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数词。四加一的和)

主语:

《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
《书·舜典》:“帝曰:‘ 契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
《书·舜典》:“五刑有服。”
《书·洪范》:“五者来备,各以其敍。”
《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
《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锡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金路,钓,樊缨九就,建大旂以宾,同姓以封;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木路,前樊鵠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
《周礼·春官·巾车》:“王后之五路,重翟,锡面朱緫;厌翟,勒面繢緫;安车,彫面鷖緫,皆有容盖;翟车,贝面组緫,有握;輦车,组輓,有翣羽盖。”
《周礼·考工记·匠人》:“五室三四步,四三尺。”
《逸周书·官人》:“民有五气:喜、怒、欲、惧、忧……五气诚於中,发形於外,民情不可隐也。”
《管子·立政》:“富国有五事。五事,五经也……山泽救於火,草木殖成,国之富也;沟瀆遂於隘,障水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植於野,五穀宜其地,国之富也;六畜育於家,瓜瓠荤菜百果备具,国之富也;工事无刻鏤,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
《管子·五辅》:“德有六兴,义有七体,礼有八经,法有五务,权有三度……故曰五经既布,然后逐姦民。”
《管子·兵法》:“五教,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
《管子·水地》:“痴蹇而为人,而九窍五虑出焉。”
《管子·地员》:“五臭生之:薜荔、白芷、蘪芜、椒、连。”
《论语·季氏》:“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孙子·兵势》:“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孙子·火攻》:“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輜,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孙子·用间》:“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誑事於外,令吾间知之,而传於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左传·昭公十一年》:“五牲不相为用。”
《左传·定公四年》:“ 武王 之母弟八人, 周公 为大宰, 康叔 为司寇, 耼季 为司空,五叔无官,岂尚年哉!”
《国语·周语中》:“五声昭德,五义纪宜。”
《国语·鲁语上》:“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列子·周穆王》:“五府为虚,而臺始成。”
《庄子·人间世》:“会撮指天,五管在上。”
《庄子·天地》:“五臭薰鼻,困惾中顙。”
《庄子·盗跖》:“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
《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
《尸子·君治》:“ 武王 已战之后,三革不累,五刃不砥。”
《鹖冠子·天权》:“五度既正,无事不擧。”
《山海经·中山经》:“祈酒大牢祠,婴用圭璧十五,五彩惠之。”
《荀子·王霸》:“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
《荀子·正名》:“五官簿之而不知,心徵之而无説。”
《荀子·哀公》:“五凿为正,心从而坏,如此则可谓庸人矣。”
《韩非子·说疑》:“人臣有五姦,而主不知也。为人臣者,有侈用财贷赂,以取誉者;有务庆赏赐予,以移众者;有务朋党,狥智尊士,以擅逞者;有务解免赦罪狱,以事威者;有务奉下直曲,怪言伟服瑰称,以眩民耳目者。此五者,明君之所疑也。”
《吕氏春秋·孝行》:“养有五道:脩宫室,安牀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龢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穀,烹六畜,龢煎调,养口之道也;龢颜色,説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此五者,代进而厚用之,可谓善养矣。”
《吕氏春秋·孝行》:“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篤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
《战国策·楚策一》:“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礼记·曲礼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
《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礼记·明堂位》:“五狄之国,北门之外,南面东上。”
《礼记·学记》:“师无当於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礼记·深衣》:“五法已施,故圣人服之。故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故先王贵之。”
《礼记·乡饮酒义》:“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行者,足以正身安国矣。”
《大戴礼记·五帝德》:“ 孔子 曰:‘五帝用记,三王用度。’”
《素问·六节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於心肺。”
《素问·藏气法时论》:“五穀为养,五果为助。”
《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菜为充。”
《素问·宣明五气论》:“五臟化液。”
《素问·宣明五气论》:“五精所并,精气并於心则喜,并於肺则悲,并於肝则忧,并於脾则畏,并於肾则恐。”
《淮南子·原道训》:“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
汉 董仲舒 《贤良策一》:“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飭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五号自讚,各有分。”
《史记·孝武本纪》:“ 中国 华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东莱 ,此五山 黄帝 之所常游,与神会。”
《史记·天官书》:“衡,太微,三光之廷……其内五星,五帝坐。”
《史记·天官书论》:“水、火、金、木、填星,此五星者,天之五佐。”
《史记·管蔡世家》:“ 周公 言於 成王 ,復封 胡 於 蔡 ,以奉 蔡叔 之祀,是为 蔡仲 。餘五叔皆就国,无为天子吏者。”
《史记·晋世家》:“龙欲上天,五蛇为辅。”
《史记·龟策列传》:“灵龟卜祝曰:‘假之灵龟,五巫五灵,不如神龟之灵,知人死,知人生。’”
汉 焦赣 《易林·师之解》:“三德五才和合,四时阴阳顺敍,国无咎灾。”
《艺文类聚》卷七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天为 蜀王 生五丁力士,能献山, 秦王 ( 秦惠王 )献美女与 蜀王 , 蜀王 遣五丁迎女。见一大虵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虵,山崩, 秦 五女皆上山,化为石。”
《汉书·诸侯王表》:“故盛则 周 、 邵 相其治,致刑错;衰则五伯扶其弱,与其守。”
《汉书·律历志上》:“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
《汉书·律历志上》:“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
《汉书·律历志上》:“权者,銖、两、斤、钧、石也……五权之制,以义立之,以物钧之。”
《汉书·刑法志》:“凡此五疾,狱刑所以尤多者也。”
《汉书·地理志下》:“民有五畜,山多尘麖。”
《汉书·霍光传》:“五辟之属,莫大不孝。”
《汉书·翼奉传》:“五性不相害,六情更兴废。”
《汉书·谷永传》:“五徵时序,百姓寿考。”
《汉书·赵充国传》:“后 临众 病免,五府復举 汤 。”
《汉书·游侠传·原涉》:“郡国诸豪及 长安 五陵 诸为气节者,皆归慕之。”
《汉书·王莽传中》:“帅民承上,宣美风俗,五品乃训。”
《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汉 王充 《论衡·祭意》:“五祀报门、户、井、灶、室中霤之功。门、户,人所出入,井、灶,人所欲食,中霤,人所託处,五者功钧,故俱祀之。”
汉 王充 《论衡·定贤》:“鼓无当於五音,五音非鼓不和。”
汉 史岑 《出师颂》:“五曜霄映,素灵夜叹。”
汉 张衡 《西京赋》:“五纬相汁,以旅於东井。”
《文选·张衡·〈西京赋〉》:“五县游丽辩论之士,街谈巷议,弹射臧否,剖析毫釐,擘肌分理。”
《文选·张衡〈西京赋〉》:“五军六师,千列百重。”
汉 蔡邕 《独断》卷下:“五供毕,以次上陵也。”
汉 蔡邕 《太傅安乐乡文恭侯胡公碑》:“二气燮雍,五徵来备,勋格皇天,泽洽后土。”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五臟病则气色变於面。”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后汉书·朱浮传》:“五典纪国家之政,《鸿范》别灾异之文。”
《后汉书·朱穆传》:“天气鬱冒,五位四候连失正气,此互相明也。”
《后汉书·李云传》:“臣闻皇后天下母,德配坤灵,得其人则五氏来备,不得其人则地动摇宫。”
《后汉书·荀爽传》:“五韙咸备,各以其敍矣。”
《后汉书·陈蕃传》:“前 梁氏 五侯,毒徧海内。”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絶时人。”
《国语·周语上》“侯、卫宾服” 三国 吴 韦昭 注:“言自侯圻至卫圻其间凡五圻。圻五百里,五五二千五百里……五圻者,侯圻之外曰甸圻,甸圻之外曰男圻,男圻之外曰采圻,采圻之外曰卫圻。”
《三国志·魏志·郑浑传》:“榆皆成藩,五果丰实。”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
晋 杜预 《论水利疏》:“今者水灾,东南特剧,非但五稼不收,居业并损。”
晋 张华 《食举东西厢乐诗》之七:“五韙来备,嘉生以遂。”
《文选·潘岳〈藉田赋〉》:“五輅鸣鑾,九旗扬斾。”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五品时训,民神攸鑠。”
《西京杂记》卷二:“五侯不相能,宾客不得来往。 "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五石者,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也。”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其 大江 自 湔堰 下至 犍为 ,有五津。始曰 白华津 ,二曰 万里津 ,三曰 江首津 ,四曰 涉头津 ……五曰 江南津 。”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八桂森梃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五臣显而 重耳 霸。”
晋 陶潜 《集圣贤群辅录》下:“ 公沙绍 ,字 子起 ; 绍 弟 孚 ,字 允慈 ; 孚 弟 恪 ,字 允让 ; 恪 弟 逵 ,字 义则 ; 逵 弟 樊 ,字 义起 。右 北海 公沙穆 之五子,并有令名,京师号曰: 公沙 五龙,天下无双。”
《晋书·元帝纪论》:“ 晋氏 不虞,自中流外,五胡扛鼎,七庙隳尊。”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令声续振,五浊暂隆。”
《文选·鲍照〈数诗〉》:“五侯相饯送,高会集 新丰 。”
南朝 宋 鲍照 《佛影颂》:“六尘烦苦,五道绵剧。”
《宋书·天文志三》:“今案遗文所存,五星聚者有三: 周 汉 以王, 齐 以霸。 周 将伐 殷 ,五星聚房。 齐桓 将霸,五星聚箕。 汉高 入 秦 五星聚东井。 齐 则永终侯伯,卒无更纪之事。是则五星聚有不易行者矣。”
《宋书·百官志上》:“ 五兵尚书领中兵、外兵二曹。”
《宋书·竟陵王诞传》:“五音士忽狂易见鬼,惊怖啼哭曰:‘外军围城,城上张白布帆。’”
《文选·王俭〈褚渊碑文〉》:“五臣兹六,八元斯九。”
《南齐书·礼志上》:“五车玉輅为上,金輅次之。”
南朝 梁 沈约 《均圣论》:“总括要荒,而八蛮五狄,莫不愚鄙。”
《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三仁去国,五曜入 房 。”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序:“然五言之兴,谅非夐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昭明太子集〉序》:“五时密教,月犹镜象;一乘妙旨,观若掌珠。”
《梁书·武帝纪下》:“三月己未,詔曰:‘朕四聪既闕,五识多蔽,画可外牒,或致紕繆。’”
《魏书·乐志》:“商徵既定,又依琴五调调声之法,以均乐器。其瑟调以宫为主,清调以商为主,平调以角为主。五调各以一声为主,然后错採众声以文饰之,方如锦绣。”
北齐 刘昼 《新论·防慾》:“将收情慾,先歛五关。五关者,情慾之路,嗜好之府也。目爱綵色,命曰伐性之斤;耳乐淫声,命曰攻心之鼓;口贪滋味,命曰腐肠之药;鼻悦芳香,命曰燻喉之烟;身安轝駟,命曰召蹷之机。”
北周 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诗:“五明教已设,三元法復开。”
《陈书·徐陵传》:“母 臧氏 ,尝梦五色云化而为凤,集左肩上,已而诞 陵 焉。”
《南史·恩倖传论》:“尚书八座五曹,各有恒任,係以九卿六府,事存副职。”
《隋书·律历志上》:“二十四銖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五权谨矣。”
《隋书·天文志中》:“五姦争作,暴骨积骸。”
《隋书·王劭传》:“伏愿远遵先圣,於五时取五木以变火。”
唐 李百药 《谒汉高庙》诗:“缔构三灵改,经纶五纬同。”
《书·洪范》:“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厤数。” 孔颖达 疏:“凡此五者,皆所以纪天时。”
唐 王圭 《咏汉高祖》:“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五痔》:“夫五痔者,一曰牡痔,二曰牝痔,三曰脉痔,四曰肠痔,五曰血痔。”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七岁之后,渐授五明大论:一曰声明,释詁训字、詮目疏别。二曰工巧明,伎术机关,阴阳历数。三曰医方明,禁呪闲邪,药石针艾。四曰因明,考定正邪,研覈真伪。五曰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昔有外道 鬱头蓝子 者,志逸烟霞,身遗草泽,於此法林栖神匿迹,既具五神通,得第一有定。”
唐 李颀 《王母歌》:“红霞白日儼不动,七龙五凤纷相迎。”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五:“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唐 李白 《登庐山五老峰》诗:“ 庐山 东南 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诗:“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五圣联龙袞,千官列雁行。”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唐 独孤及 《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茫茫五浊,客尘覆之。”
唐 独孤及 《观世音菩萨等身绣像赞》:“五眼周视,四魔怖慑。”
唐 韦应物 《骊山行》:“ 秦川 入水长繚绕, 汉氏 五陵空崔嵬。”
唐 戎昱 《观卫尚书九日对中使射破的》诗:“出将三朝贵,弯弓五善齐。”
唐 韩愈 《送穷文》:“凡此五鬼,为吾五患。”
唐 韩愈 《刘生诗》:“昔鬚未生今白头,五管歷徧无贤侯。”
唐 韩愈 《荐士》:“五言出 汉 时, 苏 李 首更号。”
唐 韩愈 《李公墓志铭》:“连八岁,五种俱熟,公私有餘。”
唐 刘禹锡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之三:“五公碑尚在,今日亦同归。”
唐 白居易 《池鹤八绝句·鸡赠鹤》:“一声警露君能薄,五德司晨我用多。”
唐 无名氏 《灌畦暇语》:“五木之火,皆寄传於木。”
唐 徐凝 《长庆春》诗:“身上五劳仍病酒,天桃窗下背花眠。”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忌戒》:“时以年饥,放国子学生归,又限令史通一经,时人为之语曰:‘……三馆学生放散,五臺令史明经。’”
《旧唐书·杜正伦王珪等传赞》:“五灵嘉瑞,出繫污隆,人中麟凤, 王 戴 诸公。”
《旧唐书·韦凑传》:“然臣又惟 尧 、 舜 ,圣君也,八凯、五臣,良佐也,犹广听芻蕘之言者,盖为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愚者千虑,或有一得也。”
《旧唐书·张廷珪传》:“和气上通於天,虽五星连珠,两曜合璧,未足多也。”
《新唐书·令狐德棻传》:“议者以 魏 有 魏收 , 魏澹 二家,书为已详,惟五家史当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七条絃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宋 任玠 《玉海序》:“ 范度 《五体书》云:五体,曰篆、曰八分、曰真、曰行、曰草。”
宋 张先 《倾杯·吴兴》词:“横塘水静,花窥影,孤城转。浮玉无尘, 五亭 争景;画桥对起,垂虹不断。”
《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五浊之人,耽湎荣利,嗜味淫色。”
《云笈七籤》卷十:“五欲者,谓耳欲声,便迷塞不能止;目欲色,便淫乱发狂;鼻欲香,便散其精神;口欲味,便受罪入网罗;心欲爱憎,便偏邪失正平。”
《云笈七籤》卷三二:“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疲劳。”
宋 司马光 《乞免永兴军路苗役钱札子》:“加之今年亢旱,五稼不熟,人户流移者,已闻不少。”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五司者,经略、安抚、总管、节度、观察也。”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夫皇极者,五事皆得;不极者,五事皆失。"
宋 苏轼 《洗玉池铭》:“ 秦 汉 以还,龟玉道熄。六器仅存,五瑞莫辑。”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近事·五客图》:“ 李文正 ( 李昉 )尝於私第之后园育五禽,以寓目,皆以客名之,后命画人写以为图:鹤曰仙客、孔雀曰南客、鸚鵡曰陇客、白鷴曰闲客、鹭鷥曰雪客。”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五臟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三建若燎,五毒若螫;入口如荼,下咽如戟。”
宋 杨万里 《张功父请祠甚力得之简以长句》诗:“老夫老矣不归去, 五柳先生 应笑汝。”
宋 叶适 《送程传叟》诗:“谁知仰天愬天公,三辰五星在心中。”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五言絶句难於七言絶句。”
宋 严羽 《沧浪诗话·答吴景仙书》:“若 柳子厚 五言古诗,尚在 韦苏州 之上。”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语》卷四:“ 唐 人五言四句,除 柳子厚 《钓雪》一诗之外,极少佳者。”
宋 陈德武 《马头调·醉打山门》:“那 济颠 僧,五荤都用,他全不戒。”
《宋史·太祖纪三》:“五代诸侯跋扈。”
《宋史·舆服志一》:“万乘一出,五车必载,所以警众也。”
《宋史·兵志九》:“五阵之变,出於自然。”
《辽史·地理志一》:“ 太宗 以 皇都 为上京,升 幽州 为南京,改 南京 为东京, 圣宗 城中京, 兴宗 升 云州 为西京,於是五京备焉。”
元 杨载 《诗法家数·五言古诗》:“五言古诗,或兴起,或比起,或赋起。”
元 陈旅 《次韵友人京华即事》之二:“五卫旌旗秋甸里,千官剑珮晓云端。
元 沈禧 《一枝花·七月初六日为施以和寿》套曲:“似这般五福俱全世希有。”
明 高启 《唐宫》诗:“五王宴罢皆归院,大被空闲一夜凉。”
明 吴讷 《文章辨体序说·排律》:“ 杨伯谦 云:‘ 唐 初五言排律虽多,然往往不纯;至 中唐 始盛。’”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五齏、七醢与三臡,总是仙庖珍味。”
明 沈采 《千金记·定谋》:“五伯当年势迭兴,读书牛角戴锄行。”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譬喻经》:“五根之祸,剧於毒龙。五根如箭,意想如弓。”
明 许宗鲁 《东岳》诗:“秩祀严东土,明禋冠五宗。”
明 归有光 《明君恭己而成功》:“当 尧 之时,天下之故多矣,洪水方割矣,民未粒食而阻飢矣,五品不逊矣,五刑未明矣。”
明 马海浮 《玉交枝·闺怨》曲:“三 湘 云尽雁影遥, 五陵 人困鶯花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五味子》﹝释名﹞引 苏恭 曰::“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五言絶,调易古;七言絶,调易卑。”
明 许学夷 《诗源辨体》卷十二:“五言四句,其来既远,至 王 、 杨 、 卢 、 骆 ,律虽未纯,而语多雅正。”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帐中长枕大被, 明皇 和五王时常同寝其中。”
《明史·方伎传·袁珙》:“尝相 陶凯 曰:‘君五岳朝揖而气色未开,五星分明而光泽未见,宜藏器待时。’”
清 钱谦益 《炼丹台》诗:“六相资辅弼,五贼收狂癲。”
清 冯班 《钝吟杂录·论乐府与钱颐仲》:“疑五言诸作,皆可歌也。”
清 唐甄 《潜书·厚本》:“思淫心疾,气淫肝疾,味淫脾疾,饮淫肺疾,色淫肾疾。此五者,内自贼者也。五贼日蚀,则渐伤而中虚,以成内疾。”
清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诗谈杂录》:“五言絶发源《子夜歌》,别无谬巧,取其天然,二十字如弹丸脱手为妙。”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诸经》:“ 毛西河 以今之五伦是《中庸》之五达道,非古之五伦。”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典礼上》:“五布不必皆出钱,即徵其所有之货,以当廛税。”
清 恽敬 《读〈大学〉二》:“人之心,五性主之,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

谓语:

《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寧;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周礼·考工记·梓人》:“天下之大兽五:脂者、膏者,臝者,羽者,鳞者。”
《管子·立政》:“富国有五事。五事,五经也……山泽救於火,草木殖成,国之富也;沟瀆遂於隘,障水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植於野,五穀宜其地,国之富也;六畜育於家,瓜瓠荤菜百果备具,国之富也;工事无刻鏤,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
《管子·水地》:“準也者,五量之宗也。”
《孟子·万章下》:“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礼记·祭法》:“此五代之所不变也。”
《礼记·中庸》:“天下之达道五……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故同时称帝者五,称王者三。”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古者人臣功五品。”
《史记·天官书》:“衡,太微,三光之廷……其内五星,五帝坐。”
《史记·天官书论》:“水、火、金、木、填星,此五星者,天之五佐。”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腹便便,五经笥。”
《国语·周语上》“侯、卫宾服” 三国 吴 韦昭 注:“言自侯圻至卫圻其间凡五圻。圻五百里,五五二千五百里……五圻者,侯圻之外曰甸圻,甸圻之外曰男圻,男圻之外曰采圻,采圻之外曰卫圻。”
《南齐书·高帝纪论》:“ 宋氏 正位八君,卜年五纪。”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地理·五岭》:“自 秦 世有五岭之説,皆指山名之,考之乃入岭之途五耳,非必山也。”
《水浒传》第一一○回:“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五七律排》:“ 薛道衡 《昔昔盐》:‘垂柳覆金堤……’此又五排滥觴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汉军初制》:“ 雍正 中,定上三旗每旗佐领四十,下五旗每旗佐领三十。”

宾语:

《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
《书·舜典》:“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
《书·舜典》:“辑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羣牧,班瑞於羣后。”
《书·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
《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
《书·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长。”
《书·泰誓下》:“今 商王 受 ,狎侮五常。”
《书·吕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於五过。”
《周礼·天官·酒正》:“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緹齐,五曰沉齐。”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所生。”
《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於四郊。”
《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吉凶之五服,车旗宫室之禁。”
《周礼·春官·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用,与其位。”
《周礼·夏官·弁师》:“掌王之五冕,皆玄冕朱里延纽。”
《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
《周礼·秋官·司刑》:“掌五刑之灋,以丽万民之罪。"
《周礼·秋官·司隶》:“司隶,掌五隶之法。”
《周礼·冬官·考工记》:“或审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
《逸周书·大武》:“政有四戚五和。”
《逸周书·大武》:“战有六厉、五卫、六庠、五虞。"
《逸周书·武纪》:“伐国有六时、五动、四顺。”
《逸周书·官人》:“民有五气:喜、怒、欲、惧、忧……五气诚於中,发形於外,民情不可隐也。”
《管子·立政》:“富国有五事。五事,五经也……山泽救於火,草木殖成,国之富也;沟瀆遂於隘,障水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植於野,五穀宜其地,国之富也;六畜育於家,瓜瓠荤菜百果备具,国之富也;工事无刻鏤,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
《管子·五辅》:“德有六兴,义有七体,礼有八经,法有五务,权有三度……故曰五经既布,然后逐姦民。”
《管子·五行》:“昔 黄帝 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钟。令其五钟,一曰青钟大音,二曰赤钟重心,三曰黄钟洒光,四曰景钟昧其明,五曰黑钟隐其常。”
《管子·内业》:“节其五欲,去其二凶。”
《文子·自然》:“八风詘申,不违五度。”
《孙子·兵势》:“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孙子·九变》:“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孙子·用间》:“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誑事於外,令吾间知之,而传於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论语·泰伯》:“ 舜 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
《左传·襄公四年》:“和 戎 有五利焉。”
《左传·襄公四年》:“臣闻之,访问於善为咨,咨亲为询,咨礼为度,咨事为諏,咨难为谋。臣获五善,敢不重拜。”
《左传·襄公二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大适小有五美,宥其罪戾,赦其过失,救其菑患,赏其德刑,教其不及。”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小适大有五恶:説其罪戾,请其不足,行其政事,共其职贡,从其时命。”
《左传·昭公元年》:“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
《左传·昭公元年》:“为五陈以相离,两於前,伍於后,专为右角,参为左角,偏为前拒。”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
《国语·周语下》:“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而蔑弃五则。”
《国语·齐语》:“教大成,定三革,隐五刃,朝服以济 河 而怵惕焉,文事胜矣。”
《国语·晋语四》:“蒐於 清原 ,作五军。”
《列子·黄帝》:“ 子列子 之 齐 ,中道而反,遇 伯昏瞀人 。 伯昏瞀人 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恶乎惊?’‘吾食於十浆,而五浆先馈。’”
《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州 、五曰 蓬莱 。”
《墨子·尚同中》:“唯作五杀之刑,曰法。”
《尸子》卷上:“ 燧人 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
《鹖冠子·度万》:“天地阴阳取稽於身,故布五正以司五明。"
《商君书·君臣》:“圣人列贵贱,制爵位,立名号,以别君臣上下之义。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
《庄子·逍遥游》:“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大宗师》:“ 彭祖 得之,上及 有虞 ,下及五伯。”
《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
《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楚辞·招魂》:“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尉缭子·经卒令》:“卒有五章:前一行苍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黄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
《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詘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荀子·儒效》:“相高下,视墝肥,序五种,君子不如农人。”
《荀子·天论》:“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
《韩非子·说疑》:“人臣有五姦,而主不知也。为人臣者,有侈用财贷赂,以取誉者;有务庆赏赐予,以移众者;有务朋党,狥智尊士,以擅逞者;有务解免赦罪狱,以事威者;有务奉下直曲,怪言伟服瑰称,以眩民耳目者。此五者,明君之所疑也。”
《吕氏春秋·孝行》:“养有五道:脩宫室,安牀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龢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穀,烹六畜,龢煎调,养口之道也;龢颜色,説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此五者,代进而厚用之,可谓善养矣。”
《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
《战国策·齐策四》:“ 尧 有九佐, 舜 有七友, 禹 有五丞。”
《战国策·燕策一》:“王( 齐宣王 )因令 章子 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 燕 。”
《礼记·曲礼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也,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
《礼记·乐记》:“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
《礼记·乐记》:“昔者 舜 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礼记·祭法》:“诸侯立五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
《礼记·祭统》:“礼有五经,莫重於祭。”
《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君子之服之也,犹有五起焉。’”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民有五性,喜、怒、欲、惧、忧也。”
《素问·金匮真言论》:“天有八风,经有五风。”
《韩诗外传》卷二:“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鬭,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君犹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孔丛子·陈士义》:“子欲速富,当畜五牸。”
《孔子家语·相鲁》:“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
《孔子家语·辨证》:“忠臣之諫君,有五义焉。一曰譎諫,二曰戇諫,三曰降諫,四曰直諫,五曰风諫。”
《淮南子·本经训》:“故闭四关,止五遁,则与道沦。”
《淮南子·兵略训》:“音气不戾八风,詘申不获五度。”
《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 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
《史记·秦始皇本纪》:“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史记·平準书》:“有司言三銖钱轻,易姦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銖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鎔焉。”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北有 长城 之役,南有五岭之戍。”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热不溲者,不可服五石。”
汉 刘向 《说苑·尊贤》:“﹝ 秦繆公 ﹞亲举 五羖大夫 於係縲之中。”
汉 刘向 《说苑·正谏》:“諫有五:一曰正諫,二曰降諫,三曰忠諫,四曰戇諫,五曰讽諫。”
汉 刘向 《说苑·敬慎》:“凡司其身,必慎五本:一曰柔以仁;二曰诚以信;三曰富而贵,毋敢以骄人;四曰恭以敬;五曰宽以静。”
汉 扬雄 《法言·重黎》:“ 周 建子弟,列名城,班五爵。”
《艺文类聚》卷七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天为 蜀王 生五丁力士,能献山, 秦王 ( 秦惠王 )献美女与 蜀王 , 蜀王 遣五丁迎女。见一大虵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虵,山崩, 秦 五女皆上山,化为石。”
《汉书·武帝纪》:“二月,行幸 盩厔 五柞宫 。”
《汉书·律历志上》:“日有六甲,辰有五子。”
《汉书·艺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万言。”
《汉书·郊祀志上》:“修五礼五乐。”
《汉书·贾谊传赞》:“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係单于,其术因以疏矣。”
《汉书·吾丘寿王传》:“古者作五兵。”
《汉书·谷永传》:“窃闻明王即位,正五事,建大中,以承天心。”
《文选·班固〈西都赋〉》:“南望 杜 霸 ,北眺五陵。”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汉 张衡 《西京赋》:“掩 长杨 而联 五柞 ,绕 黄山 而款 牛首 。”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殷五代之纯熙,绍 伊唐 之炎精。”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今令月吉日,宗祀 光武皇帝 於明堂,以配五帝。”
《后汉书·顺帝纪》:“调五营弩师,郡举五人,令教习战射。”
《后汉书·桓帝纪赞》:“政移五倖,刑淫三狱。”
《后汉书·冯衍传下》:“疆理九野,经营五山。”
《后汉书·冯衍传下》:“饮六醴之清液兮,食五芝之茂英。”
《后汉书·贾逵传》:“虽为古学,兼通五家《穀梁》之説。”
《后汉书·法雄传》:“ 伯路 冠五梁冠,佩印綬,党众浸盛。”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乃閲 阴太后 旧时器服,愴然动容,乃命留五时衣各一袭。”
《后汉书·陈蕃传》:“鄙谚言‘盗不过五女门’,以女贫家也。今后宫之女,岂不贫国乎!”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曰:‘陟彼 北芒 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三国 魏 曹植 《吁嗟篇》:“飘飘周八泽,连翩歷五山。”
《文选·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形影相弔,五情愧赧。”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絶,此四难也。神虑消散,此五难也。
三国 魏 钟会 《菊花赋》:“菊有五美焉。黄花高悬,準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国语·周语下》:“夫六,中之色也。” 三国 吴 韦昭 注:“天有六甲,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毕矣。”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推此五体,以寻经传,触类而长之。”
晋 陆云 《寒蝉赋》:“夫头上有绣,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食,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节,即其信也……迈休声之五德,岂鸣鸡之独珍。”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 鸿门 赖 留侯 , 重耳 任五贤。”
《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评》“为法之弊,一至于此”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 大魏 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覩前车之倾覆而不改於辙迹。”
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晋 顾微 《广州记》:“ 又作五穀囊,随像悬之。”
《晋书·食货志》:“於是復铸五銖钱,天下以为便。”
《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春方动辰驾,望幸倾五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何平叔 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宋书·百官志上》:“乃出天子所服五时衣,以赐尚书令僕。”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五:“片言而求三辅,一説而定五州。”
南朝 梁 沈约 《答陆厥问声韵书》:“以累万之繁,配五声之约。”
南朝 梁 沈约 《佛记序》:“去来五道,大千比之毫端;往復三界,祇劫未足称远。”
南朝 梁 沈约 《相和歌辞·宫引》:“ 梁 有相和五引,三朝第一奏之, 陈氏 因焉。”
南朝 梁 王僧儒 《中寺碑》:“情尘莫捨,心火方赫。是用三明,寔开五力。”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淹 罢 宣城郡 ,遂宿 冶亭 ,梦一美丈夫,自称 郭璞 ,谓 淹 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 淹 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復成语,故世传 江淹 才尽。”
南朝 梁 王筠 《和皇太子忏悔》诗:“翘心荡十恶,邈诚销五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帝游 洛水 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醮之。”
《魏书·乐志》:“商徵既定,又依琴五调调声之法,以均乐器。其瑟调以宫为主,清调以商为主,平调以角为主。五调各以一声为主,然后错採众声以文饰之,方如锦绣。”
《魏书·释老志》:“又有五戒,去杀、盗、淫、妄言、饮酒,大意与仁、义、礼、智、信同,名为异耳。”
北齐 刘昼 《新论·防慾》:“将收情慾,先歛五关。五关者,情慾之路,嗜好之府也。目爱綵色,命曰伐性之斤;耳乐淫声,命曰攻心之鼓;口贪滋味,命曰腐肠之药;鼻悦芳香,命曰燻喉之烟;身安轝駟,命曰召蹷之机。”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三清遗法,未明五怖之灾。”
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五噎病诸候》:“虽有五名,皆由阴阳不和,三焦隔絶,津液不行,忧恚嗔怒所生。”
《隋书·音乐志中》:“《春秋左氏》所云:‘七音六律以奉五声。’准此而言,每宫应立五调。”
《隋书·音乐志下》:“古有宫、商、角、徵、羽五引, 梁 以三朝元会奏之。今改为五音,其声悉依宫商,不使差越。唯迎气於五郊,降神奏之,《月令》所谓‘孟春其音角’是也。”
唐 杜宝 《大业杂记》:“﹝ 筹禪师 ﹞又作五香饮,第一沉香饮,次丁香饮,次檀香饮,次泽兰香饮,次甘松香饮,皆有别法,以香为主。”
唐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促驾逾三水,长驱望五原。”
唐 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
唐 陈子昂 《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家膺五福,堂享三寿。”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如輒杀其使者,不显罪名,復何以怀四夷於外蕃,建五利於中国?”
唐 李邕 《叶有道碑序》:“捃五石之髓,擷三芝之英。”
唐 李邕 《东林寺碑序》:“结跏一心,开示五力。”
唐 王维 《谢集贤学士表》:“固当宣其五德,列在四科。”
唐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唐 李白 《大猎赋》:“游 五柞 兮瞰 三危 ,挟 细柳 兮过 上林 。”
唐 李白 《劳劳亭歌》:“昔闻 牛渚 吟五章,今来何谢 袁 家郎。”
唐 颜真卿 《宋开府碑》:“清宫问罪,事出五王。”
唐 杜甫 《今夕行》:“冯凌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梟卢。”
唐 顾况 《曲龙山歌》:“九仙傲倪折五芝,翠凤白麟回异道。”
唐 李端 《寄庐山真上人》:“ 青草湖 中看 五老 , 白云山 上宿双林。”
唐 梁肃 《述初赋》:“播五叶而逮予,垂慎身之芳烈。”
唐 李翱 《何首乌录》:“交藤,味甘温,无毒,主五痔。”
唐 白居易 《白苹洲五亭记》:“ 湖州 城东南二百步,抵 霅溪 ,溪连 汀洲 ,洲一名 白苹 ……至 开成 三年, 弘农 杨君 为刺史,乃疏四渠,濬二池,树三园,构五亭。”
唐 白居易 《感事》诗:“睡适三尸性,慵安五藏神。”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正五刑以去五虐,繁五稼而除五贼。”
唐 许浑 《赠闲师》诗:“ 东林 共许三乘学,南国争传五字诗。”
唐 康骈 《剧谈录·老君庙画》:“壁有 吴道玄 画五圣真容及 老子 化胡经事。”
唐 方干 《贻钱塘县路明府》诗:“唫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旧唐书·代宗纪》:“叶五纪者,建号以体元;授四时者,布和而顺气。”
《旧唐书·郑肃传》:“ 仁表 文章尤称俊拔……自谓门地、人物、文章具美,尝曰:‘天瑞有五色云,人瑞有 郑仁表 。’”
《新唐书·百官志一》:“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於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
《新唐书·百官志二》:“闲廏使押五坊,以供时狩。一曰鵰坊,二曰鶻坊,三曰鷂坊,四曰鹰坊,五曰狗坊。”
《新唐书·渤海传》:“地有五京。”
《新唐书·逆臣传下赞》:“天将去 唐 ,诸盗并出,歷五姓,兵未尝少解,至 宋 然后天下復安。”
宋 窦仪《贺李昉》诗:“新街锦帐达三字,旧制星垣放五题。”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白万州遇剑客》:“ 万州 白太保 ……任庄宅使时,权五司,兼水北巡检。”
《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 上元夫人 谓帝曰﹞汝胎性暴、胎性淫、胎性奢、胎性酷、胎性贼……捨尔五性,反诸柔善。”
宋 王禹称 《北狄来朝颂》:“荷旃披毳,安知五服之仪!”
宋 王禹称 《汉武帝用宦者典尚书议》:“今使之总领五曹,挈提百揆,专臺阁之任,同冢宰之司,不亦难矣哉!”
宋 王禹称 《乞赐终南山人种放孝赠表》:“臣等闻 陈蕃 之荐五处士,名动邦家。”
宋 王禹称 《籍田赋》:“兴五土之利,固必躬而必亲;同 三代 之风,復不矜而不伐。”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乙:“自 唐 初来,歷五院惟三人。”
宋 范仲淹 《阳礼教让赋》:“揖让而升,非尚六钧之勇;进退可庶,不矜五善之功,此射之让也。”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每南郊大礼,循 唐 制命五使。宰相为大礼使,学士为仪礼使、卤簿使,御使中丞为仪仗使,知 开封府 为桥道顿递使。”
《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二年》:“尚书令 陈蕃 上疏荐五处士, 豫章 徐穉 、 彭城 姜肱 、 汝南 袁閎 、 京兆 韦著 、 潁川 李曇 帝悉以安车、玄纁备礼徵之,皆不至。”
宋 王安石 《孤桐》诗:“明时思解愠,愿斲五弦琴。”
宋 苏轼 《石菖蒲赞》:“开心补五藏,通九窍,明耳目。”
宋 苏轼 《次韵刘湜峡山寺见寄》:“应怜五管客,曾作八州督。”
宋 苏轼 《以石易画晋卿难之复次前韵》:“定心无一物,法乐胜五欲。”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五:“ 后汉 以来,方书中有五石散,又谓之寒食散。”
宋高宗 《翰墨志》:“士人作字,有真、行、草、隶、篆五体。”
宋 葛长庚 《紫元赋》:“浥紫阳之甘露兮,洒五苦之夜魂。”
宋 叶适 《外论一》:“虽然, 谊 於制患之术浅矣,请自为典属,用三表五饵而繫之,若是者,先王待夷 狄 之意乎?”
宋 熊与和 《木平饲龙亭次韵方巨山》:“由来清调须吾辈,幸不 山 王 愧五君。”
宋 戴埴 《鼠璞·驺虞》:“ 汉 儒尚符瑞,以龙麟凤龟为四灵,后增騶虞,以配五行。曰龙仁兽,凤礼兽,騶虞义兽,龟麟知与信兽,诬罔可知。”
《宋史·职官志一》:“中书人吏分掌五房:曰孔目房、吏房、户房、兵礼房、刑房。”
《宋史·职官志二》:“户部分掌五案:一曰户税案,二曰上供案,三曰修造案,四曰麴案,五曰衣粮案。”
《宋史·仪卫志二》:“国朝承五姓荒残之弊,事从简略。”
《金史·地理志上》:“﹝ 金 ﹞袭 辽 制,建五京,置十四总管府。”
《元史·百官志二》:“ 至元 十八年,以 蒙古 侍卫总管府依五卫之例,为指挥使司。”
《水浒传》第三二回:“ 武行者 听了,跳起身来,叉开五指望店主人脸上只一掌。”
明 朱权 《荆钗记·家门》:“三千今古腹中存,开言惊四座,打动五灵神。”
明 邵璨 《香囊记·寄书》:“别离情况,愁断河梁五字诗。”
《西游记》第八回:“﹝ 猪八戒 ﹞遂此领命归真,持斋把素,断絶了五荤三厌,专候那取经人。”
明 李贽 《又与从吾孝廉》:“彼真正具五力者,向三界中作如意事,入魔王侣为魔王伴,全不觉知是魔与佛也。”
明 孙继皋 《题李明府吏隐轩》诗:“未卜三花隐,能闲五柳心。”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 其法有五:曰金遁,曰木遁,曰水遁,曰火遁,曰土遁。见其物则可隐。惟土遁最捷,盖无处无土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遍歷 五老峰 ,始知是山之阴,一冈连属。”
《醒世恒言·三孝亷让产立高名》:“﹝ 明皇 ﹞有五个兄弟,皆封王爵。”
《明史·外国传七·意大里亚》:“ 万历 时,其国人 利玛竇 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
清 钱谦益 《崇祯庚午中秋日敬次杜正献公原韵》:“旧德至今传五老,丰碑何用视三桓。”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反《骚》拟 三湘 ,作赋夸 五柞 。”
清 周亮工 《病甚扶掖登舟枕上成诗》之二:“难逢一鴈到,空学五禽嬉。”
清 顾炎武 《郡县论三》:“夫养民者,如人家之畜五牸然。”
清 唐甄 《潜书·厚本》:“人有五情:思、气、味、饮、色也,过则为灾。”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叶梦兆三台之尊,入朝隶五坊之乐。”
清 金农 《送猗氏杜祺孙之雍州》诗:“天上双鸞求未得, 河东 五牸畜何难。”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上》:“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藏。”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唐书十六》:“ 唐 制:内侍省……有五局。一曰掖廷,主宫摈簿最;二曰宫闈,扈门阑;三曰奚官,治宫中疾病死丧;四曰内僕,主供帐鐙烛;五曰内府,主中藏给纳。局有令有丞,皆宦者为之。”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八月﹞庚午,皇太子具卤簿謁太庙五室。”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自 真宗 封禪之后,不復校猎,废五坊之职。”
《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以太子中允 沈括 提举司天监,始製浑仪、景表、五壶浮漏。”
清 恽敬 《都昌元将军碑铭》:“有血气之中,毛羽鳞介,并在五虫,而人为最验。”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五时衣》:“今 江 南人,嫁娶新妇,必有五时衣。”

表语:

《书·武成》:“列爵惟五。”
《汉书·食货志下》:“大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壮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五十。幺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十。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为朋,率枚直钱三。是为贝货五品。”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改 许县 为 许昌县 ” 裴松之 注引《魏略》:“改 长安 、 譙 、 许昌 、 鄴 、 洛阳 为五都。”
《隋书·音乐志下》:“古有宫、商、角、徵、羽五引, 梁 以三朝元会奏之。今改为五音,其声悉依宫商,不使差越。唯迎气於五郊,降神奏之,《月令》所谓‘孟春其音角’是也。”
唐 韩愈 《送穷文》:“凡此五鬼,为吾五患。”
《旧唐书·地理志一》:“﹝ 至德 二年﹞十二月,置 凤翔府 ,号为西京,与 成都 、 京兆 、 河南 、 太原 为五京。”
《旧唐书·刑法志》:“有笞、杖、徒、流、死,为五刑。”
《新唐书·百官志三》:“《周易》、《尚书》、《毛诗》、《左氏春秋》、《礼记》为五经。”
《三国演义》第七三回:“﹝ 刘备 ﹞受文武官员拜贺为 汉中王 ……封 关羽 、 张飞 、 赵云 、 马超 、 黄忠 为五虎大将。”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五七律排》:“ 沈约 《八咏诗》……已全是五律。”

介词宾语:

《书·益稷》:“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书·吕刑》:“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於五过。”
《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穀、五药养其病。”
《周礼·天官·疡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
《周礼·天官·醢人》:“以五齐、七醢、七菹、三臡实之。”
《周礼·春官·小宗伯》:“毛六牲,辨其名物,而颁之于五官,使共奉之。”
《周礼·秋官·大司冠》:“以五刑纠万民,一曰野刑,上功纠力;二曰军刑,上命纠守;三曰乡刑,上德纠孝;四曰官刑,上能纠职;五曰国刑,上愿纠暴。”
《孙子兵法·计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素问·六节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於心肺。”
《礼记·学记》:“师无当於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淮南子·修务训》:“若夫 神农 尧 舜 禹 汤 ,可谓圣人乎?有论者必不能废,以五圣观之,则莫得无为明矣。”
《史记·秦本纪》:“﹝ 秦繆公 ﹞闻 百里奚 贤,欲重赎之,恐 楚 人不与,乃使人谓 楚 曰:‘吾媵臣 百里奚 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 楚 人遂与之。”
《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及收城中得千餘牛,为絳繒衣,画以五綵龙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
汉 王充 《论衡·定贤》:“鼓无当於五音,五音非鼓不和。”
汉 荀悦 《申鉴·时事》:“掌军功爵赏,小统於五校,大统於太尉。”
《后汉书·明帝纪》:“是岁( 中平 二年),始迎气於五郊。”
《晋书·隐逸传·陶潜》:“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 二年,解印去县。”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藴终古於三季,俟通明於五眼。”
隋 虞世基 《讲武赋》:“选羽林於六郡,詔蹶张於五营。”
《隋书·音乐志下》:“古有宫、商、角、徵、羽五引, 梁 以三朝元会奏之。今改为五音,其声悉依宫商,不使差越。唯迎气於五郊,降神奏之,《月令》所谓‘孟春其音角’是也。”
《隋书·王劭传》:“伏愿远遵先圣,於五时取五木以变火。”
唐 孟郊 《又上养生书》:“法天之听而听之,听不违於五节也。”
宋 马令 《南唐书·刘洞》:“﹝ 洞 ﹞诗长於五言。"
宋 叶绍翁 《南屏兴教磨崖》:“ 钱塘 自 五季 以来,无干戈之祸。”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律诗难於古诗……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
《宋史·范质传》:“ 质 生之夕,母梦神人授以五色笔。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读书为士君子者,正欲为五常主张也。使我今日谢絶故旧,是为御史而无一常。”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三折:“作战先将九地量,决战须将五间防。”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譬之典午之祚,甘心偏安 江左 ,而中原一片田土,反为五胡占据,岂不悲哉!”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上》:“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藏。”
”《红楼梦》第四八回:“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 杜 的七言律。”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诸经》:“ 毛西河 以今之五伦是《中庸》之五达道,非古之五伦。”
清 赵翼 《素食歌》:“古人斋食但忌荤,所谓荤者乃五辛,后人误以指腥血,葱薤羊豕遂不分。”
《镜花缘》第九九回:“门上有了这样能事家人,恩主於五伦之中,虽於‘朋友’这伦有些歉缺,毕竟少了许多应酬之烦。”

兼语:

《艺文类聚》卷七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天为 蜀王 生五丁力士,能献山, 秦王 ( 秦惠王 )献美女与 蜀王 , 蜀王 遣五丁迎女。见一大虵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虵,山崩, 秦 五女皆上山,化为石。”
《周书·晋荡公护传》:“ 保定 元年,以 护 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令五府总於天官。”

直接宾语:

《论语·雍也》:“ 子华 使於 齐 , 冉子 为其母请粟。 子 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 与之粟五秉。”
宋 赵蕃 《送刘伯瑞》诗之一:“长怀 远斋 老,赠我五言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05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2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779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85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9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0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89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4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0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1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4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7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1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849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58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主语: 《书·大禹谟》:“六府三事允治。”《书·伊训》:“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
    Peregrination阅读 1,223评论 4 0
  • 课程总结:这一节课我们上的是手工课,所有的小朋友这一节课表现的都特别棒,在准备这节课之前我还有担心课题太难小朋友们...
    刘凯瑞老师阅读 795评论 0 0
  • 失恋了,应该是什么样子? 或许是蓬头垢面的躲在家里,蒙着被子边流泪边骂,哭累了睡觉,饿醒了狼吞虎咽的吃一碗泡面,然...
    你的前女友阅读 291评论 0 0
  • 很久没有这样动笔写写了,突然给自己一个让思绪在空白文档奔驰的机会,既紧张又陌生,好像抓住了一个找回自己的机会,又害...
    熟悉的秋天阅读 10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