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相信很多人都对这句话产生过强烈的共鸣。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发现,虽然各种各样的道理自己都懂,但自己的生活却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为什么呢?道理虽然懂了,但也许你做不到的,是放下自己的安全感。
一
曾经有一位年轻人,为了自己的梦想,放弃了580万年薪的工作,加入了当年还处于创业初期的阿里巴巴,每月只拿500块的工资。
后来,这位年轻人怎么样了呢?
现在,这位年轻人个人持有阿里巴巴2.3%的股份,身价百亿美元,在阿里巴巴成为了仅次于马云的二号人物。
他就是蔡崇信,阿里巴巴“唯二”的两位永久合伙人之一,另外一位是马云。
有人曾说,“没有马云,就没有阿里巴巴;但是没有蔡崇信,也没有马云”。蔡崇信对于阿里巴巴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如今,每当人们谈到蔡崇信时,都对他“放弃580万年薪,愿意拿500元的月薪投奔阿里”的决定津津乐道,大家都惊叹于他敏锐的眼光。
但这里我想说的是,也许光有敏锐的眼光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能够放下自己的安全感。
作为从耶鲁大学博士毕业的高材生,蔡崇信当年在加入阿里之前,便已经是北欧地区最大的工业控股公司Investor AB旗下附属公司Investor Asia Limited的副总裁和高级投资经理,主要负责该公司亚洲私募股本业务。
而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35岁的蔡崇信在别人眼中,已经站上了人生的巅峰。在这种情况下,他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大跌眼镜决定:放弃580万年薪的德国投资公司副总裁的工作,千里迢迢投奔前途茫茫的阿里巴巴,每月仅拿500块的工资。
对于蔡崇信这样的决定,就连同样毕业于耶鲁的父亲,一向开放民主、十分尊重子女个人选择的蔡中曾,也对儿子的决定表示反对。
据说,蔡中曾就蔡崇信的这个决定,征求过好几位熟悉中国市场的好友,但他的每位朋友都无一例外的表示了反对。
而蔡崇信自从第一次见到马云之后,就深深的被阿里巴巴这家“年轻”的公司所吸引,内心有了加入到其中的想法。
产生想法的确很容易,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可是难上加难。想想看,一般人就连放弃掉每月几千块钱的工作都畏首畏尾,蔡崇信放弃掉580万年薪的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因此在我看来,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缺少慧眼独具的人,发现机会也许并不是最困难的。
真正的缺少的,是那些敢于放下自己安全感的,拥抱变化与机遇的人。
二
2013年,马东离开了自己工作12年的央视,加盟著名视频网站爱奇艺公司,担任首席内容官,全面负责爱奇艺的内容采编及制作工作。
2014年,主持爱奇艺独播的中国首档以辩论为主题的达人秀《奇葩说》。
2015年7月马东卸任爱奇艺首席内容官,并与同年9月,成立米未传媒并出任CEO。
现在看来,马东的成功转型看起来是那么的顺理成章,但事实上,在马东成功转型却一点都不简单。
就职于央视,并成为央视的热门主持人,是每一位节目主持人的梦想。进入了央视,就意味着到达了食物链的顶端。
但在2010年前后,当时还就职于央视的马东发现了一个现象:北京地区黄金时段电视节目的开机率由70%下降到了30%。
这让马东意识到,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到来,传统电视节目已经不再是未来的趋势,这让他萌生了离开央视的想法。
但是产生想法很容易,真要落到实处可不简单。一个主持人之所以能够在央视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了背后央视巨大流量资源。而一旦离开央视,就意味着这些流量资源将不复存在。
但马东并没有受困于“存量”,毅然选择了离开。在谈到为什么要离开央视时,马东讲道,“人要有归零的精神,我已经40多岁了,基本上每隔几年就要全面的归零,我觉得这么活着才有意义”。
“归零心态”,让马东敢于放下心中的安全感,敢于放弃存量,追求增量,后来得以出品了现象级的节目“奇葩说”。
三
作为一名“得到”的深度用户,《五分钟商学院》是我非常喜欢的专栏之一,迄今已经有超过33万人订阅。
专栏的主理人刘润老师是著名的商业顾问,曾任微软战略合作总监,并写出过像《出租司机给我上的MBA课》这样的经典爆文。
刘润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他“始终敢于放下自己的安全感”密不可分。
1999年,刘润加入微软。在微软之后,他没日没夜的超高负荷工作,曾经历过“三天两夜”连续55小时持续工作的记录。
在几年之后,他顺利成为了部门主管。一切似乎都非常顺利,他在微软的工作也变得越发的游刃有余。
直到有一天,他的同事,在微软任技术主管的同事,我们不妨称他为G君,G君出人意料的选择了辞职。
这让刘润感到非常惊讶,要知道,在微软做技术可是前途无量的。但G君的一席话让刘润醍醐灌顶,“在微软工作是不错,但如果我这一生一定要发生一些改变,我希望是发生在30岁之前”。
这让刘润开始思考,“难道自己的梦想就仅限于此吗”?后来,他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机会,一个市场部门的负责人K君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但K君给出的条件则比较特别:
你需要从单独的办公室搬出来,和所有人一样坐在大办公室里;
你不会再有自己的团队,从此只管理自己一个人;
你的薪水完全根据业绩,可能会低于之前的工资;
但是,我能够给你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不是坑爹吗,团队没了、独立办公室没了、工资也降了,这根本不是升职,而是赤裸裸的降级”,相信不少人会这么认为。
但刘润最终选择接受这个机会,因为他看中的,不是“独立办公室、团队”这样能够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的东西。他看中的,是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改变所带来的新挑战与新变化。
也正因为这次正确的选择,刘润得以从一个微软的技术岗位,一路升级打怪,最终成为微软的战略合作总监。
四
C君今年27岁,在一家传统行业的公司工作4年。在这个行业工作了4年,C君也看到了所处行业的局限性和自己职业的天花板。
工作之余,C君对移动互联网比较感兴趣,认为移动互联网是当下当下的热门行业。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相关工作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针对自身的情况,C君认为自己比较适合互联网运营方面的工作,于是准备好好学习一段时间,转行互联网运营。
但就在C君正式萌生转行这个想法时,另一个反对的声音却同时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你已经在现有行业积累了4年的工作经验,转行意味着这4年的经验都付之东流了;
你并没有做过互联网运营的工作,如果转行失败了怎么办;
刚转行,工资还比不上过去,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一片迷茫,你每个月还要还房贷呢;
··· ···
于是乎,刚下定决定转行的C君,就这样又打了退堂鼓。在这之后,每当他正要下定决心转行时,脑中这些“反对的声音”都会自动出现,将转行的想法扼杀在萌芽之中。
就这样,一年过去了,C君还是没有转行,甚至连准备工作都还没有做。
在我看来,阻止C君转行的,并不是他的实力;阻止他的,是他那无法放下的“安全感”。
五
每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的案例,总是有人会认为,“别人的地位高,有钱啊”,人家不怕失败。
那么我想反问一句:别人的地位高都敢于放弃,作为“无产阶级”的我们,还怕什么?
对于普通人来说,面对机会,你放弃的只是一条锁链,而得到的却可能是整个世界。