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班买菜碰到一位朋友,她愤愤不平地问我“你用信用卡吗?”
“用呀!为什么不用?”
“怎么了,这么大火气”
“唉,你不知道,我这阵子不是忙孩子小升初的事吗?,把还信用卡款的事忘得一干二净,昨天忽然想起,已经逾期一个礼拜多,你猜猜连上额度利息和预期费用我要多掏多少钱吗?”
“你的额度多少?一共要还多少?”
“5000,他们说连利息和逾期费用要多掏300+。”
“这么多?算下来6个点还多。”
我告诉她“每月惦记着还信用卡的钱,可以在手机里设置提醒,你要是忘记了,人家会提醒你。”
朋友后悔不迭“你看看我夫妻俩开个便利店,一天也挣不到几百块,这刚刚一个礼拜就白白丢掉300+,等于我俩一天白干还不一定够。”
后来我看朋友那么操劳又很辛苦,觉得现在赚个钱实在不易,就主动答应帮她问问一个银行信用卡部的朋友。
其实平时我也只是用信用卡,从未逾期过,跟朋友打听时人家还奇怪呢,说“你平时还算心细,怎么就能让信用卡还款逾期了呢。”
我告诉她“不是我,是我身边的一位好朋友。”
“哦,我就说嘛,你不是个拖拉的人,怎么会让银行白白赚你的利息和逾期费呢。”
“快别卖关子了,赶快告诉我怎么做,才可以减少损失,少还点呢?”
这样吧“赶快告诉你那位欠款的朋友,让她打客服电话,大家不知道,利息才万分之五,没多少?主要是逾期收费高,要知道打晚一天就会增加一天的利息和逾期费,接通电话后说明自己的诉求,即申请逾期减免。”
“啊!还有这么一说?”
“你以为呢”
“那办信用卡时,柜面或者业务推销的也没介绍这么仔细,我只知道推销信用卡是他们自己的一份工作,办一张有一张的收入,关于权利义务根本没有搞清楚。”
“那你觉得什么事情能够一刀切呢?不管什么服务,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哈姆雷特,那不熟悉业务或者只顾推销数量赚介绍费的业务员谁碰到谁倒霉。”
“说的也是,我这信用卡也用了很多年了,当时我在柜面办的,只记得各种证件查验,还有一张表填了个仔细,好不容易办到手了,感觉是办了件大事,我明白的一点仅是可以借银行的钱花了,另外记得按时还款,大概也就这些了。
至于其他我没有问更多。如今想想,这么多年来的体会是:银行方面主要维护的是自己的利益,之所以填那么详细的表上内容,估计一怕用户特殊情况下还不起,二是你还不起时有详细资料,记得当时还问到我有没有车和房,现在想想好像似有抵押的性质,必定人家银行是“债权人”,个人是“债务人”嘛。
总体感觉是以前办卡难一点,后来社会发展办卡者走出店面,面向社会,甚至蔓延到学校,再后来竟发展为“网贷”,夹杂着不规范投机行为,把不少学生和年轻打工一族中的无知人员诱到“坑里”,形成各种违规甚至违法的“高利贷”而割韭菜。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上当受骗的不在少数,轻者搞的你一身债务,重的弄你个倾家荡产也不足为怪。
又扯远了,赶紧往回绕。因为惦记这朋友还款的最后申诉结果,几小时后打电话问她。说是基本解决了“经过申诉这个程序,加上平台服务人员帮忙,总算能减免几十块钱,不管多少,省点是点嘛。”
要说几十块钱不是太大事情,但了解各种知识政策,即各种信息和一旦遇到状况时,能拿出应对办法却很重要。
所以从她的事例中我也有点长进,这还真是“吃一堑长一智。”或者用一句话比喻“以他山之石来攻玉”也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