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可以变动或者影响我们,自己的心要能够应对。心不能受限于它们的影响,心要超越于那些。”
【一】
有时候觉得,我们都被汹涌潮流裹挟着向前,身不由己。大环境下,人人自危,处于焦虑的漩涡之下,岁月静好似乎只是一种错觉,甚至追求“岁月静好”的生活,都会被那些野心勃勃的人嘲弄格局窄小。焦虑什么呢,旁人觉得重要的对你自己也同样重要么。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这种环境不怀好意,它太容易制造幻觉,也太容易摧毁幻觉。迷失是那么容易,跟风同样如此。
忘却那些标签,身份,地位,忘却所有人为设定的game。
甚至是人人追赶的自由。
我们常常喊着要自由,却不知道什么是自由。我们也不曾得到过真正的自由,只看着别人天南海北地闯,肆意妄为,好像那样就是自由的一种极致表现了。有时又觉得生活在城市中央,穿梭于衣香鬓影之中的觥筹交错,和陌生人共舞就已经是光风霁月的极致满足了。两者都没有得到过,只透过别人看到这些自由的外在表现,以为这就是自由了。
殊不知一切都是自由的假象。我们都身陷囹圄,受着因追逐自由却求而不得的苦。
我开始慢慢明白安妮对于自由的定义:“自由是不期待,不依赖。"
执念本身就是一座牢笼,期待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也是一种妄念。
仔细想想,生活本可以很简单,我们原本也应该更加肆意妄为。环境的确会同化一个人,让我们成为对所有规则都俯首称臣的奴隶。可是为什么要让那些虚无定义自己。人生不过短短三万多天,实在经不起太多浪费。
【二】
谁都没办法做到料事如神,所有的恍然大悟都是在往后漫长时间里的“早知道”。我开始觉得,这可能就是人生的必经之路,需要亲历毁天灭地的绝望和痛不欲生的自我怀疑之后,才能从漫无边际的黑暗中揣摩出一点道理,这可能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真相。活着就是要经历,要感受。而这些道理都无法通过任何捷径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悟。
可是,急切的人总想着一劳永逸,以为凭借听听过来人讲讲大道理,就能确保一生风平浪静。
我们也始终没有办法能够靠着过来人的语重心长去避开所有磨难。因为任何人都难免心存侥幸,不真正面临那些重大抉择的时刻,是没办法感同身受的。不经历那些沉重的后悔和遗憾,是不会脚踏实地吸取教训的。因为不够痛。
只是,面对未知,最大的敌人是恐惧以及随之而来的退缩和逃避。其实,我们无非就是害怕面对输的结果。如果人生是场比赛,那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如何以平常心看待输赢。而一次两次的输赢从来都不会是决定人生的终局,哪怕在当下觉得天崩地裂,在过后也会明白,那只是人生的一个节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