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吗?
相信多数人都有,那和我一起回想一下最近情绪失控的事情吧。
因为工作失误,给同事、领导和公司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又由于后续的补救工作还是出现了差错,领导直接发火了,对我4个月的工作进行了全盘否定。我明白是我的失误,我也愿意负全部责任,但他的全盘否定却是我接受不了的。当场情绪失控,那一刻我终于体会到语言的杀伤力。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多次以失败告终,眼泪止不住地流。我明白我的泪崩是因为领导的全盘否定,我也明白人生气的时候说话会狠很多,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在调整了一个周六,我以为我可以像之前一样去公司加班,我发现我做不到,身体不舒服,精神不振都成了我的理由,这时我发现我需要调整自己,不是去娱乐和玩的调整,而是内里真正的调整。
恰好这时群里有人分享笑来老师的关于元认知的文章,就点进去又看了一遍,文章的践行部分正好有关于最近一次情绪失控的反思,依稀记得当时觉得自己没有情绪失控的情况,直接跳过了,回想之前,感觉自己欺骗了自己,从而没有好好思考与实践,才会导致这次的情绪失控。
遇到情绪失控我们本能的想去控制它,就像上文的我,最后却以失败告终。
文章中笑来老师说到,观察和研究一致表明:控制情绪,和控制时间一样,几乎是徒劳的。冷静常常并不是控制情绪的结果,而是“认清情绪来源,并找到解决方案的结果”。
那怎么认清情绪来源那?
首先大家对比一下“我很生气”和“我知道我现在很生气”这两种情况。
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第一反应是这不是一个意思吗?
笑来老师说,这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前者只能在接下来的每分每秒更生气,后者却因为元认知能力被激活而可以做到把注意力转到“我为什么很生气”,乃至于找到很生气的原因,然后再把注意力放在那个引发情绪的问题上去。能解决就去动手解决,不能解决的话,也好想得开;既然解决不了,生气也没有用。
那我们运用这一方法来分析一下我情绪失控的事情。
之前的我确实是一直在生气,而且发泄出来之后,还是觉得自己很生气,甚至有越来越生气的趋向。
现在我知道当时的自己很生气,那我为什么生气那?
因为领导的全盘否定。
那领导为什么那么不认可自己的工作?
因为自己总是粗心大意,犯一些低级小错误,这次又为此可能失去一个大客户。
那为什么自己总是粗心大意那?
可能是对自己太自信,觉得不会错误,但人谁能一次就做到完美那;也可能是自己没有耐心或者懒惰,不愿去做重复的工作。
最近一群死磕英语的人儿(核聚英语,公众号:核聚),彻底改变了我对重复的认知,一直以为重复是做无用功,但他们一次次利用手、眼、耳、嘴等五官去抄写,不断发现自己的错误,不断改正,直到最后默写到一字不差,重复一二十遍是很正常的事情。刚刚看了大量他们的记录和笔记,深深被他们震撼,里面有位50多岁的阿姨每天花2-3小时去练习,练到指腹有了“肌肉”,非常喜欢课程开发者核聚的理念:学会做成一件事,改写人生。
之前我一直以为粗心大意的缺点是改不了的,但在老板的严格要求下,最后圆满补救工作后,开始觉得这缺点是可以克服的,这和核聚英语的开发者的理念是是不谋而合的:当你做成过一件事,你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可以的,从而严格要求自己,进而改写人生。
上文说到认清情绪的来源,就是在调用元认知能力的结果。那什么是元认知那?
元认知就是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简单来说就是“认知的认知”。
既然元认知能力那么重要,我们怎么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这个能力那?
笑来老师给出了三个方法:
1. 反思
就是上述我们用到的调整情绪的方法,它不仅是调整情绪的根本,也几乎是刻意训练元认知能力的最高效手段。所以,这应该是人人天天都要做的事情。
每天花上十分钟左右,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思考结果,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逻辑谬误?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从何而来?又缘何走了那么个思路?有没有其他可能的思考结果?琢磨一下自己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琢磨一下那些影响因素究竟有没有根基,有没有道理?
刚开始反思的人容易想不清楚,这是正常的表现,重要的是如何应对。
关于反思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记录。
没人能一次就把问题想明白。多数人,尤其是刚开始反思的人都需要在一个问题上反复思考,反复琢磨,才会有一点点地进步。
所以这个时候记录的必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因为没有多少人能够清晰地记得自己所想过的每一个细节,也就自然不会知道应该如何修正。只有记录下来了,我们才有机会回顾,并知道自己到底在那些细节上犯了错误。
在这个反复打磨,反复修正的过程中,我们的元认知能力也被逐渐锻炼了出来。
2. 坐享
现在,已有科学证据表明,坐享这种刻意训练,可以直接增大训练者的大脑皮层表面积。大脑皮层表面有很多褶皱(也叫“沟回”),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加其实就是沟回增多的结果。
方法如下:
找个计时器,定时 15 分钟以上(以后再慢慢加长);
找一个舒服的姿势(起初不一定要用不习惯的“正确姿势”,但最好“挺直脊背”);
闭眼(有人即便睁眼也能做到);
缓慢均匀地呼吸(不一定要刻意控制);
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呼吸上(别在乎自己走神了,发现自己走神就再回来);
刚开始还挺不容易,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走神,等你发现的时候,早已经想了半天别的事儿去了……但,这也恰恰是刻意训练的重点: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一点——在当前的训练中,就是你的呼吸。
你开始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能感受到吸进来与呼出去的空气温度及其差异,呼与吸的时间长度略有差异,节奏有时会乱掉……可是,没经验的你很快就会走神,开始注意到呼吸之外的其它东西,比如窗外的杂音,胸腔的起伏等等……于是,你开始能体会到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而恰恰是这种“不容易”,才是整个刻意训练的核心:你的元认知能力被激活,然后你在反复使用它去调整你的注意力,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一个地方。
3. 兴趣
虽然每个人的兴趣不同,但是,每个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之时,很容易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最近几年冒出来一个时髦的英文词,Flow,说的就是这种状态)。
全神贯注是另外一种刻意训练元认知能力的有效方法——很违背直觉的有效方法:
通过进入全神贯注状态而使元认知能力彻底放松……
每个人的兴趣因人而异,有人喜欢养花种草,有人喜欢弹琴,有人喜欢跳舞,有人喜欢跑步,有人喜欢制作大型模型……在任何一项兴趣中,都有“必须刻意练习才能获得进步的技能”,要满足这个要求,那因兴趣而产生的全神贯注,才可能是主动的,才可能是对刻意训练元认知能力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