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12.20,我又来一通百通泡课啦,不仅是自己学,还带着linco一起在课堂;当然,linco的任务是在场外好好写作业,哈哈哈
首先,我感觉这是一个很强的能量场,大家相互提醒,相互督促,相互滋养,最美同学情啊,例如,中间案例环节,老师利用发问让大家看到发问技巧,但我却云里雾里,黄宏师兄告诉我:首先要通过聆听和共情,概况来访者说话的大意,确定来访者的目的,然后用你做了什么导致这样的结果,你没有做什么导致这样的结果发问,你的目的是什么?为达到你的目的,你应该做什么,你没有做什么;这样做能不能达到我要的结果呢?(大概是这样,我记了好几遍也没有记住)。
这两天老师在讲区分,练习区分,我当时很蒙,真真又自告奋勇的利用中午时间给我补课,告诉我,区分就是理清目标,反应真相,心态跳转,行动计划四步完成。同时通过体验和概念,结果和原因,事实和演绎,目标和渴望,自我与角色,局部和整体六脉神剑帮来访理清思路,到完成心态的跳转。
结合昨天老师讲的abc理论,a是事件/环境;c是结果和心态;b是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人的心态跳转不是环境或结果发生了改变,而是来访者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发生了变化而改变。像玉婷的案例,她本来要咨询的是方法论,问老师如何帮助女儿和孩子爸爸沟通,达成女儿的目标或者两人和解。而老师在和她理清目标时发现,她和女儿一样,因为怀着对爸爸误解,觉得爸爸不对,让年仅19岁的女儿说服50岁的老爸, 目标不清晰,玉婷的目标应该是女儿的成长。而老师的观点是,女儿只要做到聆听和共情爸爸就可以啦。难吗?不难啊!可是就是因为我们困在事件中,无法用上帝视角发现真相?
万万的案例是老公之前在朋友面前支持她学习,但今天她在课堂上,却接到老公的信息“明天就不要再去学习啦”。当时在场的人都被困在事件里,甚至觉得美丽的万万怎么有那么个小肚鸡肠,出尔反尔的老公呢。老师发现问题真相:
师:概况万万案例大意,然后再次确认目的。沿着目的再继续发问:因为老公对你的抱怨,你做了什么,你没有做什么,后来发现老公的目的是让万万看到他自己的付出,得到赞美和认可,老公心情好了,带娃的热情度更好了,万万才有有时间出来学习,双赢思维,不是吗?
总结环节,有个我熟悉的学员哭了,当老师问她为什么时,她说她听不懂。老师又启发这位学员,需要更多地关注我们得到的,而非失去的。是呢,在这个课程,我们已经得到同学情谊和老师的关注和爱护,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