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这是一个,每个人立场都太过鲜明,有太过偏激的想法的时代,我们更不愿去妥协于他人,这同时也部份意味着我们没有在聆听他人的意见。我们相信他人与否都已经有自己的信念存在,这又再次说明,我们没有在倾听彼此。
交谈必须是说与听的平衡,而不知怎么的,我们却渐渐失掉了这种平衡,很大一个原因是我们有更好的技术工具了,手机。如今有更大的人群显示,相对于面对面交谈,更倾向于使用电子工具交谈,因为我们在这当中掌控了随时能说的主动权。
但在21世纪,有什么会比维持一段连贯、自信的谈话更为重要?
如何对话与聆听?在传统教育我们的技巧,如点头、适度回应、眼神专注等等,这些方法,这些其实都不怎么管用。而真正的让你跟对方建立连接,能够充分的理解对方,在对话过后让你感觉到能量、被鼓舞、舒适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不冒犯任何人。下面十点建议给到大家。
1.别三心二意。处在当下,在这个场景当中。
2.不要好为人师。如果你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又不想留下任何机会让人回应、争论、反驳的机会,去写个简书。
3.使用开放式问题。有一种记者问的问题常让我很恼火,面对到痛失亲人的家属,记者问:「你现在伤心吗?」这种封闭式的问题,常让人感受到无比恼火或无语。如果问:「你现在感受如何?」
4.顺其自然。我们常会在对话的过程,因为自己想到一个很棒的问题或观点时,时刻等待着对方停止对话,然后赶紧把自己骄傲的问题问出来,但在这过程你已经停止聆听了。
5.如果你不知道,你就说你不知道。
6.不要把你的经历跟他人的经历做比较。如果今天一个拆书家被观察家卡关了,你就别跟他谈论自己曾被卡关的经历是如何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完全没什么好比的。更重要的这个时后不是谈论你的时候。
7.尽量别重复自己的话。这让人感觉咄咄逼人,也很无聊。
8.少说废话。说实话人们不关心年代、人名、日期等等,或所有你认真试图从你脑子里想到的内容。他们关注的是你跟他的连接。
9.认真聆听。
10.简谐扼要
交谈不是拿来推销自己的时候。
真正的聆听需要把自己放在一边。有时也需要把自己的观点放在一边,感受到这种接纳,说话的人会变得越来越不脆弱敏感,因而越来越有可能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呈献给聆听者。
我们多数时候不是为了理解而聆听,而是为了回应而聆听。
已上是Ted的内容,也是R的部份。已下是自己的 I,A的部份。
I
因为最近有太多还未能给参与者赋能的拆书家(如1-1,1-2),也经历过太多有点像走流程的拆书活动,开始有者样的反思与感悟,跟大家分享一下。
好好说话在开篇就讲到:说话的目的,将决定你说话的结果;而说话不达结果,也往往是说话的目的没理清楚。
从我当管理者后,时间越发宝贵,沟通的精力资源也越来越稀缺,所以每次我在开始说话前,都会很仔细的思考我本次说话的目的是什么?我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这些方法方别会达到我要的目的吗?
而说服与沟通场景的场景的结果与要求是不相同的,但却容易浑淆。沟通在平等的对话,重在理解与交流。说服在让对方改变,达成你想要的结果,重在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
回到正题,当堂主这么多场次有些感触,会来参加拆书的人基本都是有基础思维与逻辑能力的。在自由讨论环节时,大家往往都会有很多观点跟以前在哪本书看到的内容可以来佐证拆书家的分享内容,尤其在讲到自己好的A1时,那喷的又更凶了,但会发觉,这样的交流常会在一个强有力的观点上结束,你体会不到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或是饱满收获的交流感。
那是一种弱肉强食的说话语境,那是一种恃强凌弱的对话场景,某些人会用沉默表达他想说的话,但现场喷的那股劲,他们的沉默会自然地与喷子产生一种对抗的状态。
主持人可以很简单的掐时间点,看着时间发出相应的指令,如「好,大家拿出便签写一下洋葱苹果」、「好,下面我们欢迎下一位拆书家」、「好,照相了!」
而有的主持人,能塑造一种交流的氛围,如桃子、渔民,他们会说:「我很好奇,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你会有这样的想法很有趣,为什么呢?」主动给分享者加戏。
一个好的拆书家,是一个可以给参与者赋能的人,而主持人亦然如此。而当一个主持人,也就是把一个晚上两小时场当成一次练习给参与者赋能的场域。
同理可证,能当好一个主持人,也能当好一个拆书家了。
A
我要在未来每一次,你没有看错,每一次,都应用这十条聆听的技巧当好一个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