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与他的粉丝上了热搜,王一博兑现之前的承诺,邀请自己医护粉丝打卡天天向上,并与粉丝见面。
其中最打动我的点是导演问: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讲吗?这位可爱的医护小姐姐说:希望他注意身体。简单而又真挚的愿望。当王一博现身,小姐姐惊喜落泪也戳中了很多粉丝的泪点。小姐姐表示,自己在抗役期间,每天都会给王一博写信,在自己的防护服上写上偶像的名字,给自己打气,王一博不无动容的说,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别人关键时刻的力量。
也许,粉丝与偶像之间最好的关系就是:你是我关键时刻的力量,我最想对你说的就是保重身体
你是我的偶像,现在的你是舞台上的巨星,光芒万丈。你的拼搏努力,你的真诚善良,你身上的正能量都可以成为我关键时刻的力量。作为你的粉丝,我比别人更知道镜头背后你的心酸,你的付出。所以,最大的愿望不是离你有多近,而是希望你爱护自己,注意身体,愿意一直仰视你,支持你,我们一起成长,都成长为最好的我们。
联想到前两天王一博另一个新闻,5月2日乐华娱乐发表声明斥责私生在艺人行程车辆中安装追踪定位器,表示此类行为严重侵犯了艺人的隐私权,已依法取证并将采取法律手段,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这就是个负面的例子,追星须理智,才能与偶像行成良性的互动。
也许就是有类似私生饭的行为,层出不穷的负面报道,导致现在大众对粉丝群体存在一定的误解,甚至会不自觉的产生鄙视的主观意识,也有很多人认为追星是广泛存在低龄群体中的不理智行为。
那什么是私生?词条里解释为粉丝群体里行为极端,作为疯狂的一部分人。可见,私生行为并不代表粉丝行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看电影,听音乐,看小说,打篮球等等,因为关注这个领域,进而关注领域里优秀的人,成为“粉丝”,是很正常的事。
很多持负面看法的人,可能已经不再年轻,人年纪大了,就会变得理性,社会压力大,忙于现实的生活,很多人连爱好都没了,也就不会去关注这个领域的人,因为不了解,没有同理心,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
但谁没有年轻过,年轻人的感情就是这么炙热而直接,谁的青春不热血,哪个时代的粉丝不热烈,粉丝群体不应该被鄙视。
时代在变,追星的形式也在变,早的时候都是给喜欢的明星写信,以前看过一个赵薇的采访,当年演小燕子火遍大江南北,收的全国各地来的信都是用大麻袋的装的。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通讯方式的进步,也拉进了粉丝与偶像的距离,粉丝可以直接去偶像的社交平台,公众平台表达对偶像的支持,“流量”的概念因此产生。
记得超女大火那会,是发短信支持自己的偶像,现在被流量曲而代之。
以前,贴海报,买写真,现在,手机里存着偶像的照片,可以发朋友,微博,抖音~
以前叫明星,现在叫爱豆。方式方法在变,但不变的是粉丝的真挚,热情。
粉丝与偶像的感情也是真切的,也许有一天,你的偶像不再当红,粉丝也老了,但那份存于心底的热爱,是成为青春里滚烫的一抹回忆
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2010年,小虎队重聚春晚,电视机前的观众集体怀旧,小女孩问妈妈,“怎么哭了?”妈妈说“妈妈听的不是歌,是妈妈的青春”
作为一名周杰伦的粉丝,从磁带,MP3,数字专辑,现在能看到很多妈妈爸爸带着自己的宝贝看他的演唱会,他参与了每个杰迷的整个人生。
看到粉丝写给爱豆的一句话:陪你走完娱乐圈,就再也不追星了
现在,随着娱乐业发展,市场的变化,粉丝的作用与话语权越来越大,养成类偶像节目的产生就证明了一点,粉丝可以决定偶像是否能出道。以后,这种趋势还会继续发展,偶像必须越来越出色,才能获得粉丝的青睐,促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成为一个偶像的粉丝,必然是为偶像身上的光芒吸引,他的作品是精神食量,他的正能量是心底对美好的向往与期待,追光而行,也会让自己充满动力。
理智追星,粉丝与偶像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成长,我曾经为你呐喊,你曾经照亮我,不负相伴。
你曾经追过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