。
当我经历了一件很烦躁的事情,比如和朋友的相处问题,比如成绩,会让我的专注力大打折扣。
这一部分,作者叫我们如何控制情绪,选择和精力。
1. 情绪控制
大脑总会在上升期的时候过分自负,失败的时候夸大失败。
在超越舒适区的时候,大脑总会告诉我们:既然要失败,为什么要尝试呢?
这个大脑喜欢逃避的陷阱是我们不能保持专注力的根本原因。
很多时候,你虽然在做这件事情,但是潜意识中,你已经放弃了他。
作者告诉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过早退出。
遇到失败的时候要理性思考为什么,如何往成功的方向做。
作者建议我们剖析自己,调整策略并激励自己。
第一步分析自己焦虑产生的原因,只有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比如我之前特别焦虑因为学习完全跟不上,还有就是跟同学之间的关系没处理好。
第二步根据具体原因,调整策略。
对于学习,我发现跟不上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像同学那样课下复习,还有就是上课没怎么跟老师思路走。
所以,我就开始课下复习还有上课经常问自己问题跟上老师的思路。
然后就激励自己,运用一些积极的词汇或者找到自己的偶像作为激励,联想他们遇到的困难,现在的经历简直不值一提。
如果实在做不下去,把计划的难度降低,会有很大的帮助。
2. 选择控制
(1) 选择带来的纠结——走两步看看
当选择太多时,很容易纠结,让后就陷入原地。
其实,很多纠结和自己认为的选择是没必要的。
我是一个很喜欢纠结的人。
比如我大一的时候纠结“是选学校2+2还是直接研究生出国”还有“跟一个同学玩还是跟另外一个同学玩(其实都不喜欢)”(第二个是在搞笑)。
但其实都是没必要的。
比如,上面的第一个的两个选项都只有在我绩点够高,学习够好,英语够好的情况下发生,所以我应该做的不是花时间纠结而是先好好学习。
所以,避免纠结,我们可以用复盘的方式想想哪些是不必要的。
所以,与其纠结,不如先向前走几步,就不纠结了。
(2)信息焦虑——整块时间处理
还有就是信息太多导致的焦虑。
刷微博刷b站看公众号等等,都超费时间也会让你更加焦虑。
最好也最简单的方法,卸掉,别重装。
但有些信息不得不处理,作者建议我们用整块时间处理这些事情而不是一心二用,一会看到这个点点,一会看那个有趣再点一进去......
用整块的时间,比如晚上10点之后不回复消息,早上时间宝贵不处理,中午吃饭的一个小时集中处理信息,可以很有效地杜绝信息焦虑。
(3)好奇心转化为能力
我们好奇心都很重,当觉得一件事情有趣的时候,就会想去了解他,但很多人仅仅是浅尝而至,但作者告诉我们可以利用兴趣带来的专注感,锻炼大脑的能力。
当你觉得你已经了解一个事物的时候,多问一层,多想一层。
比如你喜欢看电影,试试把“这个电影很棒”改为“为什么这个电影感觉不一样,跟其他电影比较有几点不同”。
从想法到问问题,可以很好地锻炼思维能力。
(4)学会和手机、电脑相处
作者最有效的方法是把手机锁起来,我的最有效方法是把耗费时间的软件全部卸掉。
作者还提到不带充电宝出门和电脑屏蔽某些网站。
与此之外,作者提到无用的方法有,换一个打鸡血的屏保,和好朋友监督,奖励不玩手机等。
3. 精力控制
合理分配专注力,可以把耗费专注力少的那部分任务拿到开始做。
被事情打断的时候,按事情紧急重要程度排序,然后按照顺序做,并养成使用书签和收藏夹的习惯。
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简单、不费精力的工作(检查邮件、看书签和收藏夹)。
利用场景优势,比如在地铁上看不进书,那就听听力或者干其他可以发挥这个场景优势的东西。
利用碎片时间,多做回忆和整合的事情,比如总结一天,复盘和优化。
第三部分总结:
对于情绪控制,不要习惯性放弃,过早退出,分析自己焦虑的原因并一一破解。
对于选择控制,减少纠结,走两步看看,利用好好奇心,并卸载掉那些分心的软件。
对于精力控制,利用好碎片时间,合理分配一天的专注力,被打断时有条理地做事。
四. 我的总结、感想和反馈
1. 总结
清晰并适合自己的目标,推理和类比的思维能力,良好放松的心态对于专注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对于目标,每月画四象限,做事前用to do list,事中灵活用番茄钟,事后用时间记录法。
对于思维能力,经常进行推理和类比,问自己问题,并在头脑中辩论,还可以用金字塔法和复盘的方法进一步锻炼思维能力。
对于心态,不要过早放弃,坚持,如果焦虑,找到焦虑的原因;如果纠结,不管那么多,先走几步试试,并离开那些消磨专注力的事物。
2. 感想和反馈
这本书对我来说很有用,其实我是那种一天除了画画就是学习的孩子,但是效率特别低。
也就是看起来努力,看起来一天都在学,但是这些努力都是无效的。
不仅如此,我还是一个特别容易焦虑,喜欢纠结的人。
但用了作者的这些方法,特别是追问自己问题和类比的方法(但脑子有时候还是懒没问),学数学的能力显著提升。
我现在已经时间记录两个星期,已经知道自己上课期间专注时间只有2小时,周末3小时,所以,我不会给自己很高的要求或是堆很多东西到周末,焦虑程度大大下降。
用四象限和合理列to do list,每天都过得很有条理。
每天复盘,知道自己哪些做错了,该怎么改,哪些是好的,该如何坚持。
总体来说,对我最有用的部分是提升思维能力那部分,真的很神奇,你开始是在逼着自己问问题,但后面头脑就自发地问问题了,上课精力集中的问题也解决了。
而学习带给我的焦虑感也通过高效的专注解决了。
强烈建议实践,光看是没用的,只有开始做,才会变好~
希望大家学习越来越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