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10点多,正在看书,突然电话铃响了。
“小舅妈,您忙完了吗?我可以跟您聊会儿天吗?”电话那头传来了外甥媳妇小丽温柔的声音。
好呀!”我连忙放下手里的书,戴上耳机,我们从孩子的养育问题,聊到对孩子未来美好的期许……相聊甚欢,直到听见她身边不到百天的婴儿,醒来要吃奶的声音,我们才结束。
挂完电话,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甚是感慨:外甥媳妇的变化真大!
外甥阿超和小丽结婚三四年了,我认识外甥媳妇小丽也有四年了。
小丽是个儿童康复语言师,专为脑瘫和自闭儿童做语言康复。她勤奋好学、工作认真负责,深受医院领导的赏识和患儿家长的喜爱。工作之余,她潜心学习专业知识、英语等。
她把家还收拾的井然有序,衣服归置的整整齐齐,屋子里一尘不染,非常温馨,没生孩子前,工作学习之余,她把时间都用在了打扫卫生上。
但在人际交往上她给人感觉似乎有点儿“冷”。她沉默寡言,从不主动跟人聊天攀谈,我们两家住的比较近,每一次她和外甥来家里,好似除了礼貌语言,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似的。
曾有亲戚说她,不懂人情世故,没礼貌。然而我明白,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本应该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自信大方,而她的沉默寡言不是孤傲,她的不合群不是清高,而是她长期自我封闭造成的社交恐惧症。
我从来不主动去家里打扰她,外甥和外甥媳妇来我们家里,我不认为自己是长辈,就该孩子们来给我主动搭讪,而是我找话题主动给她聊,开始时,常常是我说她听。
慢慢的小丽愿意和我说一点心里话了,小丽是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不,更准确的说,即使是单亲又是留守儿童。
小丽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对待孩子非常严苛,至今小丽还记得那些既让她羞辱又愤怒的事情,在她小的时候,常常被母亲莫名其妙罚跪,不分场合当众教女,甚至让她脱掉衣服抽打她。小丽对母亲是又爱又怕,稍大一点母女关系自然不融洽,母亲便常常使用冷暴力。
刚上初中,父母离婚了,母亲便离开了她,父亲在国外打工。小丽只能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然而在她刚上高中的时候,相依为命的奶奶也去世了。
像我自小深受爸妈的疼爱,哥姐的爱护,如今又是一位母亲的人。当我听到外甥媳妇的遭遇时,心疼的眼泪止不住的流。自小都没有受到父母的疼爱,才十几岁的孩子,就如同我的女儿这般大,就面临着家庭的突变,失去母亲的照顾,父亲的庇护,连唯一的精神支柱,奶奶也去世了。
奶奶去世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活在了一个人的世界里,她的身心都是孤独的。她不和同学来往,怕别人笑她是单亲家庭没有爸妈疼爱,于是她每天独来独往。
每天放学她就赶紧回家,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赶紧反锁上门。她害怕被社会上那些小混混盯上,她更怕左邻右舍说她不安分。
“一个人的家”,除了学习以外,她就是收拾屋子,她学会了和物品对话,她把屋子收拾的一尘不染,她把物品摆放的整整齐齐。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慢慢变成了一个性子很“高冷”大姑娘。
幸有老天的垂怜,小文在大学里遇到了我们的阿超,阿超是个阳光温暖的大男孩,因为自小深受父母的疼爱,拥有快乐无忧的童年,所以性格开朗,还有一手好厨艺。
两个性格互补的年轻人,终于牵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从此小丽有了属于自己的温暖小家,有心疼她的公婆、疼爱她的丈夫,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小丽和我的相处模式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亲密依恋模式。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最亲密的人之间的一种相处方式,最初是婴儿和母亲或亲密照科者之间形成的,长大后又演变成与最亲近的人的一种相处模式。也就是说人的亲密关系跟原生态家庭的养育方式有关。
安全型的人很乐意与人进行亲密接触,信赖别人,认为人们都是友善的,他们能够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回避型的人不习惯与人发展亲密关系,不容易与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怕受伤,对别人缺乏信任。
我和阿超都属于安全型依恋性格的人,小丽是属于回避型依恋性格的人,也算是互补型性格。
性格的形成,跟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是要学会共情,一个成熟的人,要学会不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看待别人,不以自己的喜好去要求人,求同存异,相互影响,慢慢磨合,逐渐地建立和谐的亲密关系。
小丽一直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她没有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幸,而自暴自弃,她在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不断超越自己的局限性。和我建立信任关系以后,在我面前她不再是那个沉默寡言的冷姑娘了,她也敞开了心扉。她知道,自己这种性格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孩子的未来,她正在学习心理学,自我疗愈。
她对我说,她的原生家庭很不幸,但是她一定要好好地珍惜经营她的婚姻和这个家,给儿子一个幸福温暖的童年,也给儿子一个不输的起跑线,让家充满欢声笑语和爱。
每个人生来都不会面对一帆风顺的人生,如何逆风前行是一生都要学习的技能,面对问题只有迎难而上,解决问题才会掌握生活的主动权。
心若向阳,生活必然散满阳光。真正有本事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好的人。
未来的生活肯定还会有问题,但是我相信像小丽这样积极向上,爱学习、面对问题,不逃避、积极解决问题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祝福你们!
我想把小丽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征求小丽意见时,她爽快地答应了:“当我能说出心中的痛,负面情绪也就得到释放,也是自我超越。我知道这样的家庭给我带来的伤害有多大,我希望,我的故事能让那些“不会爱”孩子的家长有所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