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立手撕浙卫的事件持续发酵着,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关注了好几天,似乎除了几个评委觉得没有对不起自己的身份之外,没有其他人支持节目组了。
刚爆出袁立手撕浙卫的事件,我是觉得有炒作嫌疑的,真的没有想到如今这个地步。实话说,浙卫靠着各种噱头博眼球也不是第一次了,但《演员的诞生》从头到尾的炒作也真是少有的了,如今遭到全民的唾骂,却依然不知道收敛,也是很有勇气的。
看过了太多的电视节目,对于炒作这种事早已经见怪不怪了,电视台为了收视率博眼球,也总能找出一些花边新闻。其实也难怪电视台的节目越来越难做,毕竟网络市场发展这么迅猛,就连一线卫视都岌岌可危了,再不努力弄些噱头出来,收视率也真是太难保证了。
01
从《爸爸去哪儿》到《奔跑吧兄弟》,国内电视市场开启了真人秀模式。其实也大多是买了国外综艺节目的版权,回来照着模式拍一拍。然而同类节目相比,还是原版的更吸引人的眼球。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国内前所未有的新模式,对于广大观众来说,看起来还是比较新鲜。再加上初期都有国外团队的支持,收视率飙升也不是难事。
可是经过了一两季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综艺节目开始改名,自己做起来了,大多是换汤不换药的。像什么《奔跑吧兄弟》更名为《奔跑吧》,《中国好声音》更名为《中国新歌声》。不过是把一个转椅换成了俯冲的跑道,就改个名,竟还从第一季开始数,算是一个新开始了。
到目前为止,国产综艺高收视率的节目,大多还是按照国外的模式,每一个新的综艺节目出来,都会爆出“借鉴”某个著名综艺。
当然,更新初期,“引进”“借鉴”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可是持续这样,对于电视节目的创造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尤其是近年来,有《奇葩说》、《吐槽大会》等一批创新型网络综艺节目的上线,更是让观众的眼球从电视转向网络,国产一线卫视的地位已然岌岌可危。
02
很多看过《演员的诞生》的观众,仔细分析研究,不难发现,所有台上的演员当中,不乏演技出色的演员,创造出了一件又一件好的作品,可同时也将演员的缺点暴露无遗,如郑爽的瞪眼,如欧阳娜娜的咆哮,当然,还有其他在影视剧中表现出色的演员,也会暴露出不小的缺点,就不一一列举了。
值得一提的是,演员的表现,在观众的心里有杆秤,而评委的某些评价也很中肯,直言其出现的问题。这是每个晋级类综艺节目都会有的特点,也会有评判出现偏颇的时候。
这几年,电视节目的“黑幕”很多人都了解,也不乏爆出评委之间互撕、评委愤怒离席的新闻。一方面提高了评委的知名度及人品,另一方面也给节目一个噱头。有了这些噱头,不难发现,收视率会有略微增长的趋势。毕竟好奇的心态人人都有,大家都想看一看这些评委或者演员究竟表现成什么样,才引起那么大的反响。
说出抵制此类综艺节目的人,大多是理智的,也只有一部分的人能够做到真正的抵制,毕竟每一期的噱头一出来,总是忍不住好奇的诱惑。
03
看多了电视节目,素人真人秀、明星真人秀类的节目,真的是再难当真了。
像曾经盛极网络的石家庄电视台某档亲情类节目,一对小夫妻,结婚多年,不仅不赡养老人,反而好吃懒做,靠着老人的退休金过日子,引起了轩然大波。
网友纷纷转载并唾骂其毫无人性,丧尽天良,久久不能平静。电视节目播出很久之后,那对小夫妻依然接受着社会的指指点点。直至某天,再次爆出新闻,说当期节目造假,系演员根据剧本表演出来的一出闹剧。而饰演“小夫妻”的演员,也因节目的播出,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
此时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被电视台摆了一道。即便如此,观众们依然愿意对电视节目寄予厚望,然而电视人却一次次的让观众失望。各类电视节目的造假早就成了一种趋势,《明日之子》的评委薛之谦摔话筒,到今日袁立手撕浙卫。虽然提高了人品,倒也像是一场闹剧。
综艺节目,在很多电视观众的心目中,早就成为了一种消遣。看《蒙面唱将猜猜猜》,从猜歌手转变成了听歌;看《喜剧总动员》,也不过是看个小品图个乐;看《极限挑战》,就是想知道几个演员又怎么创造了新的游戏;看《演员的诞生》,也就是看看影视剧的演员舞台上表现会是什么样,至于谁晋级,谁淘汰,大多无所谓了。
04
虽然结果无所谓,但还是想给袁立的直率打call,毕竟有一个人敢于发声,对于电视节目的发展走向是件好事。
此时的演员宣誓,真的大可不必,倒像是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架势。说到底还是认认真真做节目,重新获得观众的认可。
影视剧方面,二三线卫视的收视已经再也保不住了,一线卫视的收视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综艺节目作为各也一线卫视的收视关键,若是再抓不住观众的心,电视节目将彻底沦陷了。
希望各大卫视引以为戒,多在内容上花心思,少找一些噱头。趁着电视观众还没有彻底失去信心,彻底的改改革、创创新,不要再让观众失望了。若一味的靠着投机取巧,过不了几年,电视市场恐怕都要被网络攻陷了,到时候再后悔,也真是哭都找不着调了。
浙卫:做戏,我们是认真的!
观众:电视人,再不认真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