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人厌烦折腾,追求稳定安逸;少数人享受折腾,正所谓不折腾不成活。
从小到大,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慢慢了解这个世界,也就是说必须得不停折腾、不断尝试才能获取对世界的认知,随着年岁渐长,不可避免的会遭遇挫折打击,渐渐的丧失了对未知事物的渴求,再加上周围有很多诸如“平平淡淡才是真”“岁月静好”之类的劝导,“那么折腾何必呢”,不用操劳,不用担惊受怕,“不为自己也得为家人着想,让家人跟着你不安分”,每一句都有不可辩驳的道理,每一个字都代表了“安逸才好”的信仰,于是我们看到曾经书生意气的少年被生活搓圆了,磨顺了,开始接受稳定平静,将生命放到了可以一眼看到头的轨道中,最大限度的隔离风险,把自己保护的很好,不再折腾,生活真的开始“岁月静好”。
我喜欢把自己当做少年,是因为不管俗世如何熏染,都要保持纯真模样。“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最近几个月这句话特别火,朋友圈随处可见,可能撩动了少年时期明媚的初心,让人不自觉的柔润几分,在一字字的敲出来时,前边加上“愿你”,又何尝不是在向自己问询:曾经的逐梦少年是在何时走失的?
我在朋友圈笑言:“谁都知道我江湖人称胡少年,就连这公号名称也有少年,谁知道近几月火成这样,这世道竞争激烈,连这个都有人抢”,不过心里却很是欣喜,以前我在不同场合做自我介绍总会自称少年,也看到在座有人眼里微漾的光,现在成为热词,颇有些吾道不孤的感慨。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
在发达国家转了一圈下来,高度文明,阶层固化明显,大家的生活质量都比较高,不用、甚至根本就没有折腾的空间,没有奋争的活力,大多人都安于现在的生活,可以说是安逸,也可以说是死水一潭,真的是“好山好水好寂寞”。我和妻子决定回国,就是因为某一天清晨,看着窗外湛蓝的天空发呆,仿佛看到了自己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到死时候的样子,在鸟语花香中垂暮,那一刻吓坏了我,一眼看到死的生活过来有什么意思?所以我说,像澳洲那样悠闲的生活更适合垂暮之年,年轻时就应该折腾,把自己的生命尽可能的活出彩来,在有限的时光里尝试更多、经历更多,才不会不辜负宝贵而狂野的一生。
生命只此一次,所以愈加宝贵,善用生命有两种维度,一个是尽可能延长生命广度,另一个是浓缩生命密度。所以既要养生以延命,又要折腾以享命,我特别爱说一句话:人生一世,要抡圆了活,把自己的生命的每一分钟都用来体验、用来创造价值。
人们在现实的捶打中逐渐放弃年少初心,变得安分守职,害怕挑战,对压力感到恐惧,本能的躲避麻烦,还美其名曰风险控制;而另外一种人则信奉“不疯魔不成佛”,主动寻求挑战,不断折腾,把突破自己的极限当做最大的快乐,每天清晨看着镜中的自己都欣喜于比昨天更好,在折腾中不断进步,每一天都在越来越好,每一天都是此生最好的一天、并知道自己将变得更好,这样的人生都是折腾出来的。
你的人生,有多少时光是在看别人在演绎?又有多少次因为不敢而失去上台的机会?
再不折腾就老了,现在我要说,老了也要折腾,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到合眼离开人世的那一刻,最悲哀的是什么?
是竟然没有回忆。
没有可以讲述的故事给子孙,没有让他们眼睛发亮的聚精会神,会不会觉得生命就此辜负?
我曾和妻子说,如果以后儿子像他的同学朋友介绍我们是:这是我爸妈,酷毙了,那我们就是好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