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原文】
孟子谓高子曰①:“山径(xíng)之蹊(xī)间( jiàn)②,介然用之而成路③。为间( jiàn)不用④,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译文】
孟子对高子说:“山坡上的小径一点点宽,经常不断去走才会变成路;只要一段时间没有人走,茅草就会堵塞它了。现在茅草堵塞住你的心了。”
【注】
①高子:齐人,曾学于孟子。
②径:同“陉”,山脉中断的地方;山口。蹊:小路。间:空隙。杨伯峻以“间介然”为一组,没有解释“间”,似不确。
③介然:当时成语,谓专一。
④为间:即有间,形容时间短。
14·22 【原文】
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①。”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以追(duī )蠡(lǐ )②。”
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③?”
【译文】
高子说:“禹时的音乐胜过周文王时的音乐。”
孟子说:“凭什么这样说?”
高子说:“因为禹的钟钮都快断掉了。”
孟子说:“这怎么足以证明呢?城门下的车迹很深,难道只是几匹马造成的吗?”
【注】
①尚:胜过。
②追:钟钮。用来挂钟,如果经常演奏,钟钮就会因为震动而磨损到欲绝(蠡)的情况。蠡:意为 虫蛀木,引申为器物经久磨损快要断的样子。
③两:虚指。
14·23 【原文】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①,殆不可复。”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②。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yú)③,莫之敢撄(yīng)④。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rǎng)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译文】
齐国遇到饥荒。陈臻说:“国内的人都以为先生会再度劝说齐王打开棠的粮仓来救济,大概不会再这么做了吧?
孟子说:“这样做就成为冯妇了。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打老虎,后来改而行善(不再打虎)。有一次,去野外,有许多人在追逐一只老虎,老虎跑到背靠山的角落,没有人敢触犯它。人们远远看见了冯妇,就快步上前迎接。冯妇捋起袖子、伸出手臂,下车要去打老虎,大家都很高兴,但是他却被士人所嘲笑。”
【注】
①发棠:发,开仓赈济。棠,齐国邑名。
②冯妇:古人名,打虎的勇士。
③嵎(yú):山坳。
④撄:触,碰。
14·24 【原文】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xiù)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译文】
孟子说:“口对于美味,眼睛对于美色,耳朵对于好听的声音,鼻子对于香味,四肢对于安逸,都是出于人性的要求,能否得到要看命运,所以君子不说这些是本性。仁对于父子关系,义对于君臣关系,礼对于宾主关系,智对于贤者,圣人对于天道都是属于人的命运,其中也有人性的依据,所以君子不说这些是命运。”
【注】
“性”是本性,表现出先天而自然的要求,包括动物所共有的欲望。“命”是命运,属于后天而人为的规定,也包括无可奈何的遭遇在内。在“口、目、耳、鼻、四肢”的功能方面,如果只求满足其欲望,则将无从分辨人与动物的差异,所以君子不说这是人的本性。而在人的世界里,父子之间要求仁,君臣之间要求义,宾主之间要求礼,贤者要求智,圣人要求体现天道,这些都是人类所规定的,这些规定也有人的本性为其依据,所以君子不说这是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