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岭的燕子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这一天。昨夜已经将衣物、用品偷偷整理好,也把一封书信留了下来。四更天,外面还漆黑一片,好在自家不养狗,走了也没人知晓。
自家大门只是栓劳了,根本不会锁,因为爹娘根本想不到我会溜出来的。轻轻拨开门栓,除细微的摩擦声外,周围只有蝉鸣和风拂过树叶的哗哗声。黑灯瞎火的,夜路也难走。好在还有些月光,摸着桥,才勉强过去了。
走了好一会儿,天边还是黑的,不过黑得没那么厉害了。大抵上也摸索到了我的店铺了。门是虚掩着的,里面空无一物,谁会去抢呢。合上门,点一小只蜡烛,终于有了光。借着烛光才能看清这个店内的情况,果然是崭新的了。
门楣换了,漆也抹了一层,残缺的桌脚也给补上了,小刘哥真是太好的人。等赚着钱,就该过去道个谢了。老店主并没有将床也一并带走,我算是省了很多心了。整理完衣物后,头一次对着铜镜仔细上妆,这浓妆一抹,谁会认出来我是哪家姑娘。
约五更天了,天边终于泛了白,我也将仅有的蜡烛吹熄了。原本想去凑个钱买个炮仗图个开张大吉,然而附近的爆竹声吓得我心惊肉跳。哪家店铺开张了?真是凑巧得很!
我推开门,出去转了一转,原来不是店铺开张,而是附近新建了一个小寺庙。大概是老百姓们觉得郡庙香火钱太贵,又搭了一个小的。不知他们从何处请来的观音菩萨,慈眉善目,手持玉瓶,一副端严状。旁边还有一座月老像,当真是奇了。
“噼里啪啦”的声音,将鼾鼾大睡的乡亲们吵醒了。他们摸索着过了吴门桥,经过了我的店铺,走向附近的小庙。必定是得益于庙的存在,有不少人嫌着拥挤,就到我店来看看绣品。
几个识货的大娘问道:“这绣品好像不常见,是哪儿的手艺?”我摇摇头,“我是个商人,只管卖这些,并不清楚是哪方的手艺。”那几个大娘唏嘘一阵,“原来是个商人”、“好年轻哪”、“长得也不赖”、“这身打扮也不像个本地人”……有的看着新鲜买了几块;有的挑拣了一阵,嫌弃它太真,会把孩子吓坏……
不得不说,得益于附近的小庙,我还是能赚着几个钱。这里视野也算开阔,能见着那高桥。但凡走过的,我都会仔细辨认有没有熟人,特别是娘,她信佛,极有可能到这儿来。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一个身着玫红色花衣的女人,大步走过高桥,那分明是娘。她会不会气炸了?会不会感到后悔?如果见到我会不会还是一如往昔的恶劣态度?不敢想,我轻轻把门关上,再在窗子上留一个小缝。
“哟,是小梅啊,你也是来烧香的?”大概是和娘差不多年纪的人在说话,往旁边看,果真是娘。娘出门前虽然打理过,可还是看得出走得慌张,因为头发还有些乱,也有几个突兀的鬏。娘脸上有极大的怒气,却还是忍着,“可不是,来求个平安的。”
“那怎么没把你闺女带来,也好求个良人哪?”那大娘笑得可险,像成心气我娘似的。“这儿有月老像是不假,可我闺女早有良人了,你还是为你家的黄花大闺女多操操心罢!”那大娘被气得不轻,“你大闺女跑了,当真是笑话,可别让二闺女也跑咯!”。娘大概是气不打一处来,甩手便走开了。
我娘并没有把我出逃的事儿告诉别人,估计是因为家丑不可外扬吧。也许娘也会请人四处搜寻,说不定还要张贴告示呢。上午九、十点,围观的人也散了伙,来这儿的只有一些年轻的女子了。这时,我再把门开了,把窗子也撑起来了。
手不巧的姑娘看见我的绣品,忍不住啧啧赞叹,不过我只告知她们我是个商人罢了。她们见我卖得便宜,绣得又有灵气,便掏出敬给菩萨的钱买了下来。鸳鸯、锦鲤、花卉卖得是最好。
正午,太阳火辣得没有限度,在外的人少得多。我穿一身青衫大衣,将乌发盘起藏好,戴一顶大草帽,也算是乔装打扮一番了。我去周边转转,看是否有“缉拿”我的告示。
转了一遭,还真有。上面写着的是寻亲启事,说是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生得挺好,来苏南寻亲却不认路,四处周转。若是有人见到类似的女子,请联系……这样的小楷见得太多了,是娘亲手写的。
娘果真还是忍了下了,变着法的来寻我。我明白,若是我这次被找到了,那将永远永远像个毡板上的鱼,任人宰割了。娘必定收了孙家的彩礼,这婚事还非办不可。也许我还要过大半辈子的苦日子。庆幸我要有预料,浓妆艳抹一番好混淆年龄;常年坐在店里也不算四处周转。娘能找到,当真是见鬼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轻笑。
店铺开张便有生意,真是个好兆头。我打算再过个一年半载,等乡亲们觉得眼熟了,就将店铺正式更名为:一枝独绣。而我,就要更换为绣女身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