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大多摆脱不了贯串千奇百怪的尿点和如鲠在喉的槽点这样的标签,而国产爱情电影更是背上了千篇一律的桥段串联和近乎雷同的元素构成的黑锅,不过有两档爱情电影却在没有完全摒弃掉主流的血脉的情况下,以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胜在了别处。
一部是之前热映的《后来的我们》,一部是现在热映的《超时空同居》。
先说《后来的我们》。
影片以十年为跨度,从2007年林见清(井柏然饰)和 方小晓(周冬雨饰)大学时的青葱岁月讲起,到2018年又一次春运飞机上两人再见结束,两个时间线不停穿插,相互推进,以彩色记录过去,用黑白描摹现实。
可以说尽显人生百态,酸涩苦愁样样俱全:
有学生初入社会迷茫的彷徨,林见清与大学同学一同创业,在商场卖电脑搞软件推销商品,承受着北漂巨大的心理负担;
有摸爬滚打几年的游刃有余,方小晓懂得如何给老板赔不是,更知道一双鞋一个头发背后的人情世故;
有虚与委蛇的同学聚会,如沐春风的“领导们”有条不紊地推动着饭桌上的氛围,假惺惺地讨论着关乎金钱、地位、未来、孩子的话题;
以及一段段令我们似曾相识的拼搏岁月,打不起车的窘困现状和去打车的强撑自尊……
再谈一下《超时空同居》。
影片以十九年为跨度,但不是回忆与现实,而是真正地穿梭于两个时空。一个是生活在99年的理工男陆鸣(雷佳音饰),一穷二白四处碰壁,终日辛苦画图希望有人投资他的项目从而一举成名赚钱无数,而另一个人是生活18年的大龄女谷小焦(佟丽娅饰),追求丰厚的物质保障,迫切结婚想要大房子以过上精致又毫不费力的生活。
两人因时空对接住进了一个公寓,便导致回到过去和穿越未来成为可能,一方面谷可以在99年的老巷子里兜兜转转,回忆曾经美好的过往,另一方面陆可以到18年见证买卖上门、VR眼镜、蓝牙音箱、智能家居等人类飞速的发展历程。
于是乎这两部影片表层都披着爱情的包衣,穿插着时空的错乱,讲述着都市男女的生活与日常。但有一个细节,相似却又不同。
在《后来》中,初到北京的方一直梦想着嫁一个北京人,那样就可以拥有一个北京户口,扎根于此。而蜗居于十平米出租屋的林,显然一无所有,吃泡面、打游戏、地下通道卖片是他的日常,树林中大声喊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是他那时唯一能做的承诺。
但每个男生的心中都一定有着这样一个执着的梦想:永远守护自己心爱的姑娘,并尽己所能提供她想要的,让她过上好生活。
于是林疯狂地努力着,为了初心,日夜编写代码,跑腿送快递,接外卖订单,直到账户里攒够了钱,他便立刻去买房。但与此同时,方的内心却在悄然转变。
她变得不再奢求大房子和北京户口,她渐渐在意日久的陪伴和生命中闪光的小确幸,她希望林可以为她“上什么揽月,下九洋捉什么”,她更加爱着那个虽然平凡没什么大钱但对她好,能逗她开心的林,那个懵懂但纯粹可爱的少年。
《超》中亦是同样的桥段。甚至谷可以不用陪陆成长就可以有所收获,拥有大房子,花不完的钱,一切如她的初心所愿,但现在的她真正想要那些么?她爱着这个只纯粹给予物质以做交换的陆石屹(后来为转运改名)么?
我想,不爱。
就好像《北京爱情故事》所述,时间会教会我们许多东西,曾经我们以为根本没有的,后来发现它确确实实存在,有些我们深信不疑的,后来却明白根本就没有。
在这个飞速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可能永远故步自封地坚守着过去的初心,环境地变化会导致它们无法再满足我们自身的需求,而我们也渐渐从青涩浪漫的喜欢逐渐转变为需要面对残酷生活的恋情,再到最后返璞归真,我们才真正知道适合的,和深爱的那些重要的人和事。
我一直相信人终究不会是一天一时一刹那就可以完成成长的,这必定是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而缓缓蜕变的,需要迷失,更需要觉醒。
如果渐渐成长的陆和林,都能意识到自己和对方的心态改变,那么林一定会踏上地铁,也就不会在未来懊恼地回想“如果当初我们有一个放着沙发的大房子”,所以他们的如果没有如果,后来也没了后来。
而《超》的高明之处便是两人都逐步意识到,有许多东西比物质更加重要,于是陆没有继续按照本该的人生轨迹去做,重新抉择了道路,而谷也没有活在未来的陆身边。当影片的最后,时光再一次地逆流,如《你的名字》般隔空对望式的再见以及“靠自己,好好生活”的对白,才是真正生而为人的本真。
就像我有一个朋友,大学刚开学时心心念念一定要熬过这一年搬到新校区,毕竟那里交通更加便利,不像现在出去买东西需要四十分钟地铁地换乘,但到了大一即将结束的现在,她已然不想换了,因为她发现其实一个学期她出校园的次数屈指可数,而这里安逸的宿舍环境和良好的食堂更适合她学习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们总是说,由于初心难守,便要不忘初心,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可我们更应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想要的和最深爱的。
愿你不忘初心,终得所愿,愿你忘却初心,终成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