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很多事情有些时候就突然发生了,比如我在群里看到易仁永澄说周六和周天有两次现场活动,加上自己确实需要去一次济南,于是就把去济南的日子定在了20日和21日的周末。
在这个周末,以及下周一,一共参与了易仁永澄的三个课程。在这三个课程中,侥幸的偷师到了几个易仁永澄的绝招。
已经有很多人分享了关于这三次活动的内容类的笔记,我在这里就说点儿内容之外的东西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也能从这篇文章中,学到关于打造个人品牌的绝招秘籍。
庞大的知识量是个人品牌的不败之本
在20日、21日和22日,分别参与了线下的现金流、六条元规范分享课、以及线上的自律微课。
三次不同的课程参与体验,易仁永澄永澄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强大的知识储备量。
我从他在课程的内容和回答问题的方式,看到了他掌握了非常多的学问,并且已经足够内化,内化到学问已经成为了他自己一部分。
他不需要强调,这条理论是NLP的前提假设,也没有去强调,某种心理体验的深刻的基本原理,而是可以迅速的拿出一套简单实用的工具,一个朴实的解释(去术语化)来让提问者理解清楚。
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大神,那么庞大的知识量是你所必须拥有的,我和易仁永澄都不可能是万能的,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做到专精。
一个专精领域的技能可以迅速的让你建立起专家的形象,此领域及其相关领域庞大的知识,是你构建专家形象的基石。
如何迅速的积累庞大的知识量?
1.明确你想要发展的领域,什么领域的学习可以迅速的帮助你构建核心竞争力?
(可以帮助你在职场上取得更大的生存优势,所以,单纯的兴趣不是核心竞争力)
2.此领域相关的大神有多少?如何找到他们的联系方式?有无相关学习的社群?值得学习的书单有多少?
(你相关知识的来源在哪里?)
3.是否掌握了主题阅读?是否有快速阅读的能力?
(如果没有自行去搜简书上关于快速阅读和主题阅读的文章)
4.渴望成长,但是疏于行动没有动力怎么办?
(易仁永澄22日晚分享了关于自律的微课,易仁永澄关于六条元规范的文章,请自行寻找)
5.面对学习,经常分心怎么办?
(期待我未来有可能写出来的文章《怎么利用走神最大化学习效果?》)
上述五个问题,主要提供:1.提供行动的内在驱动力;2.积累知识量的方式和方法;3.分心,解决学习无法专注的问题。
如何让你的分享深入人心
理论体系去术语
在这里,我来对于去术语化的定义是这样的:以简洁大众可接受的概念和理论,讲述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去掉符号化和小众内容的标签。
去术语化的目的:撕掉小众标签,便于大众接受。
举例:
在NLP的前提假设中,有好几点是易仁永澄提到最多的:
1.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2.重复旧的行为,只能得到旧的结果。
3.凡事至少必有三个解决方法。
4.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5.没有失败,只有反馈(失败=未达标)
在很多NLP导师嘴里,这些话是非常容易被理论化和标签化的。
一个“前提假设”,就让很多人都不太明白这是什么,再加上一个“NLP”,就更难有人解释清楚,什么叫做“NLP的十二条前提假设”了。
易仁永澄在讲解这些学问里面的理论的时候,进行了去术语化的过程,将其变成了大众可以迅速接受和理解的简洁的理论。
毕竟去掉术语的话,一个人很容易接受用大众式话语表达出来这些理论。
比如某个备受欢迎的女性作家(我是真想不起来她名字了),她书写的文章道理,我翻来覆去的看满满都是NLP里提供的信念,但是她偏偏没有某种固定的学问的影子,因此可以大卖。
如果她给自己的作品打上某种学问的名字,那么会很大程度的限制其他不了解这个学问的人,购买这本书。
作品声音工具化
在22日的线上分享课中,易仁永澄在分享过程中抛出了一个工具:
这里有个图片
工具是方便初学者使用的一个简单的系统。
初学者无需理解工具=是如何设计的,只需要按照工具提示的步骤和流程,即可完成一次分析或者整理,将自己的问题梳理清楚,并且明确下一步行动。
工具主要解决的是学习之后,使用和应用这个层次的问题。
此处应有图片
所以,如果输出你的作品声音,一定要做到工具化,如果能够达到工具化,那么你的作品对新手的易用程度会上一个台阶,质量直接放大三倍!
那么,如何让你的作品更好的工具化呢?(期待我未来有可能写出的文章吧!)
我的作品声音
偷师到这么几点之后,我发现原来自己之前一个相对比较火的文章《改变自己很难吗?四句话就够了》原来暗合了这么多的要点。
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作品声音传播的更远更清晰,去看看我的这篇文章吧,会更加方便你的学习和模仿。
本篇文章的写作,也是为了方便阅读本文的人更好的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并非只是简单的记录上课的笔记,这就是作品声音质量的关键。
作品声音的三个层次:
1.笔记,记录,服务自己的记忆
2.成果,效果,服务自己产生的结果
3.作品,方便读者学习而输出个人价值的渠道
你可以自己对照分析一下,你写的文章处于哪一个层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