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聊到了2023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的作文命题。
如果说乙卷的命题暂且能读懂题目、找准立意、搜集论据,那么全国甲卷及新课标的祖文命题就是让学生有一种“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的迷惑感,这么近却那么远……
全国甲卷的“掌控时间和时间仆人”的思辨,有的孩子看完直呼头疼:确定了立意,却拿不出论据;新课标Ⅰ卷“故事的力量”,可发挥空间大,却有不少人表示:讲故事不难,但是把故事讲好很难,并且拿一个高分可也太难了吧!
新课标Ⅱ卷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首先立意就不好把握,没有深厚的表达功底,很容易写成流水账;还有北京卷的“续航和亮相”,天津卷的“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上海卷“探索陌生世界和好奇心”的论证等等……
每一个命题看似短短几个字,但实际上想要写出一篇出彩的文章,需要孩子背后多年的阅读基础和深厚的积累以及长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的提升训练和巩固。
很多孩子写不出好的作文,其实并不是命题难,而是阅读太少了。在学习这件事上,你偷过多少懒,将来就会吃多少亏。
在人生中的一场场大考中,“阅读”的多少,直接拉开了孩子之间的差距!
一旦种下了懒惰的因
总有要收获“积懒成笨”的果
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中写过一句话:
“凡是让人幸福的东西,往往又会成为他不幸的源泉。”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孩子用自己的成长历程,深深地验证了这句话的真实性。在每个孩子的学习生涯,所付出的,和终将得到的,本就是因果关系。
若是从小不把阅读当回事,最关键的时刻总是大脑一片空白。种下了懒惰的因,总有一天要收获“积懒成笨”的果。
“剧永远追不完,游戏总有新版本,好吃的东西永远在上新……但今天的时间,过去就是过去了。”这句话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尤其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们。
时间是检验结果的最佳标准,你今天不好好在阅读上下功夫,待时间流逝,剩下的只有后悔。
阅读,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难见质的变化;没有知识的储备,就难有思维的提升;没有年少的坚持,就无法收获未来的硕果。
教育路上,督促孩子坚持阅读,引导孩子爱上阅读,是父母不可忽视的责任。
爱读书和不爱读书的人
过得是不一样的人生
就像北野武说的那样:
“拥有才华,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能让自己真正挺胸抬头站立的,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东西。”
读书的路上,就是为自己人生添砖加瓦的过程,书读多了,认知丰富了,每一步走得才会更从容。
知乎上有个提问:都说年轻人应该多见世面,那把钱拿来多读书,还是环游世界更划算?
有个高赞回答:“在没有充分知识作为前提的情况下,即使行了万里路,也不过只是邮差而已。”
人若是书读的不够,认知不足,是很难看清世界全貌的。而那些爱读书、注重阅读的人,在每一本书籍里就已行万里路,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攒了更多的好运气。那些真正出色的孩子,无论是课上的学习,还是课后的拓展,都下足了功夫,用尽了全力。
作家莫言也曾提到过自己的读书经历:他童年的时候,看“闲书”就是最大的乐趣。
因为那时候他体力较差,不太喜欢和村里的孩子追逐打闹,无事可做时,就以书为伴。从《封神演义》到《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各种各样的书,一点一滴丰富了他的童年时光。后来,他又仔细研究了《新华字典》《中国通史简编》,在阅读上有了更多的体验。
在担任图书管理员期间,他看完了图书馆里1000多册文学书籍,为后来的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读书的经历,才让他写出了那么多优秀作品,改变了人生轨迹。
爱读书和不爱读书的人,过得是不一样的人生。坚持阅读和偷懒放纵的孩子,得到的是不同的人生答案。
人与人的差距,往往不是一瞬间拉开的,而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由量变带来质变的。你读过的每一本书,积累的每一个知识,都会在每一场大考上,助你一臂之力。
每一个横空出世的孩子
背后往往都站着奋力托举的父母
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是父母。每一个横空出世的孩子,背后往往都站着奋力托举的父母。所有出色的孩子,都离不开父母长年累月悉心的培养,耐心的引导,用心的陪伴。
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的母亲在分享教育经验时也提到:
“所有的习惯,要在孩子还没有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时帮他培养好。监督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你得时时刻刻监督着他,留意着他。等定型之后,后面这一路就好走了。”
好的教育,离不开习惯的培养,真正的自律,从养成好习惯开始。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句话说的很对: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大的动力。首先,先从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开始,在阅读上做好投资;其次,父母要监督孩子保质保量的完成功课,同时鼓励孩子大量阅读,扩充知识量;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以身作则,培养自我的阅读习惯。
黑塞曾说: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读书,其实就是一次向内的滋养。
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父母在读书的过程中修养了生息,修炼了内在气质。你读过的书,在短时间内,也许不会给你带来任何改变。但坚持下去,你学到的知识,会一点一点滋养你的心性和灵魂,进而让你成长,让你觉悟。
写在最后
人为什么要读书?
莫言说:“读书,是为了以后不在碌碌无为中周而复始,不在柴米油盐的计较中磨灭希望。读书就是帮助我们实现价值的捷径。”
林语堂说:“读书,可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余秋雨也曾坦言:“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
尼采说:“读书,就是沿着作者的脚印去看沿途的风景。”
这些话,都指向一个答案:读过的书,终会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
The more I know about the world,
the more I know about you.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
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