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主要讲了《蚕的一生》和《动物的繁殖》两课,由于时间问题,这两课在讲的时候我简单整合了一下。第一节课讲了一大半《蚕的一生》,第二节课我讲了《蚕的一生》的后面一点点和《动物的繁殖》。整个单元讲的时候是根据正常的书上的顺序来讲的,但实际上有些阶段孩子们还没有经历,直接讲的话效果不好,所以我在实际教学中,基本上都会留10分钟左右的交流时间,时间分配的话,一般是前3分钟内小组交流收获并且提出疑问相互答疑,后面的6分钟左右是全班一起讨论疑问。
《蚕的一生》一课,我直接提出了问题:整个养蚕宝宝的观察过程中,我们用了哪些记录的方法?孩子们基本上都知道有画图、文字、表格的方法,我提醒小朋友们也可以用视频或者图片来进行记录。再然后提出疑问:蚕宝宝的一生要经历哪些阶段?在第一个班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发现孩子们有点懵,大部分的小朋友只能叙述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我分析了可能前面的教学中我没有着重强调“各个阶段”,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在后续教学中把问题改成了:蚕宝宝的生命从蚕卵开始,在蚕卵后还经历了几个大变化呢?孩子们就能说到这四个阶段了。紧接着我出示了8张蚕宝宝的图片,包括他们的阶段和行为,再然后请孩子们根据蚕宝宝的生长顺序排序。有一个班的小朋友们提出了疑问,蚕宝宝的生命从产卵开始,针对这个问题,我和其他教三年级的老师讨论过,蚕宝宝的生命也可以从产卵开始,但是最后一定要再一次的以产卵结束。再然后,请孩子们把各个阶段的蚕宝宝通过画图或者文字的记录方式记录到科学活动手册的表格中。再然后提出问题:蚕宝宝一生经历的这么多阶段各需要多少的时间内,这里只能大概进行统计。再让他们意识到这就是蚕宝宝的生命周期,一共要经历50天左右,也和人一样需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再出示8幅图,问分别对应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哪个周期中。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蚕的一生已经建立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最后我让他们小组内讨论了一下,蚕宝宝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条件?这次的养蚕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如果明年你还要继续养蚕可以怎么办?
《动物的繁殖》一课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升华,但是对于这一课,我和办公室的老师讨论过,我觉得给卵生、胎生直接下定义也不是很好。导入时,我直接出示了菜粉蝶和蜻蜓的图片,观察表格中的这两个动物,他们的一生有什么明显区别?再然后我提出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绝大部份的小朋友都在发笑,然后我就问了他们,你通过你的大笑记住了这两个动物的区别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更多动物的繁殖。我们复习了蚕的一生,出示了循环图帮助他们认识蚕宝宝的一生,通过循环图进一步讲明繁殖后代的重要性。举例:蚕蛾不吃不喝,只能生活一个星期,它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繁殖后代。那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和蚕有点像呢?然后引出这样的繁殖方式就叫做卵生,用卵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就叫做卵生动物。然后提出疑问:有没有其他的小动物和这卵生动物用的不一样的繁殖方式呢?他们会举到的例子有人,然后全班开始大笑,然后我就说了人是比较高级的动物,再然后我就讲了胎生的概念,大部分的胎生动物都会和妈妈的乳汁,所以这个例子很好。最后我出示了很多动物,判断一下这些动物是胎生还是卵生?其实想问问老师们,孩子们对于完全变态这种词语或者人是胎生动物这样的事情会大笑,应该怎么处理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