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撒哈拉就变成了三毛的一个梦。
在沙漠中,三毛用她那敏感的细腻和散文的笔调寻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书中每个故事都充溢着浪漫、空旷和浓情的异域情调,在她每篇文字里都反映着撒哈拉沙漠独有的风土人情。
开篇的《沙漠中的饭店》,第一次就介绍了和先生荷西的日常。所谓饭店其实就是三毛自己在家为先生独开的“中式厨房”,当用粉丝来哄骗先生是“雨、尼龙线”的时候,能够想象出夫妻两个亲密拌嘴逗趣的日常。在这样简单等待先生下班吃饭的日子里,三毛是开心而快乐的。
荷西回信给我:“我想的很清楚,要留住你在我身边,只有跟你结婚,要不然我的心永远不能减去这份痛楚的感觉。我们夏天结婚好吗?”信虽然很平实,但是我却看了快十遍,然后将信塞在长裤口袋里,到街上去散步了一个晚上,回来就决定了。
《结婚记》里三毛来不及换衣服,看见荷西穿了蓝色衣服,于是她为了配合搭配,干脆也穿了一件淡蓝细麻布的长衣服和一双凉鞋。临时找不到花,就从厨房里拿了一把香菜插在凉帽上,两手空空就走路去结婚了。没有车队,没有婚纱,没有鲜花。那种朴实优雅的简单,对一个身在异国的女孩子来说,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绝才能撑起来啊!
在《悬壶济世》里,因为面对当地人的病痛时,三毛无法做到置之不理,于是她用黄豆治疖子,用维他命来治营养不良,用葡萄酒来使母羊生产后残留的衣胞脱落,用指甲油来帮人补牙齿,如此种种。虽然先生荷西一直说她是个“危险的医生”,但是依然阻止不了她的善良和单纯。
每一次的清醒,记忆就逼着我,像在奔流错乱的镜头面前一般,再一次又一次地去重新经历那场令我当时狂叫出来的惨剧。
在《娃娃新娘》里,三毛了解到年仅十岁的姑卡就要嫁为人妇,看到迎亲时姑卡的拼命挣扎,听到姑卡入洞房后那一身凄厉的叫声,看到姑卡向她哀求着避孕药的时候,三毛能做的只是看着这一切发生,却无法改变落后的习俗。
在《荒山之夜》里,因为寻找化石而进迷宫山,荷西意外落入泥淖,正是三毛的冷静与机敏,才能逃脱三个大男人的恶意调戏和攻击,最后她利用车胎等物件才让荷西脱险。
在《搭车客》里,因为新买了一辆小车方便自己“旅游”,只是面对在大漠里独行而身心俱乏的人们,她无法做到冷漠和无情,在她的车上的过客很多,有耄耋之年的老者,也有豆蔻年华的少年,还有风情万种的娼妓
在《爱的寻求》里,沙仑沉迷在被欺骗的爱情里无法自拔,沙仑一直自欺欺人的不肯清醒的面对现实,没日没夜的宁愿受伤也要为爱存钱。最后在偷了哥哥和面包店的钱后,一个人孤单的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有可能是寻找爱情去了吧!三毛只能发出一声叹息,原来,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幸福的。
在《哭泣的骆驼》里,面对巴西里与沙伊达那不被世人祝福的爱情时,三毛是勇敢的给予他们帮助。但是当看到这段爱情最后的悲惨结局时,她能做的只是用泪水来祭奠自己的挚友。
在《沙巴军曹》里,一个被仇恨沉浸了十六年的人,却在最危急的时候,用自己的生命扑向死亡,去救了几个他一向视为仇人的撒哈拉威孩子的性命。所有的“战友”都能顺利回国,然后军曹自己,却只能长眠在孤寂的沙漠里。
在《哑奴》里,撒哈拉威人用奴隶来筑路,却给奴隶主发工钱。在撒哈拉沙漠上是允许蓄奴的,面对这种落后的制度,没有人能改变。
“我的身体不是自由的,而我的心是自由的”,哑奴是乐观的。当哑奴穷得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的时候,他却懂得感恩。他偷偷给三毛送棵蔬菜,偷偷帮她修补屋顶,只为报答三毛的恩情。
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大多让人热泪盈眶,那些发人深思的,那些触痛人心灵的,都让人过目不忘、久久难以平复自己的心。不在乎文学故事是否真实,那份感动却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