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这个词开始泛滥起来了。
泛滥是个贬义词,我想表达的也正是这个意思:朋友圈里各种晒图,电脑里手机上收藏各种书单,随处可见的“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等诸如此类的文章,甚至参加各种读书活动读一些主办方随机发给你的书... ...
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能真正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同样我也不知道,你能读进去的书到底对你有没有影响。再或者,读完一本书对你的影响到底是肤浅的,还是深刻的。
这里无意贬低任何真心喜欢读书的人,反而对他们心生敬佩。
只是,现在满大街都在谈的读书,到底是为了标榜自我,感动自我?还是用心从中感悟到真切受用的东西?
暂且放下这个问题,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种人。
那就以我个人为例讲一下吧。
1
过去的一个月,我在某电子阅读平台下载了13本书(倒不是我不喜欢实体书,因为身在外地多有不便,只能退而求其次,这个算是题外话,有机会再讲)。
其中社会科学类占所有书的31%,文学艺术类占28%,小说类占27%,其它占13%。
之所以列出这个数据,倒不是想要展示我读书范围之广,读书种类之多,或者说有多喜欢读书。因为原因很简单,这些书除了一本小说一天时间读完外,其他的大多在读,或者只是开了个头而已。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都从来没有如此密集,而又带着一些莫须有的激情在读书。
如果非要找原因,可能有四点:
一是,作为一个文化并不高的人,我深深感觉到自身文化、知识储备的匮乏,我想要用读书去弥补一点在这方面的短处;
二是,看到很多优秀的人都在不断的学习,读书。而自己起点本来就低,没道理不输入;
三是,有时候读书能让人开阔见识,但也能暂时的逃离现实,何乐不为?
四是,尽管我暂时没写过书单,没晒过书。但偶尔讲出来,或者在这方面能“炫耀”一下,那种虚荣心还是获得极大满足的。
以上四点,基本就是我读书,也是大部分人读书的原始动机了吧。
在这其中,我最害怕的是第四点原因的比重,会不会越来越重。如果有天当它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宁愿不再读书。
其实读书是件很私人的事情,但是读书却又是一件最廉价,却最能表现自己的事情。见义勇为需要承担身体受伤,甚至生命的代价;成为某个行业的大师,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异于常人的精力的代价;甚至成为所谓的红人,还需要先付出金钱的代价。
所以在如今这样物质至上的时代,能让自己跟读书沾点边,就好像自己给自己授予了一枚军功章一样,然后每天擦得锃亮,配在胸前,生怕别人看不到。
就这样,读书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反而忽略了读书背后带给我们的精神、气质或者知识上的收获。甚至忽略了其中哪怕是极为“功利”的收获。
2
说回那13本书,带给我的负面影响。
有人说读书就要博览群书,有的人也在随手拈来的引经据典,展现自己读过很多书。对于博学的人,说实话我内心怀着带有嫉妒性质的佩服。
但作为一个刚刚读书的新人来说,这样的读书方式,无疑是害人不浅的。
因为我毫不夸张,但又自不量力的辛辛苦苦遴选出十几本书,其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甚至带有生物学性质的书籍。但是耐着性子在读,反而越读越是一头浆糊,有的一知半解,有的甚至只是文字在眼前过了一遍而已。
有一本社会学的书,我一直读到书的后半部分,才慢慢能理解作者观点阐述的方式,才渐渐读懂了整本书的整体写作脉络,知道这本书到底在传达什么东西。虽然书读的逐渐明朗起来了,但说到底,也不过是刚刚学会喝粥,而没有咀嚼能力的婴儿而已。所以,可能不得不重新再读一遍了。
一本书尚且吃力,再抽掉精力同时去看其他的书,简直就是在自取其辱。不仅前面的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后面的还要再一次从吸奶瓶学起。(所以,慢慢的从“一揽子”读书中,我逐渐捕捉到了一点读什么书,怎么找到适合的书的方法,这个下篇文再谈。)
所以不管你收藏了多少书单,参加了多少毫无针对性的付费活动,这些都不会让你有长足的进步,反而要自己为自己把好脉,听好诊。
所以读书这种事,尤其是比较深刻的书,不能一上来就求概全,还是要先抓住一个点,吃透了,或者说在嘴里嚼干净咽下去了,然后再去吃另一本。
3
有的人说,读书是为了陶冶情操(请允许我用了这么一个落后封建的词),追求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但别忘了这句诗出自老司机苏轼先生。他老人家可是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而不是过目即忘的投机倒把分子。
所以,不要用“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说法,给自己毫无目的性的读书找借口了。
梁文道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对我有很大感触,他说: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看他看得懂的书,那表示他其实没看过书。
虽然有些偏激,但对于真正想读书的人来说,却很有道理。如果你只是为了消遣时间,选择看什么书,或者不看书,都是无所谓的。如果你想要通过读书获得成长,那你就不能只看那些看得懂的书,而是抱着学习的态度看那些看不懂的书,只有把看不懂的书看懂了,你才会从中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是一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极其艰难而又乏味的事情。因为人的本性愿意接受简单,或者能让自己感同身受的东西。对于困难或让人难受的东西,有天生的排斥。
我并不是在一味排斥和贬低通俗的作品,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风趣幽默、简单易懂的作品只要能从中领悟到一些东西就是好的。(我不敢说,其实是因为我有打算写一个好玩的书单)
而且,对于简单幽默而又给人启示的书,比起那些故作高深,晦涩难懂的书来说,我绝对五体赞成、五体佩服和五体推荐!
因为比较起读书会让人增长见识来说,之于个人最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
现在说回之前的问题,就显得不那么难以界定了:读书到底是为了标榜自我,感动自我?还是用心从中感悟到真切受用的东西?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对于现在这种乐于读书的社会风气,还是必须要给予肯定的。不能人们不读书时,要骂;人们读书时,还要骂。那就完全将自己看的过于清高了,没有必要。
但读书终归是件私人而又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所以暂时在这篇文里没有出现任何书名),如果只是为了随大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的话。别的方法至少还有100种,我看,还是别为了这些而读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